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最大闹访事件,刚刚告一段落了,结果就这样吧。讨论这件事前,大家跟我先重复一下,我不是俄国/乌克兰人,我不是俄国/乌克兰人,我不是俄国/乌克兰人。所以,只要各方还在欧洲继续维持这个局面,大家就没必要不要太入戏。
派系之争闹到这步田地,千把人一路大摇大摆,各路人马围观,直到逼近国都,然后戏剧性的达成和解,这种行为艺术肯定不正常。可能很多人大概对普大帝重塑的俄国体制挺失望,觉得窗户纸破了。但91年以后的俄国政治其实就没正常过,叶利钦为了上位,大分家,大收买,搞到一盘沙,最后还是卖国无门,投降不得。本来就是各路人马逼的没办法,拥立一个共主,大家搭伙过日子。
大家要注意这一点,就是这个体制当初难道不想投降吗?这不是实在没办法投降,才抱团取暖,好歹维持住局面了。确实这个集团的核心,包括普本人早年也算投降派。但蒋中正难道不是坚持完抗战了吗?如果38年,42年都没降,现在再看对面的状态和能给出的筹码,还怎么投降?
所以,俄国的局面很难像很多人担心/希望的那样速崩。至于积重难返,不时出洋相,暴露出草台班子维持会的本质,它一直都这样,甚至在沙俄时代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其稳定性就是完全依附于某个强人的,人在体制在,人怂体制怂。
很多俄国消息人士老说普京心慈手软,是妥协派领袖,这也不是假话。就是这样的人才适合作为共主。当然这个共主算是精于政治,有权谋,通过几次军事行动,积累了一些威望,裱糊了一些局面,积攒了一些力量。再指望人家拨乱反正,甚至中兴,那就强人所难了。
这当然不是一套能长治久安的体系。这个体制对国家来说,就是腐烂母体的畸形产儿,满身溃疡,早该治了,不然多少营养吃进去都没用。但血管,甚至中枢神经都和脓疮长一起了,没法动刀子,只能拖着。真动刀就要大换血,换人换体制了,这恰恰是多元政治所最害怕的。
一时半会,这个和普京高度捆绑的体制,散不了架子。你看包括这次厨子(普里戈任)之乱,其矛头也没有对准普京本身,而是以一种典型的武斗派不满文官派的态势,针对被宣布妨碍前线作战的奸臣,来了一次大闹访。
这个过程中,与其说厨子的奋力一搏多了不起,还不如说整个过程中,军队表现了惊人克制。这种克制,就是一种力量,一种语言,一种态度,这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上半天发布的国家讲话,下半天就吃回去了,是丢人,但放在这些年的欧美政治里比较,这种和解收场又好像也没多糟了。也要看到厨子这次动员的力量并不多,一般瓦格纳的士兵也没公开站出来支持他,真的就千把人去上访。
这次闹访之前的一个争论焦点,甚至很多人认为是导火索,也就是瓦格纳要签合同这事。和联邦政府签合同,是有利于一般士兵的,毕竟进入体制,待遇也许低一点,但有兜底保障。虽然后果是瓦格纳被纳入体制后,会逐渐脱离个人掌握。这件事不利于普里戈任,但有利于普通士兵。
结果来说,普里戈任上访也没提这个茬,可能后续瓦格纳逐步进入体制的动作还会继续,也确实有必要性。这个大家倒是可以看后续,普里戈任估计要到友好国家避风头。也许过几年还会有厨子雪地跪求原谅,重新为国出阵这种中世纪戏码,显得大家一团和气,都是体面人。
国家讲话发布后,从各种新闻中的现场视频看,群众也确实没有放弃支持克里姆林宫,纷纷在街上围观谴责兵变的士兵,指责参与事变的士兵破坏战争,应该去前线杀敌,从这些新闻看普通人还没到普遍厌战的程度。兵变士兵也很克制,各路诸侯也都表达了支持普京的态度。哪怕诸侯们出工不出力,可你也很难说,车臣兵八小时跑八十公里这种行为艺术,这种不彻底撕破脸是谁的授意。无论如何,这些都说明,沙皇还是有号召力的,虽然是诸侯体制,但没人愿意公开和他对立。
所以这次的行动,基调上一直都是反奸臣,不反皇帝,努力闹大,但没有闹到不可收拾。事实上,和我们熟悉的藩镇之乱不一样,最后各退一步,并没有出现一个独立的武装集团。更多像是,我们和我们背后的支持者们,大家的诉求已经上达,大家静听圣裁。甚至说不好听一点,这里面的诉求,有多少是普里戈任本人的都不好说。
这种东西中国人的历史上虽然经验也多,但在强中央体制稳固了数百年之后,可能感受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日本人可能更有感受,因为他们就是典型的诸侯体制。江户时代的日式民变差不多就这样,诉求一旦上达将军,将军就必须给出相对正面的回复。但目的达成了,民变也就算过去,民变头目被象征性的处置,幕臣也献祭几个,属于彼此确认了一下局势和力量。
所以,普京体制很难说被这次事件动摇了多少。它本来就是一个动态平衡,全靠强人时不时调整,左右拉拢来平衡的东西。现在,由于武斗派的强力诉求,政策必然要向右拉一格。大家要注意,是向右拉了一格。
如果说普京体制内,一直以来,谁的妥协责任最大,当然还是克里姆林宫里那位。现在打成这样,他是有责任的。而局势发展到今天,恰恰是俄内部各方不能忍受再妥协下去了。拳头挥出了,有些事就做不得主。随着战局的发展,军队的力量权重不是缩减了,是增加了,必然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也要去相应的权力地位。
只能说窗户纸现在捅破了,大家确认了一下,局势是不好,要有人负责。最后很可能达成新的彼此妥协,让出利益给更适应当前局势的派系。包括普里戈任在内的武斗派,甚至是军队里真在一线作战的军头们,他们本身就是91年体制内的弱势一方。你不要看从普里戈任家里搜出几十亿,和真正的文官寡头喝国家的血,坐拥金山银山,完全是两个概念。
至于说各方支持者最关心的,不就是俄乌前线会受到什么影响吗?基辅的支持者说是不少人弹冠相庆了,这就没有必要了。俄国现在这个体制,有点沙俄的味道了,而对沙俄来说,战争是最后的补药,是维持局面的良方,不是害怕打仗,只是害怕打败仗而已。难道大家还不熟悉沙俄的德行吗?
