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大海啸和核事故,对日本列岛造成战后以来最严重的复合型灾难与系统性破坏。日本前经济企划厅长官堺屋太一称之为继幕府末期、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历史上的“第三次战败”。也有人称之为日本的“第三次开国”。总之,观察 2011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日本时局,无疑不能离开这次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3?11”大地震。
经济元气大伤 再生充满希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3?11”大地震和核事故对日本经济、社会遭到战后以来最严重的冲击。
4月12日,日本政府把福岛核事故严重程度调高至7级,属于与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同样严重的特大核事故。据日本原子能安保院最初估计,3月11日起,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物质活度达到37万万亿贝克勒尔,超过国际原子能机构7级核事故对应的“数万万亿贝克勒尔”。但6月6日该机构宣布,第一核电站在3月11日地震后1周内的核泄漏量为77万万亿贝可勒尔,远高于此前的估计。
根据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事故处理“工程表”,在2011年7月中旬前做到稳定冷却核反应堆。其关键是核辐射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但截至7月1日,日本余震不断,核泄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核放射性物质继续向外扩散,对空气、土壤和海洋造成不同程度的核污染。迄今,为防止反应堆核泄漏而大量注水冷却已形成超过11万吨的高浓度核污染水。日本正尝试通过污水净化系统处理核污水,用于核反应堆的循环冷却,但进展并不理想。
6月至7月,日本进入梅雨季节,核辐射物质很可能伴随雨水更多地渗透到土壤和水系。特别是已被检测出的钚,半衰期可达2.4万年,由于它较重,难以飘散,所以更容易沉降在福岛周围地区及海域。迄今有关检测出钚的报道只有一次,似不正常。据5月3日《朝日新闻》报道,日本首相辅佐官细野豪志(6月27日升任“核事故善后与防止再度发生专职大臣”)称,由于担心造成社会恐慌,日本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核能安保员有5000项关于核污染扩散的预测数据未公开。他表示应该公布这些信息,但这会否引起日本社会心理恐慌仍值得关注。
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对日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截至2011年6月27日,日本警察厅已确认灾难丧生者为15506人,其中绝大部分丧生于海啸溺水,失踪者近7297人。日本的财产损失估计将达16万亿至25万亿日元(约合1900亿至3000亿美元),远超过1995年阪神大地震10万亿日元的损失额。日本东北灾区是汽车、电子等制造业零部件生产基地。汽车产量占日本全国的10%,通讯器材占15%,电子零部件占13%。灾后,日本制造业曾有472个厂家停产,使全国制造业的39%受到影响。福岛核电站半径30公里以内地区可能长期成为无人区,已被禁止种植水稻及饲养家畜家禽。海啸造成的海水浸泡使日本丧失约2万公顷良田。日本东北地区最好的渔场严重受损,海洋捕捞与养殖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世界上有35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进口日本食品的限制。日本政府正制定法律,拟将灾区土地列为灾后重建“复兴特区”。
据日本银行4月28日发表的报告称,日本2011年度经济增长率从1.6%下调至0.6%。实际上,日本政府5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较上一季度下滑0.9%,换算成年率为下滑3.7%,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负增长。2011年3月份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15.3%,是1953年以来最大跌幅。消费支出同比下降8.5%,是1964年以来最大跌幅。3月新屋竣工数同比减少2.4%。不含宫城、岩手、福岛三县灾区的日本失业率为4.6%,而灾区三县沿岸农、林、渔业就有84万人就业无门。3月汽车产量仅为40.4万辆,同比下降57.3%,4月新车销售同比下降47.3%,降幅均创历史记录。
