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10月31日报道,31日公布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今后高校要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要提升大学课程学习的深度,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本次意见提出八项建设内容,主要围绕观念理念转变、课程目标导向、提升教师能力、改革教学方法、科学评价学生学习、严格制度管理、强化激励机制、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等提出二十二项改革举措。
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三个不合格”理念,竖起“高压线”,即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书记校长不是合格的书记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课程优起来:
意见规定,高校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明确要求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建设名课、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
教师强起来:
高校要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助课、试讲、考核等环节,获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培训部门颁发的证书,方可主讲课程。
课堂活起来:
高校要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要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学生忙起来:
高校要建立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要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扩大学生课程学习选择面,强化课程难度与挑战度。
制度严起来:
高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制度,发挥校内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把关作用,拒绝“水课”进课堂。严格考试纪律,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严格课程质量评估,在专业认证、教学评估中增加课程评价权重。
教学热起来:
高校要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制定激励政策,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营造重视本科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意见明确提出,经过三年左右时间,要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意见同时发布了《“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提出在高校培育建设基础上,从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门左右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
作者: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