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中东地区蔓延。除了重灾区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等国家确诊病例迅速攀升,战乱中的叙利亚和苏丹也发现了确诊病例。
危急之时,中国派出专家组前往伊朗和伊拉克。连日来,中国专家的足迹遍及当地政府机构、社区、医院、企业,了解当地疫情,传递防控经验,介绍防护知识。
3月16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东部的海法巴勒斯坦社区活动中心,中国专家组与伊拉克红新月会工作人员合影。新华社发
在具有国内抗疫经验的中国专家们看来,中东疫情防控现状如何?中东国家能否经受住考验?中国经验能否为当地抗疫提供帮助?
抗疫形势喜忧参半
截至目前,伊朗累计确诊病例已超两万例,该国卫生部官员称,每10分钟就有一人因新冠肺炎死亡;在土耳其和以色列,病例人数均已破千。
这是3月20日在伊朗德黑兰拍摄的空旷街道。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哈拉比萨斯摄)
令人欣慰的是,中东地区的疫情防控能力在稳步提升,来自中国的援助也为当地带来很大帮助。
近来,伊朗多天单日新增确诊破千例。中国红十字会赴伊朗志愿医疗专家团队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钱志平认为,伊朗确诊人数激增与当地检测能力提高有关。
3月18日,在伊朗德黑兰,消防员在街道上进行消毒作业。新华社/路透
“伊朗能够提供检测服务的医疗中心由最初的数家增长到了如今的50家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捐赠的试剂盒让伊朗有了较为充足的检测物资。”他说,通过与中国专家的交流,伊朗还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饱受战争摧残的伊拉克,医疗资源更是匮乏。
“受制于核酸检测能力和试剂数量,伊拉克检测人群极为有限。”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助伊拉克新冠肺炎防疫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鸿辉说,目前全巴格达只有一个病毒检测实验室,伊拉克绝大多数医院都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3月18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中国专家组成员调试核酸检测实验室设备。新华社发
所幸,中国专家组向巴格达医学城捐赠了一套核酸检测实验室设备,包括两台PCR仪以及5万份核酸检测试剂。在中国专家的协助下,巴格达建成了第二个病毒检测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
全民抗疫之势渐成
民众防范意识薄弱是很多中东国家共有的问题。
初到伊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马学军注意到,当地很多人没有戴口罩的意识。“他们认为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很多人看到我们戴口罩都很奇怪。”
援助伊拉克的中国专家组领队、广东省红十字会社会赈济部副部长陶中权在巴格达也发现相同情况。
3月16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东部的海法巴勒斯坦社区活动中心,中国专家演示口罩佩戴方法。新华社发
好在随着疫情发展以及中国防疫经验在中东逐渐普及,中东民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越来越多人戴上了口罩。
“宾馆服务人员还专程找我们询问戴口罩事宜,我们也为伊朗民众培训如何佩戴口罩。”马学军说。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在不断升级疫情防控手段。
3月17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附近,工作人员对街道进行消毒。新华社发(卢埃·萨巴巴摄)
埃及政府从最初关闭学校、停飞航班,到现在夜间关闭所有餐馆、咖啡馆和购物中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也暂将恩怨搁置,开始联手防控疫情;摩洛哥宣布将停运各城市间的大巴和火车;尚无确诊病例、仍处战乱的利比亚也开始宵禁。
普通民众的防控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少外出、勤洗手、不聚集,逐渐成了人们的共识。
3月20日,在埃及开罗,志愿者帮助市民佩戴口罩。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在埃及开罗,一些年轻志愿者走上街头向民众发放口罩、普及防疫知识;伊朗20日迎来波斯历新年,当地很多老百姓主动取消了新年旅行和家庭聚餐计划。
中国经验得到应用
“将中国的宝贵抗疫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伊朗,让伊朗少走弯路”是中国专家组成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寰宇的目标。
3月8日,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家医院,一名护士准备救助病人。新华社/美联
他介绍说,中国经验目前已应用在伊朗很多防疫措施上,伊朗开展了群防群控和联防联控,另外,两家伊朗版的方舱医院已经建成。
“未来伊朗要建更多方舱医院,来解决短期内病患激增、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吴寰宇说。
钱志平介绍,伊朗专家们对于中国的诊疗方案极其关注,对包括中药在内的新型治疗方案非常感兴趣。
在伊拉克,中国专家组结合国内防控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出台国家疫情控制方案和临床诊疗指南、建立定点医院的建议。
3月10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中国专家组成员徐永昊(中)进行模拟进入疫情污染区防护服穿戴演练。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陶中权说,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伊拉克已开始制定国家层面的防控策略和临床诊疗指南。
在中国专家们看来,伊朗和伊拉克的疫情防控有助于整个中东疫情的控制。
“伊朗在中东具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而且是最先暴发疫情的国家,伊朗的疫情防控将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吴寰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