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事财经

华科新闻学院院长回应张雪峰

2023-09-04 08:16:39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张明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9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院长张明新在学院202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主题是“新闻传播学的价值和底色”。他认为“读大学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并提到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意义与特质。部分内容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初秋的江城武汉,东湖之滨的喻家山下,秋高气爽,秋色宜人,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这个充满憧憬和期待的时刻,我谨代表学院的全体师生,和遍布于全球各地的近万名校友,热烈欢迎诸位。你们的到来为学院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在今后几年里,我们将一起努力,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欢迎大家!

  今年入学的诸位新同学,你们是非常特殊的一届。在过去三年中,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此前几年的学业生涯,主要是在校园或者家里度过的,与外界的联系很少。幸运的是,今年以来,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都趋于正常化。也正因此,今年学院的开学典礼,是最近四年以来新生们到达现场最为齐整的一次。今天,参加开学典礼的新生同学,共有本科生150名,研究生140名。大家来自各个民族,包括汉族、土家族、回族、瑶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哈尼族等。诸位从五湖四海,跨越祖国的万水千山,齐聚于此,加入学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从今天起,诸位即将开启全新的成长旅程,不断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和成就自我。

  今年高考时节,正值填报志愿之时,一位名叫张雪峰的“考研名师”在直播中表示,要把理科590分报考新闻的考生“打晕”,并提出“读新闻学专业难找工作”。他的言论将新闻传播教育推到社会的前台,引发公众的热议。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但凭着个体经验,我们能够感受到,张雪峰的观点影响到了很多考生在填报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选择。这让我们需要面对和思考许多关于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的话题,重新认识处于技术革命和时代巨变下的新闻传播学的定位、价值与特色。这会让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读大学与就业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认识新闻传播学?我们该如何读好新闻传播学专业?等等。

  读大学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我相信诸位都同意这个观点。如果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即使不读大学依然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参加一些职业技术培训,甚至有可能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今天,人们的职业生涯并非一成不变,很少有人一辈子会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上一直干下去。大学毕业入职的工作,纵有起点高低之别,但也只是在那个“当下”产生的结果。今天在场的刘甜校友,于2004年从学院毕业。他最初的工作是深圳广电的记者、编辑和制片人,后来做了CUTV中国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的节目总监;再后来,他开始创业,成为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伙人。2021年,他加入无忧传媒,出任公司的副总裁和首席战略官。无忧传媒是一家在抖音、微信视频号排名第一的MCN机构,在直播、短视频和电商等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相对于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而言,人生是漫长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专业的长久热爱和持续的努力付出。

  我们该如何认识新闻传播学?

  现在,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新闻传媒业的前景不好了,读大学要避开新闻传播学专业。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覆盖面非常宽广,对应着社会许多领域的岗位。以本科层次为例,新闻传播学涵盖10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数字出版、国际新闻传播、时尚传播、会展。许多新闻传播学院还将本属于艺术学门类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纳入进来。这些专业在许多领域,如企业、政府机关、文化机构、商业部门等,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更为重要的是,新闻传播,或者从更广的意义上讲,信息传播是当今社会系统运行的基础性架构。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运行高度复杂,社会分工高度精细,信息传播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关乎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转。没有通畅的信息传播,社会各个子系统就无法有效的整合,各个群体就不能展开充分的对话,各个国家就无法实现积极的文化交往。新闻传播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通过连接社会的各个系统、各类组织、各种群体甚至个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效能。曾经被一些人唱衰的传统媒体,近些年来积极拥抱新技术变革,在守正创新中实现融合转型,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逐步提高。湖北本地的主流媒体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其新媒体总用户量已突破3亿,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上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我们该如何读好新闻传播学专业?

  大学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格塑造和德性教育,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更是如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生的最高理想,凝聚着强烈的家国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修、齐、治、平四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修身,即“明德”,进而达到“至善”的品格与道德境界。因此,真正的大学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帮助学生提升人生境界、塑造理想人格、涵养人文精神、确立远大志向、担负社会责任。这对于做好新闻传播工作,至关重要。

  新闻传播活动具有很强的公益色彩,关乎社会的公共利益,对于从业者有着天然的人格和德性要求。不论新闻传播的载体或形态为何,比如一篇新闻稿、一本书、一个广告文案、一个游戏产品、一个短视频、一部影片,虽然具有市场化的考量,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精神文化产品,不能过多地以个人和市场利益为导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从业者的理想。正是这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文情怀,激励着一代代新闻传播学子进入主流媒体,用新闻人的感受、思考、表达和行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大数据统计显示,2023级本科新生同学们的关注列表中,最常刷的公众号,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播音中国、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共青团中央、极目新闻和今日头条。在这里,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同学们的新闻理想之所在。

  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但并不意味着专业学习主要在于业务技能;恰恰相反,更需要应用技能之外的价值观和知识底座。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表层逻辑,是信息搜索和采集能力、沟通对话能力与融合表达能力;但深层次的逻辑,是正确的价值观、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基础。2004年从学院硕士毕业的曹林学长,一直在中国青年报社担任时事评论员和评论编辑。他参加了包括全国“两会”、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道、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等大型报道,八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他从2014年起开始担任报社编委,在近十年的值班中从未出现过差错。正是过硬的政治素养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才使得他在工作中拥有如此卓越的表现。

  新闻传播常常追求时间效率,但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习,需要静水深流般的从容与舒缓。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内卷”似乎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同学。”这种网络调侃热词,相信诸位都有所耳闻。人生的成长不是在匆忙中快速打卡,不是在竞争中相互消耗,而是一个如河水般流淌的自然而然的过程,甚至有时候,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希望各位不要将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闲暇、放空和留白的时光,有时比紧张的学习更有价值。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认为:“想象与学习的结合通常需要一定的闲暇”,往往正是这些闲暇,激发出青年人的想象力、梦想、灵感和创造。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从事新闻传播工作至关重要。2007届硕士毕业生梁昌杰,现任人民日报客户端主编。他主持了许多重大主题报道,创意策划了大量口碑好、传播力强的融媒体作品,其中《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H5,创下点击量超10亿的单个H5页面世界纪录,《牵妈妈的手》《时光博物馆》等新媒体产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很难想象,没有足够的创造力,他如何能在工作中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