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害对日本灾区造成的“系统性破坏”。日本建筑的防震抗震程度堪称世界一流。尽管日本东北地区发生9级大地震,其后5级以上余震不断,但东京等城市的建筑完好无损。然而,大海啸则造成了岩手县、福岛县、宫城县等地震灾区村镇建筑的严重损毁,有些地方被夷为平地、一片狼藉。海啸与核事故造成当地交通、物流、供电、生产、生活、农业、生态等系统性破坏。有些破坏是毁灭性的,可能会长远影响当地的经济生活。
从工业和农业两方面看,日本经济受损与恢复的情况有所不同。日本汽车制造等生产厂家实行的是“零库存”生产模式,即若干个子公司、承包商生产出汽车等大型工业成品的零件,然后通过顺利通畅的物流系统运到总厂,进行组装。这种被称为“看板方式”的丰田生产模式非常高效,但脆弱性也很明显。相对而言,日本工业可能恢复得较快,而海啸和核事故对于日本灾区的生态、农业、牧业、渔业的影响将持续更长的时间。
灾后日本的经济重建将经历三个阶段:即6个月左右的核危机处理阶段、3年到5年的灾后重建阶段以及30年到50年的生态恢复阶段。第一个阶段,日本经济将持续低迷。据日本12家民间经济智库预测,2011年3月至9月的日本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都将出现负增长。同年10月后,如果日本能有效控制福岛核事故,日本经济有可能触底回升。灾后重建将拉动经济增长。日本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汽车公司,2012年度设备投资将比今年分别增加12%、38%和31%。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倒梯形”增长。未来3—5年日本出口主导型发展模式可能转向以重建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出于灾后重建的需要,日本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后,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核事故因素导致各国反对核电民意持续上升,国际油价还将居高不下,美元仍会遭到抛压,日元兑美元汇率将维持高位。而伴随中东局势缓和,油价明显回落,日元才会趋于贬值。
灾后重建的困难之一是如何确保财源。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累计现高达12万亿美元以上,约为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20%,灾后重建的政府资金匮乏。但是,日本民间资金比较充裕,政府持有大笔美国国债,因此不会爆发金融危机。最近,民主党起草的《东日本大震灾重建复兴对策基本法》提出征收“特别消费税”、“法人特别税”,以及除灾区以外地区的个人所得税增加10%的“社会连带税”,以确保财源。为恢复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还要增发“震灾国债”。日本一些人自认为民间资金充沛,但是否有人购买国债还是个问题,而提高消费税又会遭到消费者普遍反对。目前日本不敢公开主张抛售美国国债,担心引起美方不满和日元急剧升值。菅直人首相咨询机构“复兴构想会议”(委员长五百旗头真)、“研究部会”(会长饭尾润)于2011年6月25日提出研究报告,提出实行对世界开放的灾后重建与复兴,但能否有效筹措资金还有待观察。
灾后重建面临的难题之二是如何确保电力。日本现有9家电力公司、54座核电站。除了冲绳以外,核电站遍布日本沿海各地,约占日本总发电量的30%。现有11座停机进行定期检查。最近,福井县敦贺核电站2号机组冷却水放射性物质升高,有可能停机。目前,日本内部围绕静冈县浜冈核电站是否重新启动意见不一。菅直人首相担心再度发生大地震和海啸而主张关闭,而一些人则担心会因此而产生东京夏季供电不足。为缓解供电难,日本政府要求今夏企业和家庭一律比上年同期节电15%。夏季的日本“上班族”不再西装笔挺,而大多身着白色衬衫而不系领带。笔者6月27日曾走访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会馆,拜会了几位日本国会议员。他们的办公室里很热,似乎为了节电而带头不用空调。
据日本《朝日新闻》3月地震后民调显示,避难民众中70%反对利用核能。日本信用金库开始为鼓励安装和使用太阳能板、住户发电机、蓄电池、LED灯而对每户提供300万日元以内、3至8年的低息贷款,第一年为无息。据日本有关部门估计,若日本2100万户住宅中80%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可满足全国用电总量的14%。若工厂及办公楼也采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将占全国电力供应的30%以上。当前阻碍太阳能发电普及的主要因素是费用昂贵。为了满足一般家庭电力需要的3千瓦发电系统约需700万日元,若能降到100万到200万日元,太阳能家庭发电便可在日本普及。菅直人首相表示,未来日本将加强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
灾后重建面临的难题之三是如何恢复灾区生态。目前,大量的灾后废墟亟待处理;海水造成的内涝和地面沉降难以治理;核污染对灾区土地造成的生态灾难也许需要30年以上才可能得到恢复;海底、海床、海水的核污染有可能对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链造成更长时期、更大范围的生态灾难。由于洋流的关系,未来加拿大、美国西部沿海的海产品可能受到影响。
