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秋高气爽时节。印象中,童年的秋游单纯而美好,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会不会下雨。现如今,不再纯粹的秋游,竟成了家长秋天的烦恼。
某些学校,不仅给秋游套上研学旅行的马甲,还巧立名目向家长收费。日前,重庆武隆区育才小学一家长在网上发帖称,因没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而被班主任周某踢出班级群并拉黑。
从网曝的聊天记录看,仅因一句“不参加”就被拉黑的家长,在与班主任单独沟通中,不免有些情绪激动、言辞过激。然而,尽管如此,涉事班主任连续两次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应对学生家长质疑,不仅十分不妥,更有失为人师表应有的体面。
事件引发关注后,当地教委发布情况说明称,已责成学校和教师与家长沟通道歉。教委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严肃批评,并按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委特别强调两点,其一研学活动属于自愿,其二班主任发布活动通知,未按规定先征求家委会意见。
从地方回应来看,赔礼道歉、被严肃批评,终究是涉事教师承担了责任。然而,这一出退群、拉黑闹剧,却不能把锅都甩给班主任的暴躁。教师本身只是活动的传达者,研学费用更不会进入教师的口袋。千元研学旅行的真问题,并非个别教师的“粗暴”,而是有些学校的“心机”。
首先,以学校之名,组织收费研学旅行活动,就算举着“自愿”参加的幌子,也难以避免家长“被自愿”。今年4月,广东佛山一中学家长在网上发帖,吐槽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微留学”研学旅行,5天活动就要收费5980元。当该家长在班群提出质疑,其他家长还提醒他“不要扰乱群秩序”。
其次,研学也好,秋游也好,让孩子有机会接触自然,“在路上”开阔视野、磨砺意志、涵养情怀,有益身心健康,本是好事。家长质疑的也不是活动的形式,而是想让钱交得明明白白。活动收费按何种标准定价?与同类活动的市场价相比,究竟是高还是低?都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
再次,为整治教育乱收费问题,多地明文明确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取中小学服务性收费、代收费。严禁违反自愿和非盈利原则,强制或变相强制开展研学旅行等活动并收费。要求白纸黑字,学校更不能打着“研学”的旗号,把研学变成抽成牟利的工具。为人师表,却变着法子从学生身上“搞钱”,尤为让人不齿。
目前,被踢群拉黑的家长已重新入群,此事引发的思考,却不该止于就事论事。家校关系的扭曲,家长正常表达意见渠道的淤塞,个别教师的“豪横”、家长普遍的“卑微”,都导向一个共同的问题——什么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什么才是理想的家校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希望家校共同努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不让校园沾染铜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