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事财经

纵论天下|两会外长记者会释放哪些信号?

2022-03-11 08:16:08  来源: 新华网   作者:记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在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动荡的背景下,日前举行的两会外长记者会备受海内外舆论关注。新华网邀请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解读记者会释放的重要信号。以下为访谈实录主要内容。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记者:首先请两位专家总体评价一下对今年两会外长记者会的印象。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今年的两会外长记者会首先展现了信心。因为从冬奥会就能看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东道主,能够跟很多国家一起办成一届如此精彩、如此简约、如此安全的盛会。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世界上多数民众对于团结、对于共同合作的向往和意愿。王国委也特别提到,通过这次冬奥,我们展现了团结。在这种团结的氛围下,我们也有信心去共同面向未来。

  其次展示的是责任。中国现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承担着力所能及的责任,发挥着积极主动的、建设性的作用,包括当前俄乌冲突、东北亚的朝核问题,以及其他很多热点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

  重要的是,我们呼唤所有大国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因为在当前背景下,事实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包括人类面临着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大国所单一能够解决的,需要大国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中国外交现在可以说是需要面面俱到,大到中美关系、俄乌冲突,再到南太关系。观察这次外长记者会,中国外交现在已完全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视野。

  这次记者会恰好是在王国委开篇讲的“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召开的,国际社会正在共同承受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新冠疫情没有完全过去,俄乌冲突又接踵而至。应该说,国际社会持续的动荡和不稳定的确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提出了挑战。

  但王国委的整个基调还是很积极向上的,像我们前不久看到冬奥会的主题“一起向未来”。而恰好这次记者会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关于冬奥的。这就体现了我们一种正视困难,在挑战面前迎难而上的态度。同时,因为我们有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经历挑战和困难后,会和国际社会共同朝向一个更光明的前景。这点我印象非常深。

  记者:面对路透社记者关于乌克兰局势的尖锐提问,王国委回答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怎么样去理解这句话呢?

  崔洪建:记者会上,西方媒体围绕俄乌冲突的提问不仅尖锐还比较刁钻。这位路透社记者的提问在这段时期的西方舆论中具有代表性。对于中国在这次俄乌冲突中发挥的作用,记者存在一些不理解也好,或者说有意地误解也好,实际上打了个包,然后以这种方式提出来。其核心观点就是两个:第一,中国在俄乌冲突这个问题上是不是“帮亲不帮理”,因为你和俄罗斯关系近,所以你是不是向着俄罗斯,而没有自己的立场。第二,中国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多,哪怕是为了大国地位和作用,也应该表现得更积极。这两个问题里都预设了一些陷阱,我看王国委的回答是坦坦荡荡,从我们自身的立场出发,第一,不掉进话语陷阱,第二,我们的的确确把现在想的事情、做的事情一一道来。

  实际上,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方也有非常明确的表态,包括王国委之前也多次谈及。但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面对国际社会,我觉得王国委回答更进一步,一方面完整全面地表达中方立场,另一方面,光谈原则和立场是不够的,尤其对中国来说,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期待的确是在上升。

  王国委又讲到是非曲直,这比他之前的表态又进了一步,作出了非常系统地回答,就是“四个必须”。“四个必须”既相互联系,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切。

  还要注意到,要解决当前俄乌冲突中的一些问题,比如避免人道主义危机、减少平民伤亡。王国委特意提到了要化解重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我觉得这个体现了中方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仅着眼于国家间的关系,还要关注人类,因为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在外交领域的体现,更多从国际社会、从各国民众的角度出发。

  最后,谈到长远规划,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类似俄乌冲突这样的事以后可能还会爆发。这也表明,欧洲方面要根据长期的、可持续的、不可分割的原则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安全架构。这个是中方既看眼前,又看将来的完整表述,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中国自身立场,中国按照是非曲直来判断得出的结论。

  记者:王国委提到,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然而现在西方包括北约实际上是在“提油救火”。在俄乌危机不断升级过程中,西方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王帆:我们首先说责任的问题。实际上,中方已经承担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不偏不倚,保持对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的准确判断,在这个基础上处理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个问题的形成非常复杂,由多方因素造成,它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责任,单纯制裁或者指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需要各方合作、相向而行才能解决。

  但我们看到,有些国家是整个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同时又是危机的推波助澜者,还是危机的幕后策划者。其目标根本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要延续、甚至扩大升级问题。在危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还不断地向其中的一个国家援助武器,提供弹药,这就是典型的火上浇油。