不要看普京在讲话里提到了1917年,1917年本身是一种强烈的反战败叙事,而不是反战。难道二月政府掌权后的第一件不是继续战争,直到彻底打不动为止吗?俄国人一直后悔难过的不就是多撑大半年,就能分到一战的一杯羹吗?
何况,战争是那么好停止的吗?只有强如苏维埃,还得是大家精疲力尽了,才有能力停止战争,这可不是维持会能办到的。相反,历史上的沙俄政治体制内,战争是正常的,是一种有效的对内稳定手段,沙皇始终是带有强烈军事职能的,不能打胜仗是要命的。而在沙俄体制内,强行停止战争,又未能取胜,则是一种政治自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人不断在强调了,以普里戈任为代表的武斗派和普京的主张相比,只有更激进。普里戈任是明晃晃打着要打更大规模的仗这个旗号上莫斯科的。无论当初乌军有没有反击的意图,导致俄军先下手为强,总的结果就是这场战争俄国先动手了,还失去了太多机会,战争进程并不顺利,如今进入了相持阶段。一年来,俄军表现不太好,出了很多问题,前线部队和后方文官,甚至一些老军头的矛盾也激化了。
就目前的战况来说,瓦格纳不久前拿下了巴赫穆特,乌军大量消耗,好不容易发动的大反攻也打得很不顺利,战况并非不利于俄军。只能说,俄军由于糟糕的体制,一年来受了很多苦,而迄今为止,战争机制还很不流畅,导致前线有很多怨言,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代价。但俄国人还远没到打不下去的程度。最多是防则有余,攻尚不足,何况俄国在这个过程中,至今还没有完全放下架子,请求更全面的支援,说明还是有不少余量。
这种情况下,战争肯定要持续的。而且这次大闹之后,只怕军队的话语权还要加强,恐怕对乌军的局面不会更好,说不好还要更糟一点。
西方很多人,尤其是基辅的支持者,还不如指望俄国被这么一闹,沙皇为了维护形象,或者故意使绊子,放纵军队,导致从防御态势又转入进攻态势,贪多求快,就像当年二月政府搞的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大进攻一样。现在的问题是,试图抓住机会,一听风吹草动就要不计人头和损失盲目进攻的反而是乌军,乌军在获得北约支援的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政治价码,这恐怕不是好事,是一种军事被政治过度绑架的行为,十分类似于激起1918年大兵变的定期送死策略。
要是指望今天的俄国会像1918年的俄国或者德国那样自我崩解,那也不现实。哪怕是1918年的德国,那也是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皇帝攻势,最后实在打不下去了,才崩掉的。所以,战场上的事情,还是要战场上见分晓,尤其是面对俄国人,更是如此。
就这次事件来说,很多人设想的瓦格纳藩镇割据,以致动摇俄乌前线局势,甚至俄国速崩的逻辑链条可能过于简单,局势显然没到影响太平洋一方的战略平衡这个程度。还不如普京的身体还能维持俄国的局面几年。如果说瓦格纳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最终呈现出一种行为艺术的气质,那网络上不少人日常将自己代入俄国/乌克兰身份,因为俄乌局面中的各种变况动辄发癫或开香槟,则更是一种行为艺术。
自从苏联解体后,俄国一直试图靠近和加入北约又一次次被逼到墙角然后反抗,这种反抗也不可能恢复优势到要侵略欧洲。历史上防御中的俄国人是一贯很有韧性的。如今的问题只是叶利钦遗留的91年体制,虽然经过普京多年修补,终究在重压下,摇摇欲坠,要重新划分利益了。但即使是这样,只要外部危机还在,主心骨没塌,它还是会把新旧利益混合在一起,以一种沙俄的常态尽量维持下去。
真正的问题在于,冷战后的列强,其实各家都积累了很大的内部问题,体制都有不稳定性,都面临新时代转型的压力。一超地位不再,东西方争衡对抗的新局面下,全球经济政治都在恶化,俄国不过是传统的帝国主义最弱一环罢了,毕竟它也确实是当年冷战后吃亏最大,余毒最严重的一环。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各大列强也没必要看俄国笑话。据说美国人昨天突击订了两万个披萨给五角大楼,半场开香槟真没这个必要。各家真不如看看,自己能不能适应未来更加残酷的环境,和平时期惰怠的体制还能维持多久。
这次的俄式上访这当然是很不好的征兆,开了一个恶例。但长期来看,不要说俄国这套半吊子的体制,我们今天面前维持的世界格局会不会比它维持更久呢?你看当代的特色就是这样,谁维持久些,谁就靠近了胜利的终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