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事财经

为什么中国要坚持“动态清零”?多位专家剖析原因

2022-03-15 05:34:12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樊巍 刘彩玉 赵觉珵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环球时报记者樊巍 刘彩玉 赵觉珵】据国家卫健委3月14日通报,截至3月13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病例1337例,其中深圳、上海、青岛、天津四地的新增确诊病例均已超过40例,吉林省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了895例。

  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的陡然暴发,引发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升级。3月13日晚,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要求全市全员开展核酸检测,机关事业单位居家办公,非城市保障型企业停止运营或居家办公,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活动,全市公交、地铁停运。上海市于14日起,暂停全部客运站营运,中小学启动线上教学工作。北京市文旅局也于14日发布通知,鉴于当前国内多地出现多源输入、多链并行、多点散发疫情,北京也出现京外关联本地疫情,根据首都疫情防控的需要,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暂停文化艺术类校外机构的线下培训活动。

  一位不愿具名的疫情防控专家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全国多点暴发的疫情,在每个地方成因都不太一样,其中既有发现疫情处理不够及时的问题,也有病人、密切接触者未能尽快隔离的问题。此外,这次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具有传播隐蔽性强、潜伏期短的特点,造成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高,隐性感染事件较多,使得溯源工作变得非常困难。“现在既有人传人,也有物品污染以后的‘物传人’,都加大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14日凌晨在微博上发文称,国内这波疫情正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3月1日的每日119例到3月12日的每日3122例,只用了11天的时间,这还是在全国性不放松对新冠肺炎的积极监测与防控的态势下发生的。张文宏表示,由于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例,各地难免显得有些慌乱,但“我们和病毒的争斗将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不过防控节奏不能乱,大家对于下阶段防控的信心不能丢失。”

  张文宏表示,经过与香港大学的病毒学家的讨论,大家形成了高度一致的看法:新冠病毒的毒力已呈现明显降低的特征,在大面积疫苗接种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率与死亡率已经低于流感。

  但张文宏同时表示,“这些都不是我们躺平的理由,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张文宏认为,中国如果现在迅速开放,会引起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生活的短暂休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因此,近期我国继续采取社会面清零策略,将传播极快的奥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压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持久性地采取封城和全检测的策略。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卢洪洲表示,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研究发现奥密克戎毒性降低,造成死亡人数下降,因此主张中国应当像西方一样放开,然而中国现如今是绝对不可以全面放开的。

  卢洪洲分析称,英国现在之所以会出现奥密克戎毒株的病死率与流感差不多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此前几种新冠病毒毒株大流行期间,已经造成了大量老年人以及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的死亡,现如今得以“幸存”的人群要么是在感染治愈后,要么是通过疫苗接种形成了抗体,因此他们不容易发展至重症乃至死亡,所以病死率才逐步降低。“他们现在所谓的低病死率都是有代价的”。

  卢洪洲认为,新冠病毒的强传染性,需要我们进一步不断完善的防疫经验,尤其是对人员大面积流动以及物流过程中的传播。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持续蔓延,尚无完全有效的控制手段,在没有完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和真正的特效疫苗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提高对输入性的港口工作人员、物流人员等高危人群的保护,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再配合自我的抗原检测。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本身其实也在缓慢调整中。陈希认为,下一步中国应继续加大疫苗免疫,尤其是针对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同时应调整医疗系统,为最终放开后医疗系统的应对做好充分预案,比如在强化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方舱医院建设,以及加强分级诊疗、社区基层医疗的能力。此外,还需加强对民众卫生教育,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杜绝恐慌。陈希表示,新冠疫苗免疫加强后国内外的新冠重症率、病死率均逐渐接近于(英国已低于)流感,但未完成至少两剂疫苗的人群仍面临数倍于流感的重症率、病死率。以上这些关键信息向社会公布很重要,也是促进疫苗免疫的关键举措之一。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