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热点热搜

“北京半马”热度出圈了,也丢人丢大了

2024-04-16 09:05:45  来源: 凤凰网   作者:Vista看天下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今年最荒诞可笑的事,可能在这个四月就能拍板决定了。

  这两天全网都在“观赏”一段马拉松视频,临近终点了,冠军跟个烫手山芋似的,让人想躲得远远的。

  三位选手集体“谦让”起来,向另一位选手做出摆手的姿势,“目送”他第一个到达终点。

  这事发生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于4月14日7时鸣枪开跑。

  比赛当天,北京地铁成了这场半马的专列,赛道两边挤满了围观群众,中国选手获得冠军。

  然而,今年这次北京半程马拉松排头震天响、最后呈现出来的观感让人难以下咽,已经演变成了北京电影节(体育特别专场)。

  非跑圈人士也都出动了,纷纷加入舆论场。

  “还能明牌作弊?”“太侮辱观众智商了”“这不纯纯恶心人吗”,北半马词条被负面情绪狠狠占领。

  范志毅痛心疾首骂国足名场面.JPG在评论区高频出现。

  “将一场马拉松比赛演绎成表演赛”,还是喂观众吃屎的那种。

  事情缘由十分直观、生动,具体来源于四位冲冠选手在比赛末段的表现。

  当时有三位非洲选手和一位中国选手何杰,以第一集团军向终点跑去。

  三位外籍选手保持领跑队形、时刻关注何杰状态,原以为他们在忌惮何杰实力。

  然而到了冲刺时刻,三人频频看向何杰,却没有加速的迹象。

  网友看了满脸不可思议,“这老外在终点前踩刹车踩得都冒烟了”。

  最终中国选手以一秒钟的优势夺冠,被调侃为“凭借出色的冲刺能力,终点前绝杀3名外籍选手”。

  凭借着几乎被抬着冲线的名场面,北半马喜提外号“北伴马”。

  不像是认真搞比赛的,倒像是特意找陪读一路相伴、助力种子选手夺冠的。

  大家头一次看到体育比赛变得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孔融让梨,以一种诡异地姿态实现了友谊第一。

  解说员都懵了,没见过这么离谱的场景疯狂找补,只能说四个人很有默契,有沟通有交流,积极地相互促进。

  涉及到的品牌也被骂上了新高度,演戏演砸了,想彰显品牌影响力,结果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4月15日,品牌方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情况还在确认与多方调查核实中,后续有进一步的信息会第一时间进行沟通。”

  事情发酵一天后,16日晚上组委会发布通报,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开展调查,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同一天,何杰在粉丝群里回应,声明自己不需要这个冠军来证明自己。

