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事财经

环球时报:薄熙来案,用依法审理回答各种猜测

2013-08-26 21:16:13  来源: 人民网   作者:环球时报社评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薄熙来案,用依法审理回答各种猜测 

  环球时报社评

  2013年08月26日19:01    来源:人民网  


 薄熙来案庭审

庭审中的薄熙来正在发表陈述

薄熙来-央视5.jpg 

 

8月22日,薄熙来案在济南中院开审。薄熙来正走进法庭。【庭审中的薄熙来:现场图集1  图集2

 

  公开审理薄熙来案引来中外舆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围绕这个案件,各种声音都欲展现其在舆论场上的影响力。在这种时候对事实的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各种声音来来去去时,我们始终能把事情看清看透的保障。 

  一直有人担心薄熙来案会遭到“秘密审判”,但纵观庭审过程,这一疑虑已被事实所打消。据了解,薄熙来案的庭审其亲属到场旁听,包括媒体记者在内的近百名各界人士也获准旁听。媒体对庭审进行了客观和充分的报道,济南中院的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向外界通报了庭审过程,法院新闻发言人也成为中外记者了解案情进展的信源。这一过程,从西方国家的角度看也是无可挑剔的。 

  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主张薄熙来案的审理应当由电视台现场直播,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公开审理”。这种要求是对司法公开的误解,即使从世界通行的标准看,电视直播也不在这一范围内。美国媒体报道著名案件庭审,往往只能画插图,这就是因为媒体拿不到庭审照片,更不要说庭审录像。公开审理也有边界,那便是不能让案件审理受到过多的舆论干扰。 

  必须指出,目前网上有些说法散发了或多或少的“政治气息”,如认为薄熙来将被“轻罪重判”,或者相反,认为他将被“重罪轻判’,。前一种说法无视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和滥用职权犯罪的事实,至今仍宣扬他被“冤枉”了。后一种说法则立足于没有事实依据的猜想,编造嫌疑人比起诉书所列证据多得多的罪行,试图以此证明中国今天仍是“刑不上大夫”的社会。两者观点看似南辕北辙,却都无视事实与法律,对薄案做出夹带个人私货的“舆论审判”。但审判的公正只能同案情事实相对应,而不能向任何人的主观愿望屈从。 

  还有一些人通过境外舆论平台编排此案的各种“纵深故事”,营造可能激发无数想象的神秘气氛。这些演绎旨在形成对中国体制的杀伤力,他们编的每一个故事都犹如一颗“政治子弹”。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薄熙来案产生的泡沫。互联网大大降低了这些泡沫产生的成本,但它改变不了泡沫的性质和它们终将一一破灭的规律。薄熙来案最终是事实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他犯多严重的罪,就要承受与之相应的法律制裁。这是薄熙来案向中国社会发出的真正信号,也是我们把薄熙来案对照中国法治建设能够得出的理性结论。 

  薄熙来案发生在中国法治建设与互联网发展高密度互动的全新时期,依法办案的制度保障和舆论监督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事实证明,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在重大案件中罗织罪名和有组织地隐匿事实,实际上已成为不可能。 

  社会舆论如今空前活跃,薄熙来案无法成为超脱的例外,但它的公正审理最终将澄清舆论,增加公众对依法治国正在落实和推进的信心。说到底依法治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能靠一堆牢骚,它是中国一个个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积累,尤其是一个个大案审理排除各种干扰对法律精神的坚守过程。 

  我们期待薄熙来案的最终审判结果,也期待通过对此案从头到尾的回顾,通过对近期几名贪腐高官受到法律严肃追究的事实,公众能增加一份认识国家法治进程的成熟。中国的法治完善是积跬步而成的过程,薄熙来案审理的公开公正,将为中国克服腐败难题留下足以借力的深深足印。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