  我们也知道,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国际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对欧洲本身,对美国,可能长远看也会有负面影响,包括对美元体系等。同时,也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那么,俄罗斯和欧美之间的矛盾在制裁过程中是得不到解决的,矛盾反而不断升级,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所以,王国委这次特别讲到,越是紧张的时候,越要谈判,越是分歧大的时候越要谈判,就是在这些问题上一定要保持理性、克制。哪些措施能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比如俄乌两轮谈判,就人道主义通道问题达成的初步协议,就是非常好的切入点。中方在这个问题上又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王国委提到这几个方案,我觉得都很好地体现了我们怎么在劝和促谈,我们怎么在推进事务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包括在联合国框架下,维护人道主义通道的快速、及时、有效、安全,以及对于相关的乌克兰平民也好,外国公民也好,怎么能够使得他们的生命安危得到最基本保障。所有这一切,我觉得才是真正地朝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去发展。

  记者: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界限,是为了制裁而制裁,是在寻求事态的扩大化。请问您怎么看?

  王帆:美国的制裁单纯是对着俄罗斯,而且没有条件,就是在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之后,必须对其进行制裁。这一点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美国似乎是借这个危机来削弱俄罗斯,还让更多国家卷进来,一起跟他来削弱俄罗斯。因为俄罗斯作为世界军事大国,对于美国来讲是心头大患,所以他要借此机会来限制和压缩俄罗斯的空间,包括俄罗斯经济上的发展,最终使俄罗斯成为一个不能跟美国抗衡的国家。

  当然,最近美西方也有一个表态,就是如果停止军事行动,他们在制裁问题上会做出调整,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口头说法而已。刚才我们说到的所有行动、所有举措实际上要跟停火、跟问题的解决挂钩,而不是走相反的方向,使得问题更难解决,更加复杂化,更加人为地制造了各种矛盾和事端。

  记者:王国委说,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到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战。怎么样认识王国委的表态?

  崔洪建:中俄关系应该说是当前世界格局中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多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在今年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中俄关系受关注度显然会提高。我觉得王国委实际上一开始就再次表明中俄关系的几个原则,比如说,不结盟。这实际上回答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一些所谓的关切。因为现在西方舆论有一种说法,就是你看这次俄乌冲突中,中方实际上是默许甚至支持俄罗斯采取行动,然后表明中俄实际上已经结盟。但这次王国委强调中方的不结盟立场和原因,不结盟不是中方的一厢情愿,是中俄双方的共识。不结盟,但是又相互协作,这本身就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真正的内涵。

  当然,我也理解,因为西方国家的国际关系史上,往往处于一种结盟或者敌对的状态。所以,这样比较狭隘的,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关系限制了他们的想象。但是,这么多年来,包括在俄乌冲突中,实际上中方尽管和俄罗斯合作紧密,但是首先是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这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发展和任何国家的关系,不夹带任何私心,也没有任何私利,我们就是为了两国人民,我们促进两国各方面的合作,最终目的是帮助两国和社会的发展,来促进两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

  同时,中俄合作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为地区稳定,比如说上合组织为地区稳定带来更多的帮助。还有强调不针对第三方,同时也不受第三方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包括后面王国委提到,中俄关系的发展有很强大的内生动力,我们知道内生动力如果处理不好就经常处于“为关系而关系”,比如西方一些国家经常搞一些投机取巧的所谓的国际关系,今天用得着你了,就用一用,用不着你了,就把你抛弃了。但是,中俄关系体现出稳定性,就是因为双方有强大的内生动力,这个内生动力不仅因为这是两个相邻的大国,而且也因为双方在能源、经贸各个领域的合作实际上获得了收益。

  既然有了内生动力,所以我们不受第三方的影响。不会因为美俄关系紧张,我们就有点想法,或者美俄关系升温,反过来影响中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外交该有的一个姿态。

  记者:这个事情对中欧关系会产生影响吗?

