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在线培训机构上海理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优教育”)宣布停课停运。这一消息,让已经提前预付一年甚至三年学费的家长慌了神儿。一个多月以来,他们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媒体曝光等多种渠道维权,但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据悉,理优教育有学员6000余人,应退学费超过千万元。
事件的曝光,引发网友对在线教育机构的讨论。随着“互联网+知识经济”模式的兴起,人们在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利缴费学习的同时,在线教育机构应该具备哪些资质、预付学费的资金由谁监管、出现问题后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等都成为热点问题。
学校无资格、教师无证
所谓“在线教育”也称为“远程教育”,是指依靠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员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学习。相较于线下的培训机构,在线培训机构的价格也比较优惠,成为很多在校学生、上班族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
凭借便利性和价格优势,在线教育机构吸引了大量学员,机构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然而,在线教育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部分在线教育机构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无证上岗、培训机构无资质办学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媒体报道,广州的曾女士给孩子报了一个名为“初三数学培优班”的课程,根据网络上的介绍:任课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过的学员不少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实际讲课的内容超纲,孩子听不懂。课后在线提问,要么不回答,要么回答生硬,说不清楚解题的思路。”曾女士反映,培训机构是否将教师资格证作为授课老师任职的必备条件不得而知,家长无法判定老师是否具有任教资格。
和曾女士有相同情况的还有北京某高校的研二学生李玲(化名)。想要通过英语雅思考试的李玲,在对比多家机构后,选择了某家不太知名的在线教育机构的在线学习课程。
“因为当时承诺可以一个月内速成,每次课程大概只有100多元,觉得划算就报了。”原本以为捡到便宜的李玲,在上过多次课程后发现,之前的承诺多为空头支票,所谓的“定期测试”“根据学员时间安排上课”根本做不到。每次上课的教师也不一样。更可怕的是,对于雅思考试历年的真题,授课老师讲起来都磕磕绊绊,教学水平可想而知。对于教师的任教资格,李玲心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线下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中已有不少水分,更不用说在线教育了。所谓的名师又有几个是真的呢?”在某知名教育机构任教的徐华(化名)告诉记者,她刚应聘到教育机构教英语时,简介就被写成工作五年、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我当时刚毕业,哪儿有什么教学经验?”徐华告诉记者,这些说辞都是为了吸引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这里上课。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当前,学员和在线教育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少在线教育机构并没有其宣传的那么强大,甚至用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里,消费者很难有效甄别。”
除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是否持证上岗被质疑外,在线教育机构是否有办学资格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
此次陷入“跑路”风口的理优教育,2014年在上海闵行区登记成立,公司对外宣称主打小初高学生在线“一对一”培训。但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理优教育的经营范围为教育科技、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并无教育培训相关字样。闵行区教育局也表示,从未给理优教育办理过办学许可证。也就是说,理优教育并没有办学资格。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指出:“一般情况下,只要法律没有禁止,企业可以经营各种项目。但是,学校教育和培训比较特殊,需要经过行政批准,否则无权经营。”
多位教育培训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按理说,学员肯定希望在线教育机构拥有办学许可证,这样更加正规,但是,有实体教学场所的线下教育机构办理证件审核都比较严格,在法律没有对在线教育办学资质有明确规定之前,不少人便钻了法律漏洞,只在工商部门注册了营业许可证,“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手续。”
无法退还的巨额学费预付款
教学质量、办学资质不能让人满意,有些线上培训机构在资金链断裂后选择“跑路”,学费无法退还更成了家长的心病。
此前媒体报道,家住陕西的方敏,在去年“十一”期间给上初中的孩子购买了2万元的理优教育课程,孩子觉得课程还不错,在理优教育老师的极力推销下,方敏又购买了7.6万余元的课时,“这些课程都可以让孩子学到高中了”。现在理优教育停运,方敏购买的课时还有8万元未消费,这笔钱如何要回,让方敏头痛不已。
无独有偶,就在今年8月,上海乐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出破产并停止授课通知,对于学员应退学费,公司没有给出明确回复。不到两个月后,“学霸1对1”在线培训机构也突然停运,数千名学员和家长走上维权之路,涉及资金达2000万元。
记者发现,包括理优教育在内,不少在线教育机构推行预付款收费模式。有学员为了课时越多越便宜而直接预交三年费用,也有按学员所在的年级,预交一年的,最短的都预交了一个学期或者某个学习阶段的培训费用。动辄上万元的学费很常见。
超前收取这么多课时费用,在线培训机构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但并未指明线上培训机构也应该受此约束。
在杨东看来,在线教育机构也属于校外培训机构,理论上也应受此约束,让家长提前预付一至三年学费的做法是违规的。
超前收取学费违规,随意支配学员的预付费用也被人诟病。在理优教育贴出的停运通知中显示,其与上海淘米网络科技公司产生民事纠纷,公司账户1000万余元被冻结,导致资金链断裂。也就是说,冻结的资金可能包含学员的学费。近年来,不少倒闭的在线教育机构,都是因为用学员预付的学费盲目扩张,或者投资失败导致无法经营。对此,不少消费者提出质疑:我们预交的学费,在线教育机构凭什么随意支配?
