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题:如何破解有机肥“叫好不叫座”困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回应有机肥推广难问题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农业大省有机肥推广取得成效,但也存在“叫好不叫座”现象。有机肥在全国使用情况如何?推广面临哪些困难?今后如何解决?记者日前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
2019年有机肥施用超5.5亿亩次
近年来,各地加快推广有机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有记者近日在一些地方了解到,施用有机肥的农户还不多,特别是在大田作物方面,农民接受有机肥的程度较低,认为比较贵、见效慢,更习惯用化肥。
有机肥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我国自古就有积造使用的传统。上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以来,化肥成为主要农业投入品。针对化肥不合理使用引发的问题,201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对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作出部署。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场粪便量大且集中,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支持农民利用畜禽粪便积造有机肥,推动资源下地,是实现“污染源”向“资源”转化的有力抓手。同时,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农产品品质。
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三年来,以畜禽粪污资源消纳处理任务重的地区为重点,选择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政府购买服务,对有机肥积造施用予以补助,初步构建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制度框架。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年全国有机肥施用面积超过5.5亿亩次,比2017年增加5000万亩次。据对26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及已建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3522家,年生产商品有机肥9377.4万吨。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带动下,2019年农用化肥施用量5403.6万吨(折纯),比2015年减少619万吨,连续4年负增长。
推广仍面临四个难题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尽管有机肥推广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仍存在“叫好不叫座”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生产成本偏高。据中科院地理所调查,生产1个单位的纯养分,有机肥需要的油气资源是化肥的2倍,需要的电量是化肥的17倍。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目前我国80%的有机肥生产企业是实际产能不足5万吨的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槽式发酵工艺和反应器发酵工艺的不足三成。此外,不经商品化生产直接还田的有机肥,面临田间积造设施欠缺、技术不到位、堆肥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运输成本高。目前25吨畜禽粪便可生产15吨商品有机肥,提供的氮养分大致与1吨尿素相当,运输成本远高于化肥。因此,农业农村部一直鼓励就地就近使用有机肥。
——施用不便。有机肥虽然经过积造处理,但“脏、臭”的特性难以完全去除。由于缺乏大型专用机械,施用基本靠人工,在农业比较效益偏低情况下,农民施用积极性不高。
对于沼液等有机肥料,国外通常是在田间建设积造贮存池,配套施用管网,处理后直接还田。我国尚未建立液体肥料的施用体系,沼液还田难度大。
——社会化服务不足。有机肥商业化利用机制还未建立。有机肥还田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不足,数量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盈利能力弱。目前相关补贴处于试点阶段,补贴力度和受益范围比较有限。
多措并举破解困局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以有机肥料标准制修订为突破口,完善肥料登记制度,把好原料关,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强化质量监督,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将修订完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加强对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水溶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含有机成分的商品化肥料产品的管理。对于非商品化的直接堆沤还田的有机肥,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施用技术规范。
同时,强化政府购买服务和有机肥积造施用补助,以种植业大县和畜牧养殖大县等为重点,优先在果菜茶优势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集成推广成熟的生产运营和技术模式。
农业农村部将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机制。扶持壮大一批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全过程、托管式服务和专业化服务。定期组织肥料质量监督抽查,建立有机肥从原料到产品的追溯大数据监测机制,跟踪调查对土壤质量、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确保耕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