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近三千名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审议中国历史上首部统一的《民法典》草案,这也是今年两会最引人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在28日举行的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代表们投票正式通过该草案。
日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中国意大利学者协会会长伊万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解析,认为草案的通过对中国法学体系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第一部《民法典》的诞生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民法典》的颁布使中国在全球法律大家庭体系内获得了认可和尊重。在法学上,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法学走向成熟。
对法律从业者来说,民法典是从业基础。多年来,中国立法工作一直紧随中国的发展变化,遵循经济改革展开,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是一项非常务实的立法,反映了邓小平的最初想法,即立法工作要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和适用性,且需与具体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在当时虽不完美,但已经迈出重要一步。随后,立法者脚踏实地不断尝试。在颁布一项法律之前,往往都会在较小氛围内对进行法律适用,倘若取得积极进展,才会在全国范围颁布实施。这样的操作导致立法工作非常分散,引发了各种规则之间的矛盾。今天《民法典》草案通过表决,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重新制定了有效规则。许多法学家将该草案视为重新编制法律并使法律法规系统化,这也恰恰完美诠释了中国法律体系重组。
该草案在公民权利和组织权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第109条规定了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第133条规定的法律行为最终进入立法文本,用以保护当事方意思自治和民事主体的私法自治原则。《民法典》有效协调了个体、集体、社会和个人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其中“典”字蕴含着重要的价值,强调了规则的意义,希望以一种稳定的方式来约定社会生活。
草案强调了中国和西方对话的重要性
这是一场中国和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科学、学术合作进行的重要对话,其中很多中国法学家在西方国家进修学习。因此当我们发现与德国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法条主义学派和与美国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法律社会学派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学习西方的民法法典化,认真研究围绕编纂问题发展起来的科学文献,还研究了再法典化。需要注意的是,很久以来意大利一直被视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者对西方法律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古罗马、到中世纪和人文主义、再到法典化。来自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颁布的奖学金和研究项目支持鼓励着这些研究工作。
《民法典》在何种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
很多人在《民法典》中看到了传统元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中国意大利学者协会会长伊万认为,分析这种由传统价值向现代规范的转化如何使中国传统价值愈发接近西方基本价值,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2017年的《民法总则》中,儒家和儒家法律思想专家已经全面研究了其中几个要素,比如,第9条引入了绿色理念,与《礼记》内容相关联,特别是帝国礼仪一章与耕种文化有关,因此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民法典》第1043条,涉及家庭管理章节的内容值得分析。该条规定,所有行为人都应致力于维护健康、和谐、有道德和有文明的家庭环境,所涉言语均须具有强烈的传统意识,是重要价值观的承载者。在当今中国,道德观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概念。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篇章涉及到公共秩序和道德。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价值一直是其传统秩序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弘扬。如果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或部分农村地区,那里习俗氛围仍较为传统,将这些习俗视为规范价值可谓重要一步。
最后一条值得关注的是总则第184条,即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法,该条弥补了中国传统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特殊关系,因此,当某人对有需求的第三方实施救助时,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意味着免于被起诉。这是凝聚了一个重要传统原则的条款。当涉及到道德行为的第三方救助时,法律将无从适用。该条款同样适用于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骗局——“碰瓷儿”,甚至可以追溯到1800年《民法典》草案中提及到这种情况,对这种现象注入了新的元素,当涉及道德行为时,可以申请法律免责,这在第184条中有明确阐述。
《民法典》将如何助力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并有效管理目前的特殊阶段
长期以来,法律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关系一直非常重要,对意大利文明适用,对中华文明亦是如此。《民法典》是在2018年宪法改革之后补充修订的,在新修订的宪法第1条中规定,党的领导是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民法典》是中国党和政府的重要法律文献,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另一方面,该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改革的一部分,其中对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甚至对党自身的管理,都必须以法律为基础,遵循愈发透明和清晰的规则。
因此,该草案的通过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维护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将使政府公共行为更具可预测性、更易懂、更清晰、更易理解,必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通过《民法典》为社会活动更清晰地规划了准则。回想起习近平在中国掀起的反腐斗争,在该草案中也有相应条款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对限制领导阶层滥用职权也进行了论述,这对于党、人民和政府至关重要。
《民法典》的颁布将成为多年立法实践的结晶
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草案是中国在立法改革进程中编纂出台的重要法律。如前文所述,中国立法随着政策改革应运而生,根据国家建设需要适时制订。1978年,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改革开放需要一部法律作保障,于是诞生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项1979年颁布实施的第一部法律,开启了法律改革开放的进程,使中国法律体系适应国际标准和惯例。1984年,诞生了另一部重要的经济类法律——《专利法》,对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所有并行改革起到重要作用。这时,立法一直跟寻经济发展的步伐。1986年,中国法律体系迈出重要一步,颁布《民法通则》,对超越经济的行为,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加以规范,然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从1993年开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和市场参与者的平等地位进行了规范。随后,伴随着对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1999年颁布了《合同法》。2007年伴随着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向私有财产迈出重要一步。尽管这也是经济改革催生的立法,但已开始设定坚定立场,明确了具有基本权利的个人实体。2017年,通过了《民法总则》,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也成为今天《民法典》的总则编。《民法典》是全球化的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立法改革的经典成就。一个没有规范、没有法律、没有权利的中国观念已经成为过去了。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法学家,他们学识渊博,积极参加国际会议,与西方国家加强交流合作,并在西方国家的杂志上刊发文章。《民法典》颁布的时机恰到好处,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必将在历史上留下其独特而重要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