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相继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情况,分别为6.1%和5.3%,吉林省的数据尚未公布。有些媒体根据统计数据认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显露复苏态势”。对这一乐观结论应该审慎分析。
从经济总量的角度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长率为6.4%,东北两省的增速虽然高于预期,但均没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动态分析,2013年前经济总量增速明显下滑的态势已经基本止住,但很难根据一个季度的经济表现就得出复苏态势已经形成的结论。总体而言,东北地区经济严重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工业基地的衰退,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搞清楚老工业基地老化问题的真正成因,是确定振兴思路与方向的基本前提。在讨论东北地区经济衰退时,曾经提出过许多有关老化成因的说法,例如体制问题、创新能力问题以及人口外流问题等。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老化的表现而非真正的成因。由于工业化起步早,老工业基地很难避免“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内部缺新”是指一个工业基地一旦形成,随着时间推移其产业集聚会形成路径依赖,因而制约了其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发展潮流的意愿与能力;“外部有新”是指无论何种类型的工业基地,总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过去形成的老工业基地无一不会面临新生的、技术更先进的同类工业基地的竞争。
体制僵化、结构陈旧、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技术人员大量外流等问题是“内部缺新”和“外部有新”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外部有新”对老工业基地的冲击更为致命。国外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表明,老工业基地真正返老还童,需要盯住世界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沿方向。
东北地区今年第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数据飘红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中央长期坚持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及东北三省各级政府的努力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并不意味着老化沉疴已经好转,断定东北地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为时尚早。虽然政府自2003年以来不断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最近几年还启动了东北与东部部分省市的对口合作,但东北地区振兴并非易事。这主要是由于过去的路径依赖有一定惯性,并不是短期所能改变的。东北地区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历史上曾经一度达到东北亚经济中心的繁荣高度,重塑往日辉煌需要倍加努力。
总之,东北地区近期所展现的良好发展业绩是各方面努力的结果,值得欣喜。但短期的超预期表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东北地区就已经步入了复苏的快车道,不能因此放松。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