  在网友晒出的私信截图中,何杰表示自己是事件中的受害者。

  而北马的“受害者”还不止冠军一位。

  北马开赛前一天,另一位国内马拉松跑圈的顶尖选手贾俄仁加发声,认为被组委会有意针对,未能获得参赛资格。

  有网友将贾俄的“被迫缺席”解读为赞助商争斗的牺牲品,与他签约的品牌有关。

  一般来说,马拉松抽签除了概率,还会在相当程度上考虑报名人的过往成绩,这样可以避免高水平选手遗憾落签。

  在官方回应中,贾俄仁加报名但未中签,之后通过赞助商渠道报名,但其为赛事组委会竞品品牌签约选手,超出了赞助商名额的使用规定范围。

  看上去确实是按照流程办事,没有“把柄”能抓,顶多质疑一下赛事主办方。

  反正流程和规矩的解释权、设定标准和执行力度,都掌握在主办方手里。

  在刚刚结束的2024兰州马拉松抽签中,同样出现了六名特定精英高手未中签的情况。

  他们的赞助商与兰马的主要赞助商并不是用一家,引发了大家的很多联想。

  对于不关注马拉松的网友来说,可能会下意识觉得,如果想“保冠军”,那从源头“解决问题”,买通有竞争力的选手劝他们不参赛不就完事了。

  毕竟从场上表现看,那三位“谦让”的选手是能接受违背自己本真意愿行事的,应该也不会拒绝“直接不参加”,甚至这个选项更省心省事、不会在观众和全网面前“败露”。

  要解释这一点,就绕不开商业马拉松赛事的一个重要角色——兔子。

  兔子是头部选手的人型配速仪和风挡,被广泛应用在非纯竞技赛事中。

  这次北半马也有官方安排好的兔子,根据配速设置了几档,以提升选手的整体发挥水平。

  现世马拉松一哥基普乔格,在之前耐克布置的一场挑战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表演赛里,有数位“兔子”做轮换在一旁保驾护航。

  队形是经过流体力学精密计算之后的结果,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基普乔格的风阻和体力消耗,帮他取得更好的成绩。

  @名眼说

  而在北半马这场比赛中,三位非洲选手的过往成绩不输何杰,照理来说是不会以兔子的身份参赛的。

  因而在大家的解读中,最终排名2-4的这三位选手是被安排好的“私兔”,专门服务于设定冠军一人

  在这个过程中,兔子们起一定的领跑作用,帮助“真正的选手”调整节奏;提供一些情绪价值、鼓励“服务对象”再接再厉。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在冠军前面撞线。

  倘若真是这样,那比赛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就“合理”起来了。

  包括但不限于:

  最后几百米时不时回头张望、做出类似于摆手开道的姿势,像是在确认目标人物有没有跟上、判断需不需要降速。

  到达终点之后外国选手看起来气定神闲,拍拍弯腰大喘气中国选手的后背,给人一种满格的电跑了一趟也只花了一半电力的感觉。

  而有着这样充裕的体力,临近终点毫无加速冲刺的迹象。

  @爱跑步的一心人

  三位选手的“护送”经验还没到达大事化小、小事隐于无形的境界,“破绽”百出。

  各位外行的围观朋友们都看不下去了,完全不需要什么专业博主来条分缕析作拆解、拿放大镜来一帧一帧看,就能立马感觉到不对劲。

  有被震撼到的网友,朴素价值观受到了严重冲击。

  在评论区异口同声喊道,谁能告诉我现在什么是真的。

  底下的回复一条接一条,正在忍受的憋屈生活是真的、生的病是真的、穷是真的、上班受的气是真的......

  一桩马拉松闹剧,让大家的思维无限发散,融合身边现实,讲述正在发生且将会继续发生的故事。

  怪不得俗话说生活比电视剧精彩,又一次具象化了。

  所谓黑色幽默,往往诞生在难以撼动的现实和艰涩的生活体验中。

  咱们普罗大众向来能从这种“这都敢?离谱到让人不敢相信”的事情中苦中作乐。

  有人锐评外国选手太“专业”了,反而在最应该“专业”的地方“不专业”了。

  还有人创造性地提出,以后想内定冠军,可以抬着跑,到终点前投出一记漂亮地抛物线。

  贴心网友考虑到了严谨的前后站位问题,提议应该用轮椅推着跑,这样就胜券在握,轮椅中人收获稳稳的幸福。

  还出现了围绕着奖金倒挂的大量猜测,二三四名的“实际到手”奖励金被认为会比冠军多。

  对于赞助商来说,它需要一个有实力、甚至争冠实力的选手,通过跑出的成绩带着合作品牌获得瞩目和高光。

  这套商业逻辑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个链条有时会错乱,重点从押注、筛选苗子、提供支持变成了一定得获得哪种成绩、一定要让自己家的产品出现在冠军的身上。

  把赞助的驱动力无限后置,也让比赛沦为了一场结果先行的表演秀。

  在各种真真假假的声音中,至少可以确定两件事。

  其一是这场比赛的高业内地位和广泛关注度,在全国同天举行的13场马拉松A级赛事占据C位。

  作为世界田联标牌赛事,这届北半马参赛人数超两万,规模超过当天举办的一些全马赛事。

  其二是何杰的个人能力和圈内圈外号召力。

  何杰是目前当仁不让的国内马拉松一哥,正处于向职业生涯黄金期爬坡的阶段。

  去年杭州亚运会夺得马拉松冠军,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拿到亚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

