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已经过去,中国经济表现如何?接下来又该怎么干?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作出了阶段性研判,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会议肯定了开年来经济社会运行的良好态势,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也提出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阻力等现实问题,并围绕工作总基调、现代产业体系、恢复扩大内需、全面深化改革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部署具体工作。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会议延续了去年末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宏观政策总基调的提法,表明下阶段我国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合理的扩张程度。
他注意到,基于对当前全球政治经贸形势的判断,会议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会议还特别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与人工智能两大新增长点,而在房地产领域的政策基调具有很好的连续性,为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方向定了调。
在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看来,会议内容传递出新一届政府班子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决心。
他预测,尽管今年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阻力,但对全年经济而言,实现两会确定的5%经济增速目标难度不大。
三重压力得到释放,但面临新的阻力
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
会议总结道,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这一表述肯定了当前经济形势运行总体积极向好的整体态势。”连平说。
芦哲对观察者网表示,会议所说的“三重压力缓解”最主要的因素是疫情冲击结束后,经济活动逐步修复。此外,在基建投资、制造业、房地产等方面的稳增长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年经济而言,实现两会确定的5%经济增速目标难度不大。
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当前的问题所在——
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内生动力不足体现为两个方面。”芦哲说,“一是经济环比动能在下降,二是微观主体收入的修复进度要慢于宏观经济,如青年失业率、工业企业利润、税收收入等指标仍处于较低位置。”
至于会议提及的“新阻力”,芦哲表示,今年的新挑战在于外需承压,去年全年出口增长7%,今年可能较难实现正增长;加上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外需对经济的拖累可能会显著大于去年。
恢复扩大需求是关键,重点在消费
会议明确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连平表示,本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是此前多次重大会议提到宏观政策要“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的阶段性细化。
怎么恢复和扩大需求?
连平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加强统筹协调配合力度。财政政策可能要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服务性企业、民营企业、中介机构、创新创业等的贷款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相关财政支持力度,配合金融政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增加消费场景,扩大就业机会,加快民间投资。货币政策将积极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发债融资,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加快落地;保持合理充裕的货币供给,维持较低的市场利率水平,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及居民消费需求。
“当前扩大内需最重要的方向在于消费而非投资。”芦哲说,过去三年,政府投资一直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疫情结束,促进消费稳步回升,对于当前和未来经济增长而言更有持续性。而促消费的重点又在于稳就业,特别是青年就业。
这次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连平说,当前,我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16-24岁青年失业率已经连续14个月站上15%,且目前来看还未出现缓和迹象。
他预计,稳就业政策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缓解重点群体就业压力,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困难群众分类精准帮扶;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市场供需有效衔接,提升就业质量;三是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保障范围,完善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四是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通过进一步纾困中小微企业以落实稳岗扩就业。
产业政策突出两个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
过去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可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频词汇。
政治局会议在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时,尤其提及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58.6万辆,同比增长26.2%,其中,外销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增长迅猛。连平预测,预计未来三个季度,政策仍有望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助力产业优势巩固。
在人工智能领域,近期更因ChatGPT、文心一言等聊天机器人的走红而引发行业和社会热议。
会议提到的“通用人工智能”是指什么?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解释说,通用人工智能(AGI)可以处理更加广泛和复杂的任务,而狭义人工智能仅可以处理单一或几项任务,如围棋机器人AlphaGo,“通用人工智能能够泛化数千个甚至是数百万个任务,可以解决更多不同尺度的复杂问题,如医药研发、新材料研发等需要跨越并整合多个学科领域,也就是说,通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跨领域、跨任务、跨模态,大幅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芦哲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对于劳动力市场是一场变革,既会创造新的岗位,也会替代部分传统岗位。政府和劳动者都要主动适应、学习新技术,引导传统岗位劳动者主动转型,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防范风险”该作何理解?
连平提醒,人工智能已具备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巨大潜力,未来有望重塑新的行业生态和格局,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也暴露出信息安全等隐患,亟待规范。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有关系列政策将陆续出台,加快和规范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芦哲同样提到,当前,人工智能也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如网络攻击和数据欺诈等;伦理风险,部分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道德困境,需要在法律和伦理层面划定边界。
房地产注重稳预期,低速平稳增长将是长期趋势
在我国刚刚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背景下,会议为房地产业未来发展定下基调: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连平指出,与去年政治局会议相比,政策延续了几个重点:例如坚持“房住不炒”的长期理念,突出因城施策的特点,继续支持“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的政策意图。
连平认为,在中长期方面,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这与二十大会议对房地产业发展向“租购并举”时代发展的内涵一致。未来国内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之匹配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有望逐步优化和推进。相关金融支持的工具类型将会增加支持,力度也会增强,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总的来看,住房政策将继续保持相对宽松、支持的姿态,促进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房地产行业未来前景,芦哲预计,随着我国人口总量迎来负增长时代,房地产长期需求下行趋势逐渐确认,未来将逐步进入存量时代。今年房地产销售能够逐渐企稳,预计在去年基础上小幅增长3%至5%,未来几年也将大致平稳,难以出现此前几轮周期一般的大起大落,低速平稳增长将是长期趋势。
表明“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决心
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同比增长4.9%,吸收外资实现“开门稳”,延续了近年来吸引外资规模持续增长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政治局会议再度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同时,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连平认为,会议之所以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基于对当前全球政治经贸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前瞻应对。
“一方面,今年以来,受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冲突带来的挑战,我国出口增长面临严峻考验。尽管3月我国出口增速有所反弹,表现超预期,但外需持续减弱的压力依然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重构’,企图对华‘转链’、‘断链’,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转变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吸引外资的关键既在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基础,也在于我们主动推进的改革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芦哲说,会议信息进一步传递出新一届政府班子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