这场前所未遇的复合型灾难可能给日本带来三方面的变化:一是核事故重灾区福岛县的部分土地可能被国有化。日本内阁官方参事官提出日本核电站也应国有化。二是日本解决核灾难等重大课题,只有依靠相关科技的突破。日本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科研工作。经济产业省决定在量子小型太阳能电池等高性能电池、新型高能半导体、超导技术等给予企业和研究机构重点支援,最长研发期达20年。据报道,2011年6月末,日本九州大学的科研人员研发的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能就比一般的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能高2—3倍。在大灾大难面前,日本有可能变压力为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三是日本人彼此可能变得更加友善。据报道,2011年7月1日,以72岁的山田恭晖老人为首,一支由400余名退休核电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老年行动队”宣告成立。他们都是志愿者,不要政府和纳税人的一分钱,到核事故现场工作纯粹出于良心。他们热爱和平与生活,但为了子孙后代而不怕牺牲个人。相比之下,日本街头空喊口号的右翼分子显得十分渺小。
政局扑朔迷离 菅直人仍在苦撑
如果完全相信日本媒体的报道,是不可能准确预测当前日本政局变化的。因为日本媒体往往考虑报刊销路,吸引读者眼球,容易把某种现象夸大解读。加之撰写报道的记者也有自己的政治偏好,笔下难免“拐弯儿”。这就使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的日本政局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预判。
日本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危机长期化,灾后重建困难重重。据日方估计,控制福岛核电站事故要6到9个月。此刻,若提前举行大选,执政的民主党与最大在野党自民党可能两败俱伤。日本通常国会原本于6月22日到期闭会,但因灾后重建等相关法案尚待审议,故延长70天。尽管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不高,许多人对菅直人内阁处理核事故不满。但也有日本民众对菅直人表示同情,认为核事故是自民党执政时期留下的隐患造成的,现在由菅直人首相负责处理却受到抨击,有些可怜。在8月31日延长国会期间,菅直人似仍可继续执政。
6月2日,自民党、公明党、奋起日本党等在野党突然提出对菅直人内阁的不信任案,但遭到惨败。这就像一场注定会输掉的政治赌博。因为国难当头却大搞政治权力斗争本身就不得民心。日本民主党在众议院拥有多数议席,在野党的不信任案必须获得民主党内小泽一郎派80人以上的策应才有望通过。然而,在民主党内,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人曾奉劝小泽不要在震灾时期搞内讧。党内中间派也不愿追随小泽冒险。在自民党提出不信任案的关键时刻,鸠山前首相与菅直人密谈后宣布,菅直人在灾后重建有一定眉目后会辞职,结果导致民主党内大多数人反对自民党的不信任案,客观上起到“小骂大帮忙”的作用,帮助菅直人躲过一劫。就维护民主党执政地位而言,鸠山与菅直人立场一致。
其次,自民党以外的其他在野党的态度有所变化。大家之党、社民党等曾因菅直人首相接受外国人政治资金而要求其下台,但现在则认为目前举行大选并非最佳时机。自民党内一部分人也反对此时提出不信任案。小泽一郎等15个对在野党提出不信任案采取弃权态度的国会议员,被暂停三个月党员资格,已难以在党内对菅直人构成威胁。
第三,自民党内围绕福岛核事故责任及未来能源政策发生激烈争论,出现分裂。众议员河野太郎公开反对扩建核电站,指责福岛核事故的根本责任在于自民党、经济产业省和电力公司为中心的利益集团,以及接受公司研究费的学者和赚取大量广告费的媒体。正是这种政、官、产、学、媒五位一体编织出的“核电安全神话”才导致了这次事故。此后,河野太郎宣布退出自民党。而前参议员、东京电力公司顾问加纳时男则在报端公开讥讽河野太郎。前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等人组成“能源政策合同会议”,坚持推进核能。而自民党在福岛县势力则反对推进核能开发。
实际上,菅直人迄今从没明确说过“辞任”二字,他或许很想执政到2012年9月党代表任期届满。5月2日,菅直人内阁提总额为4.153万亿日元的2011年度第一次补充预算,在日本国会以零票反对获得一致通过。菅直人首相准备于7月提出第二次补充预算案,用于灾后重建。自民党等在野党也难以反对。因为针对这类预算案即使在野党利用参议院多数票否决,也还是会优先考虑众议院的表决结果。
