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主权按
这两天大家被星巴克咖啡致癌标识风波吓了一大大大大大跳吧,网上迅速出来安抚帖告诉大家此事件的绝对主角——咖啡里的丙烯酰胺——在烘烤煎炸中都有可能会产生。不过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丙烯酰胺,也不仅仅是没有致癌警告标识,整个咖啡产业链条上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农民生计、咖啡生产国经济主权的问题。
正文
一、喝星巴克咖啡竟然致癌?!
3月28日,《华尔街日报》爆出美国洛杉矶法院洛杉矶高等法院法官柏里(Elihu Berle)颁布了一条法律命令: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公司,今后必须在其下产品的显著位置,标注
律令一出,世界哗然。星巴克高层在公司内部急得焦头烂额,愁容满面,本周三到周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以咖啡闻名的星巴克,公司的股票瞬间大跳水,直落1.01个百分点,股票出现跳崖式暴跌。
这项判决,也让很多喜爱星巴克的人普通人始料未及。因为加州的
根据法庭文件,星巴克无法证明,其烘烤咖啡豆时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丙烯酰胺(Acrylamide),达到了对健康无害的程度,因此需要强制贴标致癌警告标语。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丙烯酰胺(Acrylamide)在美国加州被列为致癌物质,根据加州法律,如果你产品里含有这样的致癌物质,你必须告知消费者。然而,傻子都知道一个道理:你如果告诉别人你家产品可能致癌了,谁还会去买你的咖啡呢?所以星巴克就一直拖着不进行致癌警告标识。于是,8年前,加州一个非盈利组织,就向加州法院正式起诉了星巴克,要求它必须遵循
同样被命令贴上致癌警告标识的还有我们熟知的绿山咖啡、JM斯马克公司、Kraft Foods Global、 7-11、麦当劳等。
二、丙烯酰胺到底什么鬼?
百度百科上一搜,丙烯酰胺是酱紫的: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 研究表明,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丙烯酰胺,饮水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接触途径。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等中检出丙烯酰胺,而且含量超过饮水中允许最大限量的500多倍。之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
丙烯酰胺还有以下毒性: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鼠、小鼠、豚鼠和兔的丙烯酰胺经口LD50为150-180 mg/kg,属中等毒性物质。
生殖发育毒性
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主要引起神经毒性;此外,为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作用主要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生殖毒性作用表现为雄性大鼠精子数目和活力下降及形态改变和生育能力下降。大鼠90天喂养试验,以神经系统形态改变为终点,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为0.2 mg/kg bw/天。大鼠生殖和发育毒性试验的NOAEL为2 mg/kg bw/天。
遗传毒性
丙烯酰胺在体内和体外试验均表现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如微核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多倍体、非整倍体和其他有丝分裂异常等,显性致死试验阳性。并证明丙烯酰胺的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是其主要致突变活性物质。
致癌性
动物试验研究发现,丙烯酰胺可致大鼠多种器官肿瘤,包括乳腺、甲状腺、睾丸、肾上腺、中枢神经、口腔、子宫、脑下垂体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1994年对其致癌性进行了评价,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2A)即人类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据为丙烯酰胺在动物和人体均可代谢转化为其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
其他关于丙烯酰胺的介绍是酱紫的: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就曾发表过最新的研究成果,确认在人体尿液中,提取的代谢物丙烯酰胺(Acrylamide),会诱发不可逆的基因损伤,且结果得到了动物实验的支持。而该研究团队也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美国环保署的股计算,60公斤成人每天摄取60毫克丙烯酰胺(Acrylamide),患癌风险就高出整整500倍。
新华社的记者高路,也曾撰写过科普丙烯酰胺(Acrylamide)的文章,在文章里,他将这种物质归为:高致癌物。
维基百科里的表述是酱紫的:“研究已知丙烯酰胺可致癌。”
三、喝咖啡到底致不致癌?多家大号媒体口径出奇一致
星巴克这个大新闻呢,其实法院判定的是强制咖啡商们在以后的产品上标识“致癌警告”,目前500强巨头之一的7-11,还有部分零售商已同意支付之前的罚款,并贴出警告标识。不过美国咖啡协会(NCA)表示正考虑上诉及采取法律行动。面临巨大公关危机的咖啡巨头们,这次倒是真要好好想想怎么办了。