  在今年3月的无锡马拉松上,他以破中国记录的成绩获得第四名,前三名均为外籍选手。

  如果何杰能在北半马顺利夺冠,将是一个回报率很高的事情。

  不少人对赛事合作品牌的巨大膨胀插手欲和干预权感到愤怒和费解,竞技体育就这么容易被支配?

  被专业人士科普,这种城市马拉松赛事不算竞技体育,商业性是它不可忽略的一个原生属性,资本原罪论其实很多时候也有些情绪化一刀切。

  赛事筹办的方方面面得花钱,除了选手的参赛费用,基本上靠合作品牌方的资金注入。

  这次北马,被骂出圈的特步是赛事合作伙伴,除此之外,还有冠名赞助商、赛事赞助商、支持商等各种类型的合作方。

  蒙牛、百岁山、银联、雅诗兰黛、韶音、京东物流、极狐汽车、科勒、和睦家医院等赫然在列。

  不仅有运动领域的服饰鞋履、能量饮料、营养保健品,美妆、科技、金融、互联网、新能源、家装等各个品类也广泛参与。

  由此可见城市马拉松的商业化程度之高,这对于赞助商来说,是一次砸重金也想收入囊中的曝光机会。

  这与这几年的全民马拉松热潮是相呼应的,城市马拉松不断成长,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新潮、活力和部署筹备力的“城市景观”。

  逐渐从一项小众运动跻身为大众化的运动,真的有了种将此作为生活方式的氛围感。

  去年全国有近700场马拉松比赛,总参赛人次600多万。

  周末往返双城的火车飞机上,不仅有特种兵大学生,还有奔赴各个城市赛事的跑友。

  网上有各种经验交流贴,总结哪个城市的路程下坡多、容易跑出PB(个人最好成绩),哪儿适合顺便旅个游,哪个赛事对新人最友好。

  马拉松现如今是一张城市名片,一种能带动经济和影响力、能辐射到全国的文旅产品。

  这跟马拉松门槛低、欢迎所有人以各种形式参与的天然属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是欣赏门槛低,十分直观、客观,谁跑在前头谁先冲线,谁就是赢家,谁就在这项运动上更有统治力。

  二是几乎全程露天进行,规划的路线一般会经过城市地标、道路条件好。

  观众可以在沿途围观、鼓励,看志愿者和补给点进行各种活动,互动性和在场感拉满,堪比发掘城市的新式citywalk。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想成为观众不用买票

  做出“去瞅两眼”这个决策不需要纠结,几乎算得上最平民、最具开放性的体育赛事了。

  与此同时,这些因素使得城市马拉松变成了一把赛事主办方和赞助商的双刃剑。

  利好的一面无疑是公共性和大流量能让赛事在商业上有利可图,让两个利益方抱团共赢。

  但巨大的关注度也会让任何不合常理的事情被曝光出来、引起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讨论,容易舆论翻车。

  其实大家对体育商业化的态度是越发包容、开放的。

  商业化做得好,训练条件更好、比赛激励更多、曝光更大。

  用商业性去撬动参与热情,有助于牵引出全民运动的良好体育氛围,形成正循环。

  但如果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颠覆了体育的本质,大家是难以接受的。

  体育不仅是种成绩的追求、个人极限的挑战、人类天赋的呈现,还是体力耐力技巧爆发力灵活性跑商和体育精神的综合表演。

  掺杂了过多的场外因素,会让整个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

  在很多时候,运动员的意志力抗争、自然流露的争冠野心和场上的瞬息万变,就是最好的导演。

  而这,也正是体育运动之所以吸引我们围观的真正原因。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