根据所谓“一事不再议”规则,在本届国会,在野党不得再提出针对同一内阁的不信任案。这导致自民党失去了推翻菅直人内阁最有力的一张“王牌”。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党的执政党地位反而得到巩固;从民主党内看,小泽派受到削弱后,“反小泽派”内部矛盾上升。菅直人首相刚躲过外部倒阁的危险,又面临党内逼宫的角逐。日本众议院共有480席,而民主党占303席,不到三分之二。一旦“特例公债法案”遇到参议院否决而难以通过,执政党由于在众议院不足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席,将难以推翻参议院的反对意见,从而可能导致2011年度40万亿日元的赤字国债无法发行,严重影响灾后重建。日本政局又会进入多事之秋。
执政的民主党未来将面临以下艰难选择:第一,菅直人首相破釜沉舟,为通过相关法案所需要的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席而冒险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第二,民主党向自民党等在野党相互妥协,以菅直人首相辞职为代价,换取在野党对相关法案的全面支持;第三,自民党等在野党在舆论压力下,不再在灾后重建相关法案上与执政党唱对台戏,而与民主党实现大联合。第四,在具体问题上设法拉拢自民党以外的在野党,如社民党等,争取凑足众议院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
菅直人首相所谓灾后重建有一定眉目后将把职责交给年轻一代的说法,并不等于表示辞职。所谓有一定眉目是指,“特例公债法案”、“可再生能源法案”获得通过,福岛核反应堆冷却作业奏效,但届时菅直人是否辞职,他本人并未明说。正因如此,自民党坚持如果菅直人不表明辞职日期,就不配合通过相关法案。而这又引起民主党不少人附和。因为民主党主要干部担心菅直人作出上述第一种选择适得其反,反而可能导致民主党落败下野。而正当他们酝酿第三种选择之际,菅直人却拉拢自民党参议院滨田和幸担任总务政务官。此举不仅激怒自民党,也引起民主党内高层人士不满。官房副长官仙谷由人被视为民主党内“邓小平式的实权人物”,他与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等人本想与自民党搞联合,一举扭转朝野在众参两院各霸一方的“扭曲国会”现象,但菅直人的做法则打乱了这种谋划。结果,仙谷由人与菅直人之间出现裂痕,但他们仍会共同维护民主党执政地位,尽量避免提前大选。因为一旦更换首相,将再度使自民党等在野党获得对民主党内阁提出不信任案的机会。这是民主党高层不能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6月末,菅直人首相对内阁做了小幅调整,启用39岁的细野豪志担任应对核事故的专职大臣,加大应对核事故力度。从日本政治思潮看,菅直人首相、江田五月法务大臣、海江田万里经济产业大臣、仙谷由人副官方长官等人属于保守政党内与中国交往较多的中左势力。因此,菅直人内阁被日本右翼势力攻击为“极左政权”。2010年以来,以平沼赳夫为首的“奋起日本党”与“加油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等右翼团体相互勾结,经常举行游行集会。其主要口号一是“反对中国侵略尖阁列岛”;二是“打倒极左的菅直人内阁”。他们指责菅内阁不参拜靖国神社,攻击菅内阁决定放回中方船长。经常出席其活动的还有“世维会日本支部”头目、“藏独”分子和加入日本国籍的极少数华人。另外,最近自民党内一些人利用震灾提出修改宪法,主张在危机状态下限制国民的部分自由。日本右翼文人也开始利用震灾,鼓动民族主义情绪,美化侵略历史,企图把日本引向歧途。
综上判断,日本政局稳定对日本控制核事故、灾后重建及改善中日关系较为有利。目前菅直人内阁尚能维持执政地位,在党内外的地位有所改变。与此同时,民主党为维护其执政地位,也在考虑菅直人首相的接班人选,例如,财务大臣野田佳彦、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前外相前原诚司、外相松本刚明等人。但他们也各有弱点,目前暂时难以取代菅直人。
外交影响下降 面临重新调整
日本外交受到三重因素影响:一是大地震导致日本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下降。例如,2010年菅直人首相曾在联大表示未来五年将向发展中国家的保健领域提供50亿美元的援助。但大震灾后日本财政困难可能直接影响未来几年日本向海外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的能力。日本外务省打算用ODA购买大地震灾区的产品作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物资,其中包括福岛县水产品罐头。但这能否被别国接受尚存疑问。二是日本政局不稳,朝野都有要求菅直人首相辞职呼声,而菅直人忙于应对核事故和维系执政地位,无暇顾及外交。三是民主党缺乏执政经验,与外务省等官僚之间尚未建立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和谐关系。当前,日本外交将围绕灾后重建与应对核事故这一国内主要需求展开。日本努力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势头会受到一定影响。