  崔洪建:这次王国委谈到中欧关系时,我印象很深的有两点:第一,他强调中欧关系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它自身合作共赢的一面,不受第三方影响。因为我们知道,中欧关系从去年到今年,不时地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去年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他就有意地去拉拢欧洲,似乎要形成一种欧美联手和中国进行竞争的局面。

  的确有一些欧洲国家,或者说一些个别的人,在这种所谓的诱惑下做了一些表演。但中欧之间的底盘很厚重,底盘是什么?就是过去40多年,中欧保持持续的合作和交往。超过8000亿美元的双边经贸,实实在在给双方的经济和民众带来了好处。再一个,中欧双方有很多稳定的共识,比如说多边主义,这是中欧之间提得最多而且合作也最多的领域。

  所以,尽管全球疫情、俄乌冲突会给中欧关系带来一些复杂因素,但是只要有了这些基础,中欧关系韧劲十足,而且中欧关系的基本面足够好。从这次王国委的答记者问中可以看出,中方对中欧关系的未来非常有信心。

  记者:王院长,刚才您也提到,美国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从危机中能获取哪些利益,各种地缘的、政治上的,还有经济上的各种利益,请您详细给我们解读一下。

  王帆:我们知道美国的战略叫做全球霸权战略。实际上从冷战刚刚结束,美国就在考虑如何使霸权能够持续,如何使霸权变成永久的霸权。而在那个时间点上,美国认为他获得了一个充分的、有利的一个时机,就是前苏联这个对手消失了,美国成了唯一的世界霸主。当时美国很多媒体、专家都在讨论,就是世界进入了“单极世界”,他们要把这样的一种模式继续推进到21世纪。

  全球霸权有一个重要特点,它不是建立在地区稳定和地区团结合作局面下,而往往是立足于地区之间的分裂,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牵制,从而使得美国能够获得更加有利的所谓“离岸平衡手”的地位。

  冷战后到现在,美国一直推行的就是这样一种战略。东亚层面,美国一直在搅动中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日本只要是体现出跟中国合作的一面,美国就会对日本施加压力。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美国希望在这个区域内,这几个国家之间相互制衡,甚至相互削弱。

  这么多年来,在欧洲层面,大家现在都在讨论美国为什么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导致了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实际上就是北约五次东扩。北约东扩的目的是什么?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说,俄罗斯没有西扩,也没有对欧洲其他国家造成直接威胁,这点连美国都承认。为什么要不断地东扩,东扩有很复杂的背景。有一点就是要给北约增加凝聚力,北约在冷战之后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他要寻找一个新对手,就锁定了俄罗斯。通过俄罗斯威胁论,使得北约能够不断地东扩,增加了欧洲范围内对俄罗斯的防范、敌视。反过来又加剧了俄罗斯的反应,形成了俄欧之间当前的这样一种对立和矛盾。美国的目的就是分裂欧洲,使得欧洲不会成为一体,其实当年俄罗斯还表现出要加入北约的意愿,但最终被拒绝。所以,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美国的战略意图。

  那么,当前的俄乌冲突实际上有一个方面,就是借机削弱俄罗斯,使得俄罗斯不再成为美国的心头大患和长远威胁。再有我们知道,美国国会议员自己谈的,只要造成冲突,只要造成战火,美国的军火集团就能够从中大量获益,包括各种军事援助、武器援助和武器实验。

  再有,扭转俄乌之间天然气之争局面。俄乌之间一直在“斗气”,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石油最重要的供应者之一,德国一半以上的石油来自俄罗斯。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前,德国和法国还处在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现在就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变化,也开始参与到对俄罗斯的制裁之中。这种制裁实际上是美国最希望的,包括欧洲局面的这种动荡会影响到股市,会影响到投资,这些资金、资本就有可能流向美国,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美国在收割危机,在从危机中获利。

  记者:北约东扩的历史,其实一个是北约东扩,一个是欧盟东扩,甚至还在乌克兰搞了“颜色革命”,崔老师您能介绍一下吗?是怎么一步一步把俄罗斯逼到动手?

  崔洪建:中方最早对俄乌冲突表态的时候反复强调一个概念,就是复杂的“历史经纬”。“历史经纬”主要指的是什么?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现在看上去似乎是俄罗斯采取了主动姿态,但是原因你要细细看起来,实际上,俄罗斯也是这么长时间以来的一种无奈之举。因为从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或者说西方的观念、意识形态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畅通无阻。