目前中国诸多媒体如澎湃新闻、果壳网都就此事发声,画风却是出奇地一致,告诉大家莫慌莫慌,咖啡照喝不误,算是对世界观受到冲击的咖啡小粉们的安抚了。总结一下,这类文章的观点大致如下:
1、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之中;
2、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丙烯酰胺与哪种癌症的直接关系;
3、丙烯酰胺到达一定程度才会致癌;
4、丙烯酰胺只在动物实验中证明有毒性(生殖、神经),但是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丙烯酰胺会中毒;
5、咖啡巨头们不服,准备要上诉了,这条法律命令会不会被推翻还两说呢。
嗯,无论怎么上诉,巨头们兜售的咖啡含有丙烯酰胺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星巴克咖啡的股价经历短暂的断崖式下跌之后,在这几天的酝酿中又回升了不少。面对全球齐刷屏的致癌标识风波,至少星巴克的公关工作做得相当成功,股价是稳住了。不得不承认,星爸爸还是星爸爸,处理这样一场危机实在是游刃有余。
四、这条巨长的咖啡产业链上,不止标识这一个问题
除了石油以外,咖啡豆是这个世界上零售额最大的商品。咖啡豆的种植面积也非常之大,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还有我国的云南都有大面积的咖啡种植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巴西,生产了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的咖啡豆,但巴西的咖啡农人却赚取着低得不能再低的微薄收入。而且由于咖啡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咖啡农长期暴露其中,也染上了各种病痛。为什么在咖啡行业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下,种植咖啡的农民却并没有过上好日子呢?
首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要从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历史与绿色革命中推崇的农业现代化开始讲起。在欧洲征服者到来之前,美洲大部分土地都是集体拥有,这其中最先进的文明,例如秘鲁的印加族人,具有大型水利灌溉系统和梯田,以及一套完备的储藏与配送系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征服了印第安人,进行殖民统治,在掠夺的土地建立种植农场和大庄园,从非洲贩运黑奴进行生产。这种殖民运作体系,造成土地、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数大地主手中。二战以后,许多发展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只有更加“现代化”才能解决拉美不合时宜的农业运作方式,也就是说,要把拉美的农场变得像美国与加拿大一样,成为资本更密集的农业。从1960年代起,国家资本与外国资本新一波的投入,推动了拉丁美洲农业转型,形成大型外销农业。但这种现代化资本密集式的农业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因为只有少数大农场主才能满足前期经费投入;至于绝大多数的小农来说,这些高度资本化、商品化的农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收入的增加,大多数人只能靠着到农场出卖劳动力获得低廉回报维系生存。像在危地马拉咖啡豆收成的季节,土著居民就会来到这些大农场,花几个月的时间在野外露营采收咖啡豆,每日薪水只有3-4美元。他们的手脚因为长期与喷洒过农药的叶子接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病痛。
其次,在世界贸易体系之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成了整个全球化大生产中最底层的人群。据人类学家Paige West的民族志记录,咖农的处境堪比奴隶。星巴克出售一包12.95美金的咖啡豆,巴布新几内亚的咖农只能挣到0.33美金,占销售价的2.5%。由于农业国家大多数工业化水平都非常滞后,只能通过出口像咖啡、可可这样的初级产品,赚得外汇,然后再购买发达国家的工业品,经济发展极度依赖国际市场。尤其是像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农业大国,只能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走向,延续这种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品的贸易,这同样也造成了贫穷的复制和继续。
其实,在这种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不仅仅是种植咖啡的农民,亚非拉各地种植香蕉、可可、橡胶等作物的农民,因为被彻底纳入全球垄断资本的产业链条,都面临着因土地集中于少数大地主手中而失去土地,面临着农药接触而造成的各种病痛,面临着世界市场上的不公平贸易造成的压榨和风险。上世纪捌玖十年代以来,拉美农民运动开始风起云涌,其中巴西农民的自我组织与积极抗争最为突出,为改造广大农民对自己命运的觉醒和抗争,为改变这一悲剧性的现实带来了希望。
参考资料:
1、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我们喝进嘴里的咖啡,竟然是这样的-澳洲Mirror
2、“咖啡致癌”刷屏了!吓得我赶紧喝杯咖啡压压惊-果壳网
3、全球媒体刷屏的“星巴克致癌风波”,了解一下-澎湃新闻
4、农业现代化”使小农贫困化—拉美现实的启示
http://www.shiwuzq.com/portal.php?mod=view&aid=70
5、无地大军——巴西无地农民运动
http://www.shiwuzq.com/portal.php?mod=view&aid=241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