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猪肉价格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从今天开始,广西南宁市开始实施猪肉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在10大菜市场,实行限量限价销售猪肉。这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在南宁市淡村综合农贸市场的猪肉销售点,现场的高音喇叭正在循环播放着价格公告。
今天上午9点起,南宁市淡村农贸市场、华园农贸市场、官塘农贸市场等10个农贸市场,开始在定点摊位上架销售限价猪肉,限价肉按低于前10日市场平均价10%以上的价格销售,主要供应精瘦肉、五花肉、前后腿肉、排骨这4个主要消费品种,每位消费者每日购买不超过1公斤。
针对有消费者担心会买不到限价猪肉,南宁市发展改革委称,限价猪肉的供应量,是根据全市前期市场需求量平均水平确定的。每个定点摊位供应1头猪,供应量较为充足,市民没有必要盲目“囤货”“抢货”。
今年3月份开始,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7月份以来涨幅扩大。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白条猪价格已经连续13周上涨,从6月初的每公斤不到20元,一路走高,上周突破了30元,达到每公斤31.08元,而这个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了65%。
为了稳定猪肉价格,保障猪肉供应,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猪肉供应能否有效保障?猪肉供需机制如何理顺?
9月1日晚,《央视财经评论》节目邀请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共同解析。
稳肉价 还有哪些招?
姜楠:多原因叠加造成猪肉供应紧张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姜楠: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确实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偏紧造成的。
造成这种供应偏紧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从去年8月份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存栏量的下降;另外,还有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在供求偏紧的形势。
王冠:多措并举遏制涨势 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马上进入到国庆和中秋的双节了,这是猪肉消费的高峰。猪肉的消费,大概占到国民肉类总消费的60%,在这种情况下,供给的压力也比较明显。但肉猪养殖,从怀孕、育肥到出栏,大概需要13个月。
所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包括生产积极性得到恢复,生猪生产的市场保障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也有了相应的工作部署。但是,这些措施见到效果,还需要时间。所以说,肉价涨幅可能会趋缓,但高位运行的态势,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
姜楠:多管齐下 稳定肉价有办法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大家可以看到,各个部委开始出台一些相应的措施,从生产、流通、消费、舆论宣传等各个角度都在采取办法,来稳定猪肉价格。可以说,稳定猪肉价格是有办法的。
从生产角度,政策的制定可以给养殖户非常明确的信号。之前,养殖户可能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市场行情的影响,都不敢补栏。现在政策非常明显,国家提倡补栏,促进生猪养殖,养殖户在补栏方面没有了顾虑;再有,对非洲猪瘟疫情,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措施,逐渐地去认识它、了解它,进行防控,这些措施对恢复生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保供应 长期怎么干?
姜楠:保障供应 生猪产业振兴才是硬道理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长期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整个生猪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发展上去了,不管是供给,还是价格,都会逐渐稳定。
从产业振兴上来看,最主要的还是要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养殖户,要提倡他建立养殖小区,扩大标准化的程度;而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可以发展现代化的家庭牧场,不一定规模很大,但可以维持稳定效益。
要优化生猪产业的布局。之前,生猪运输,各省之间都是活体运。现在,在大物流、大流通、全产业链发展的形势下,可以从运猪转向运肉,既能提升产业效率,也有利于疫病的防控。
王冠:抓紧恢复生产积极性 为产能松绑
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当务之急,还是要抓紧恢复养殖户的积极性,来为产能“松绑”。
猪肉价格的变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基本面。7月份CPI的涨幅是2.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27%。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由猪肉价格传导而来的经济压力会更加明显。
眼下,非洲猪瘟疫情得到相对良好的控制,要有效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得靠各种措施手段进一步协同发力,包括取消临时性措施等。养殖户的信心上来了,产能才能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