  所以,在这样一种观念的主导下,应该说冷战以后,西方在欧洲对俄罗斯采取的政策就是趁着俄罗斯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对其既采取某种欺骗和利诱手段,比如说,要向俄罗斯推销他们的一些经济方面的体制,包括进行投资等等。但同时,在政治上,尤其在文化观念和身份上实际上又想要对俄罗斯进行改造。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原有前苏联的一些部分就逐渐被北约和欧盟所蚕食,五次东扩,是逐渐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北约还是欧盟,都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改造目的,比如你要加入他,无论是在政治体制上,包括国内的司法、社会政策等等方面都必须得向他看齐。而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不止一次提出想加入北约,他也很想融入这个所谓的欧洲大家庭,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建立一种不可分割的共同的欧洲安全。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内心里根本没有做好任何接纳俄罗斯的准备,这里边他们可能会找一些历史原因,或者会找一些文化根源。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现实中他们不断地割裂欧洲安全,通过挤压式的扩张,最终让俄罗斯觉得我非但融入不了你,结果反而还被你一步一步地往外推,甚至把我当作敌人。而且通过扩张,把武器,把装备部署到离俄罗斯边境越来越近的地方。这就导致俄罗斯的不安全感进一步上升。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北约还是欧盟的扩张,应该说是导致现在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紧张,包括导致俄乌冲突爆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

  王帆:美国有很多人也在反思这个问题,米尔斯海默写文章专门谈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危机是美国造成的,就是你不断东扩造成的。其实在1998年乔治·凯南就说,你不断地东扩,尤其向乌克兰的扩张,很有可能遭到俄罗斯的反抗和反制,现在事实上也证明了。

  美国波兰裔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这个问题上起到了一个指导美国外交战略的作用,他说俄罗斯不能拥有乌克兰,俄罗斯拥有乌克兰就成为真正的大国,所以一定要用乌克兰这个棋子来限制俄罗斯,不让俄罗斯真正成为一个军事上的大国。

  从这些思路分析,美国削弱俄罗斯制造当今的乌克兰危机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也和他的战略逻辑,和他的霸权逻辑完全相一致。

  记者:有记者把俄乌局势和台海局势挂钩,对此王国委回答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本质的区别,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这个二位专家怎么看?

  王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美西方是借题发挥,借俄乌冲突、俄乌危机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实际上是想造成一个什么效果?就是同样是适用于对中国的制裁。王国委特别强调,这完全是两个性质的问题,台湾是中国主权核心利益的一部分。

  我们特别强调的另外一点是安全关切。俄罗斯出现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忽略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不尊重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所造成的,而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主权的安全关切,其程度较之俄罗斯更胜一筹,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绝不可能有任何动摇和受制于任何外来因素。对我们进行威慑,用亚太联盟来制造事端,是根本不可能得逞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种说法,说现在美国会不会把他的战略重点转移了,“印太战略”可能不提或者削弱了,实际上这个是不可能的,我们还要看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美国在俄乌冲突中虽然在各种各样的煽风点火,但是事实上他着墨并不是特别多,他现在想的仍然是“印太战略”,因为美国需要对手,需要威胁,而中国作为他最大的所谓综合性的战略威胁,美国在未来仍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围堵中国,台湾就是他的所谓的一个抓手。所以,我们可能今后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当然,任何围堵、任何阴谋、任何试图把台湾分离出去的图谋都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

  崔洪建:俄乌冲突初期,西方就有舆论带节奏,把乌克兰问题和台湾问题做某种牵连或者比较。这完全是一个话语陷阱,或者说是别有居心。因为我们知道,首先两个问题像王国委说的完全不同。乌克兰和俄罗斯目前的冲突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台湾问题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内政问题。因为无论是从国际法,或是从约定俗成的国际规则来说,台湾在主权上从来没有脱离过中国,当然现在有一些岛内的所谓的人士,他们想治权分离时间长了,是不是可以独立,但这个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中是说不通。

  现在,西方舆论和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想塑造什么?就是你看今天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由于乌克兰危机出了问题,或许有朝一日,比如说,当我们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时候,他是否可以照搬这种模式,说你看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就是明天的大陆和台湾的问题,他们实际上想做这样一种没有任何根据,却用心险恶的联系。因为这样一来,就会有意无意在亚太区域制造紧张气氛。

  在此过程中,中方的底线和观念非常清楚,一方面,这性质不同,放在一起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王国委以一种反击的方式回应了所谓西方的这种论调,既然你们在乌克兰这个问题上这么高唱要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为什么在中方关切的台湾问题上,不支持中国的主权主张呢?实际上非常深刻地揭露了西方一些人非常严重的“双标”

  记者:“五眼联盟”“四边机制”“三边安全伙伴”“双边军事同盟”,美国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来势汹汹,目的是什么,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一个作用?