首先,日本将优先考虑巩固日美关系,但双方仍有矛盾。日本在接受外部救援的过程中对美国比较开放。美国也利用所谓“朋友作战”的救灾行动计划,出动了1万多名驻日美军,协助清理灾区废墟,运送救援物资等。美国还提供了海水淡化浮船、机器人等日方急需的援助。美国驻日大使还亲自到日本灾区参与清理废墟的劳动。但因双方沟通不足,美国运到日本的平射式消防车起不到给核事故机组注水的作用,令日方失望。有些设备,日方是为照顾美国的面子而勉强使用。由于冲绳地方反对,日美之间围绕冲绳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的矛盾仍未解决。日美两国不得不放弃原定2014年底之前完成美军搬迁计划。6月22日,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2+2会议”发表新的共同战略目标文件,不点名地把中国作为防范与制约的对象。其中,在强调维护日美在南海的“航行自由”的同时,在东海则企图限制中国海军的“航海自由”,令人难以理解。因大地震,菅直人内阁已推迟2011年6月底前就日本是否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作出决定。菅直人首相访美也推迟到9月以后,而日本媒体则认为,届时究竟由谁担任日本首相似乎还是个问题。
其次,日本对俄外交处于劣势,领土问题陷入僵局。2010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岛后,日俄关系一度紧张,但日本手中没有什么牌好打,处境相当被动。大地震发生后,俄罗斯立即表示向日本增加能源出口,并派出救援队。俄总统夫人还表示欢迎日本灾民到俄罗斯疗养。目前,日本国内就日俄领土问题出现严重焦虑和无奈情绪,主流仍坚持四岛一揽子归还日本,但一些人开始主张改变不切实际的幻想,借鉴类似中俄解决黑瞎子岛的方式解决日俄领土争议。日本对俄罗斯企图联合中国、韩国企业合作开发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十分敏感。因为日本同俄、韩、中之间的领土争议同时爆发,对日本外交来说是一种失策。
第三,日本希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但两国关系仍比较脆弱。大地震与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方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改善两国关系的诚意。中国政府及时向日方提供了救援资金、物资、油料并派出救援队。胡锦涛主席还亲自到日本驻华大使馆吊唁日本地震海啸遇难者。温家宝总理5月21日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前,先到宫城县、福岛县地震灾区,慰问灾民,在日本各界产生良好反应。日本更加重视中国的潮流正在形成。日本为恢复旅游业,从2011年7月起,对访问冲绳且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中国游客发放三年内多次往返日本全境的签证。这是对中日双方均有利的双赢举措。另一方面,因日本政局动荡,日本民主党执政近两年尚无一位首相正式访华,中日高层互访显得很不对称。2011年7月3、4日日本外相松本刚明访华能否起到为首相访华做铺垫的作用值得关注。大海啸造成日本宫城县东松岛基地28架战机受损,其中包括18架F-2B战斗机,而日本防卫省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仍在推行2010年末出台的防卫计划大纲,把防卫重点转向西南岛屿。同时,日本还企图建立日美韩、日美澳、日美印、日美加东盟等多重三角格局,牵制中国。未来,中日领土争议等结构性矛盾难以解决。日本右翼反华势力还会发难。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双方还需防止同年4月日本教科书写入钓鱼岛问题而影响两国关系气氛。另外,公共外交对两国来说将日趋重要。
第四,日本有可能放弃京都议定书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减排承诺。日本政府受到产业界的压力本来就想退出京都议定书。当初日本积极主张节能减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扩大核能发电产业。然而,福岛电站核事故发生后,日本反对建设核电站的民意明显上升。在2011年4月地方选举中,打着反核电旗号的候选人高票当选。包括在建的有两座核电站在内,日本原来计划在2030年之前新建14座核电站,实现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50%的战略目标。然而,这一计划业已搁浅。尽管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将有长足发展,但因核电发展受到抑制,日本未来如何实现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减排指标,将是一道新的难题。
(作者系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2011年08月08日09:2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