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军事领域奉行“SCI崇拜”,会带来巨大的战斗力风险。
目前,中国科技界存在所谓“三大索引”,即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这些索引基本主导了科技研究的价值评判标准。无论是职称评聘,还是晋职晋级,进入“三大索引”的论文,好似“硬通货”;而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仿佛低人一等,不被充分认可。
对于科技界这种“言必称希腊”的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有过坦率和直接的批评:“我们在科研上的导向,就是把科研成果写成英文,发表在西方杂志上,我们自己的工程师反而无法获得我们的最新成果。这实际上是在为西方免费劳动,有时还付费在西方发表文章,这等于倒贴为西方服务。”
毋庸讳言,这种现象在军事科研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军队院校和研究所,亦步亦趋地将SCI论文作为评价科研人员能力的权威性指标。如果说民用领域的“SCI崇拜”仅是损失一些科技资源,那么在军事领域如果也奉行“SCI崇拜”,则隐藏着巨大的战斗力风险。
有学者认为,“SCI崇拜”某种程度体现的是英语语言霸权。无法想象,西方的科技研究成果会优先用中文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上。即便是发达如美军,在科研成果的发布上,也是非常“小气”的。例如,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亚克”,是美国陆军阿伯丁弹道实验室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于1946年联合研制成功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对军事领域乃至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深远的。其在科技上的独创性,堪称前所未有。但是,美军一直对此秘而不宣。到美军将C3I公开扩充为C4I,即把计算机“C”(Computer)作为一个要素加入,已经是40多年后的1989年。
正是对军事科研成果的保护和保密,才使得美军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对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代际”优势。如果在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当年,美军科技人员就将其写成论文公开发表,并被SCI收录从而广为人知,美军的信息化“代际”领先优势,即使不会化为乌有,至少也会大打折扣。
在西方军事领域,不仅最新科技成果不会随便发表,甚至在技术上已经落后的产品,都会受到严密保护。以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为例,在我国“银河-I”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之前,美国把淘汰的超级计算机租给我们,不仅租金比售价还高,而且中央控制室不许中国技术人员进入,必须花高薪雇佣美国人。而当“银河-I”亿次机研制出来之后,美国就开放向中国销售同款型超级计算机,抢占市场,打压中国产品。
保护军事科研成果至关重要。因为在军事上,技术突然性就是强大的战斗力,能够产生强烈的震慑效果。美军近期多场局部战争所依仗的非对称优势,很大程度上就是天基信息系统、精确打击系统、C4KISR系统等最新技术装备系统所具有的技术突然性带来的。
如果我们在军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发明、论文撰写,也以“三大索引”为导向,那么,我们不仅是将自己的军事创新自动提供给西方国家,还可能不自觉地落入西方国家预设的陷阱,在决定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将会面临无法承受的风险和代价。
作者:吴敏文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