  王帆:在中美竞争背景下,美国霸权逻辑所设定的中国威胁论不断上升,这个阵势实际上是美国对此实施的一个全球战略调整。美国的整体全球战略重点在亚太,这个“印太战略”实际上是他的所谓的核心战略,针对的目标就是中国。美国现在国内一定程度上面临经济下滑问题,所以总体战略是收缩的。那么他实际上有一个新的聚焦,他要集中力量在某个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印太。

  再有,当美国战略进行收缩过程中,总是要不断强化联盟,需要拉帮结派,需要制造人为分裂,需要制造集团式的力量来对抗他所认为的这种威胁。所以,我们看到的“五眼联盟”也好,“四方机制”也好,“三边合作”也好,都是相应的这样一个政策。

  这样一种战略看似来势汹汹,实际上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四方机制”还在推行过程中,印度在俄罗斯的问题上就有了不同的态度。印度也是根据印度对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的判断作出他的决定。

  再有,所谓美国的联盟体系,一方面好像我是来保护你的,我是来帮助你的。另一方面,他对这些盟国从来都是控制的,他要主导这些盟国的行为。这个实际上跟这些地区的国家所谓的战略自主性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矛盾。美国想把这些盟国全部拉上其全球战车,但这些盟国实际上有他的地区问题的所谓的关切,不可能完全听从美国的指挥。一方面他在强化这种联盟,另一方面,他这种联盟实际上也是有支离破碎的那一面。

  记者:王国委提到这次乌克兰撤侨,我外交人员多次深入火线,为中国公民撤离打开了安全通道,这体现了我们外交上的一个什么样的发展?

  崔洪建:这是执政为民理念在外交工作上最大的体现,就是中国始终是把保护海外利益,尤其是海外侨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王国委在答问中列举了很多数字,涉及到领事保护、侨民利益保护等等。随着中国和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和广泛,中国人、中国公民和海外之间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所以,实际上也意味着中国的外交工作越来越繁重,事无巨细。

  中国公民到国外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到财产丢失,大到人身安全受威胁,比如这次俄乌冲突中,实际上中方就在撤侨问题上,应该说进行了精心谋划,同时组织得很好。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样一个战乱情况下,要做到有序撤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还是在俄乌双方相互关闭领空的背景下,这就给撤侨带来更大的困难,比如路线的设计,包括沿途的这些安保,包括这些民众吃喝的问题都得解决。

  这也可以看出,一方面咱们中国外交是始终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这样一些信念和原则上。再一个,就是多年来,中国各方面的能力大大提升。

  王帆:“外交为民”始终是中国外交重要的职责,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在海外的侨民,他们的安危祖国时刻记挂着,我们的海外领事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也不断得到增强。所以,这次在乌克兰危机中,党中央、外交部始终是把海外侨民的安危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战火考验过程中,在形势不确定背景下,海外侨民的解救工作实际上是很艰巨的任务,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非常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公民,中国的侨民是幸福的,祖国也是可以充分信赖的。

  记者:请问对今年的外交有什么期待?

  崔洪建:正如王国委所说,今年,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外交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比如说,疫情还没有过去,俄乌冲突短期来说可能还会有一些后续的变化和发展。与此同时,疫后经济复苏、进一步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包括涉及到各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发展的,比如绿色经济转型,包括像数字转型等等,尤其是要重点化解一些地区冲突。今年无论是从对国际社会来说,还是对中国外交来说,任务都非常繁重。

  但王国委在记者会上表现出了非常坚定的信心。只要中国外交能够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坚持多边主义的道路,中国会越来越多地发挥一种可信的大国的作用,同时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觉得我们现在放眼世界,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稳定的一极,当世界其他地区都陷入战乱,中国能带动亚太地区在未来成为繁荣的一极,有了稳定和繁荣,中国就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也能够帮助国际社会去战胜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王帆:在当前背景下,中国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地上升。我们在国际社会发挥的这种影响力的作用是非常合理、合法的,我们运用联合国所赋予的权利不断推进国际社会稳定、繁荣与发展,这一点我想在今年外交过程中,我们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同时,区域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亮点,我们去年跟东盟召开中国-东盟对话机制30年活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周边的安全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会不断地做深、做实、做大,这个就体现了只有周边稳,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特别希望和周边国家齐心合力、共同发展。王国委在这次记者招待会特别谈到,亚太地区不是斗争的场所,亚太地区的国家不是哪个国家的棋子,大家要携手共进。我们说中国特别欢迎所有国家能搭中国发展的便车,我们也希望跟其他国家能够互利共赢,大家共同发展,一起来推动营造一个更好的发展共同体。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仍要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都要在这个进程中得到发展,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这样一个大势不可改变。

  记者:谢谢二位专家,让我们期待2022年中国外交更多的精彩表现,谢谢大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