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河北廊坊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举行了会谈。会谈主题是多层次和广泛的,包括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各层级交往和开展相关领域合作等。双方一致认为,会谈是坦诚、深入、建设性的,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11月在巴厘岛举行首脑峰会,并承诺为修复双边关系作出努力后,美方首次向北京派出高级代表团。按照美国国务院的说法,美方代表团也将为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年初访华做准备。可以说,康达和罗森伯格这次来华是双方团队跟进和落实元首共识的最新进展。
尽管美国代表团此次访华被认为更多是“事务性”的,但仍然让外界对中美关系有了更多相对积极的预期,认为此举旨在修复关系,“避免在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之际发生意外”。近来中美在经贸、气候、军事等领域分别举行了不同层级的对话,双方根据元首共识而进行的互动在增加,对于已经处于“寒冬”的双边关系来说,这的确传递出一些暖意。无论如何,对话比对抗好,共赢比零和好,因此对于美方高级代表团的来访,我们表示欢迎,也希望这种互动能够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方官员在代表团访华前进行吹风,“有意无意”地营造“中方更需要与美接触”的舆论氛围。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此前宣称,当前中国面临“挑战”,因此希望与美国保持稳定关系。他还说,未来几个月将看到大国外交中“恢复一些更实际、可预测的要素”“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谁都清楚,正是美方的对华焦虑和霸权逻辑,使得中美关系没那么“实际”,没那么“可预测”了。而在会谈前通过舆论放风向中方施压的戏码,中国人早已见怪不怪。
说句实在话,华盛顿的信誉实在不怎么样,比起它说了什么,我们更关注的是它做了些什么。就在这几天,华盛顿一边放风要与中国“继续负责任地管控竞争,并探索潜在的合作领域”,一边又在台湾问题、供应链重组、军事、人权等领域继续挑战中国核心利益,试图打压、围堵、遏制中国的动作一直就没断过。这让华盛顿成了不折不扣的“两面派”。在中美关系急剧下降的这几年,华盛顿一边说着“管控”分歧,一边不停制造新的分歧,这就是中美关系最大的不确定性。
中方处理对美关系的原则是一贯的、也是稳定的,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方一直以最大诚意寻求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稳定,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与此同时,尽管中美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它绝非中国外交的全部。中国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这并非与美竞争的结果,而是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实实在在地惠及了世界,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必然越来越密切,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华盛顿总是以对华竞争的视角管窥世界的变化,这只会让它的路越走越窄。
我们希望,美方代表团能将中国的态度准确传递回华盛顿,那就是我们欢迎中美合作,但是绝不接受以削弱、遏制、打压中国为目标的“合作”。对此中方有耐心也有底气。我们也希望华盛顿的官员们,都能践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的对华承诺,毕竟在对话与合作之前,首先需要正心诚意、取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