在杨东看来,预付学费已属于在线教育机构自身所有的财产,但其是否有权不经消费者同意将学费用于某一用途,首先要看在线教育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合同约定。“此外,还应遵守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有关民办教育机构学费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收取的学费应主要用于教学活动及企业正常运营,不得不合理地挪作他用。”
为了避免机构本身出现问题,导致学员权益无法保障,杨东建议,在线教育机构开设专门的学费专用账户,对预收学费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向监管部门缴存保障金,专款专用。
交钱容易退钱难 学员维权困难重重
从理优教育发出停课停运通知的那天起,消费者就走上了维权之路,但究竟该找谁维权,不少学生家长并不清楚。
“从民事层面来讲,交费的学员应该向收取了他们学费、却无法履行上课义务的培训机构、法人维权,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邱宝昌表示,如果培训机构的责任人“跑路”、找不到,就需要到相关的行政部门投诉或到公安部门报案。
“如果是不能提供正常的课程,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如果在线培训机构涉嫌非法集资或者诈骗,要向公安机关报案。”邱宝昌进一步指出,如果上述都不能发挥作用,可以在收集好相关证据,包括和培训机构签订的合同、支付的费用凭证、接受教育的次数等凭据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但诉讼的效果不一定乐观。即使法院判决消费者胜诉,对方没有偿还能力,依然无法弥补损失。”邱宝昌建议,在提起法律诉讼的时候,除了把在线培训机构作为第一被告,也可以把法人、机构主要负责人同样列为被告,“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保护学员的权益。”
记者注意到,在已经宣布停运的在线培训机构中,不少和百度“有钱花”、富盛分云、各银行的信用卡等贷款平台有合作。培训机构的推销人员,在看到学员或者学员家长对课时费心存忧虑之时,极力推销信用卡分期付款上课。而培训机构出现问题后,不少学员仍需要向贷款平台偿还资金。有人因为停止偿还,还被加入了征信黑名单。
记者了解,在理优教育“跑路”后,相关贷款机构给出了积极回应。部分购买理优教育课程的家长,已经收到了富盛分云终止贷款学费服务的短信提醒。通过建行、招行信用卡贷款付学费的家长也正在和银行协商,希望停止签订的分期贷款协议。百度“有钱花”也表示,将为家长办理退贷款服务。但是全额付款的学员家长,何时能成功追讨回学费,还未有答案。
线上办培训,该有的资质一个也不能少
虽然在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带来的好处也不容忽视。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的王淼(化名)告诉记者,她曾在某网校花3000多元购买过法语课程,“老师讲得很认真,从零基础开始学的,效果不错。”在中国传媒大学读博士的杨阳(化名)也表示,自己曾购买某机构考研英语全套课程,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资本市场的数据也反映了市场对在线教育的需求。据桃李资本发布的《2018上半年教育行业融资并购报告》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领域已完成融资182起,发展态势良好。艾瑞咨询的数据也预计,到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2600亿元。
多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线教育机构的便捷性无法取代,且能够弥补教育市场师资力量的短缺,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长远来看,在线教育利大于弊。”
既然市场走向和学员提升能力都需要在线教育机构的支持,如何规范其健康发展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杨东认为,在线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对企业做好备案工作,只有符合教育培训资格的机构,才可批准其经营教学;其次,相关部门要对在线教育机构做好监管工作,尤其要对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对此持赞同意见。“在线培训的教师不是虚拟的,学员不是虚拟的,机构、资金也不是虚拟的,那在网上开设培训机构,当然也要遵循线下实体培训机构需要满足的条件。”刘俊海认为,线上线下办培训辅导不应该有区别,该有的资质一个也不能少。
对于在线教育机构的监管,刘俊海认为,各部门之间在各司其职之时,更要统一监管思想和尺度,铸造监管合力。“目前,在线教育机构技术上归工信部门管理,内容上是教育部门管辖,注册又在工商部门,三个部门各管一部分,容易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反而形成监管空白。”
此外,刘俊海建议,在线教育机构行业内部也要制定规范,通过行业内部健康竞争,推动在线教育机构的发展。
在邱宝昌看来,在线教育机构频繁暴露出问题,倒逼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尽快出台。“在线教育依靠网络平台,授课的对象可能有成千上万人,机构一旦出现问题,产生的经济损失惊人。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不能逃避;还没发生的问题,应该未雨绸缪。”
据悉,今年11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其中要求,强化在线培训监管,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
如果严格执行规定的话,线上培训机构必须在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师资格将得到严格审核。《通知》发出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线教育将迎来最严监管。
刘俊海强调,在线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当法律约束、市场竞争、市场监管等多种措施并举时,在线机构的健康发展将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在线教育整治山雨欲来,机构紧急自查整改
新京报快讯(记者冯倓秋)根据教育部对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要求,2018年底要完成集中整改。进入12月,相关治理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近日,海淀、朝阳、西城、丰台等各区纷纷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不少问题机构被要求停课整改。与线下的整治风暴同步的是线上整治的山雨欲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在线教育机构已经紧急展开自查,同时忐忑等待“靴子落地”。
期待行业规范,在线教育机构启动自查整改
“我们从未抱有侥幸心理。”某在线教育机构高管对记者表示,行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整治的力度非常大,各家都在做调整,准备应对。
11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强化在线培训监管,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线上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在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在长期的监管空白后,这是政府首次对在线教育的规范提出明确要求。
随后,海淀区、朝阳区教委通过召开工作会等方式与在线教育机构沟通了整改方向。不少机构现已纷纷启动自查。
三好网创始人何强表示,已第一时间对持证的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证号公示,有部分老师还在考证过程中,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拿到教师资格证,会逐渐下线他们的课程。此外记者梳理发现,作业帮、猿辅导等机构迅速做出反应,公示了教师资格证编号,或注明某教师已通过11月教师资格证笔试。学而思网校也增设了教师资格证信息一栏,但目前主要更新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不少教师的持证情况尚未进行公示。
与此同时,各机构也在根据《通知》要求进行备案准备。何强说:“目前相关文件已经整理完成,正在向主管部门提交。”
对于此次整治带来的“阵痛”,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短期内需要适应,但大机构普遍期待监管。上述某在线教育机构高管说:“在线教育发展得太快,良莠不齐而且存在恶性竞争。我们很担心个别小企业出现问题,导致‘一人感冒,全体输液’。”
同时,整治也往往意味着一定程度的行业洗牌。何强认为,这是教育行业肃清和优化的机会,规范经营的企业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而某些不合规做法如大学生兼职教师模式可能会面临终结。
细则尚未出台,机构忐忑等待“靴子落地”
在持续调整,准备拥抱新政的过程中,除了“期待”,不少机构也对记者表达了“迷茫”和“忐忑”。
“不太清楚去哪里备案”“需要在哪个时间截点完成整改”“监管要求是否与线下完全一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关于在线教育培训的治理细则并未出台,目前机构都在“自行理解”,“自行调整”。
某在线教育机构高管认为,等到细则出来再调整可能会来不及。“大家现在都很焦虑,公司已经在按照最严格的监管可能性做准备。”在线教育机构一起作业市场副总裁吕涛也说道:“行业在期待明确的整改要求,等待‘靴子落地’。”
何强透露,在调整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了很多建议和支持。“我们的理解是,没有新标准出来之前,线上一律参照线下执行。”
但是,由于线上和线下产品服务的差异,部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用户需求与监管要求相悖等问题。比如,与线下机构提供的系统性课程不同,部分线上机构主要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对其进行知识点辅导。机构后台数据显示,学生22点-23点之间遇到的问题最多,需求最旺盛,但根据政策要求,机构授课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上述某在线教育机构高管坦言:“机构在调整的过程中很难受。”
记者侧面了解到,关于在线教育监管的细则一直在调研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打通沟通渠道,允许行业内机构把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反馈给主管部门。何强已经反馈了以学期为单位收费的建议。“目前三好网已经按一次收费不能超过三个月的要求进行了调整,但是以一学期(四个半月)为单位收费可能更便于机构进行完整的教学规划和管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认为,在线教育类型更加多样,问题更加隐蔽,为监管带来了新挑战。“对比线上线下,尽管从标准设定上都涉及招生关、收费关、内容关等,但需要不同的流程方法,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去监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也对记者表示:“线上的问题更加复杂,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
此前有媒体报道,上海正在制定在线教育培训的治理细则,如落地将在全国推广。“线上机构整治的关口肯定不远了,大家都在等待细则,同时积极调整准备,这样到时候应对的速度会比较快。”一位在线教育机构的高管说。
新京报记者 冯倓秋 编辑 冯琪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