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中国,打钱

2023-07-14 10:45:28  来源: 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作者:延观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珍妮特·耶伦来了,来的时候并不值得什么期待;珍妮特·耶伦又走了,走的时候也并未引起什么波澜。与她的内阁同僚布林肯相反,耶伦的到访获得了较高的期待和礼遇,离开却缺乏戏剧性的噱头——随着访华高官召开发布会宣示美方立场渐成惯例,美国大使馆手忙脚乱熨星条旗的乐子恐怕再也看不到了。

  但相比布林肯,耶伦的个人背景确实更具迷惑性,不仅美国人着力渲染其访华的重要性,国内也产生了很多标榜耶伦访华善意与意义的应和言论。

  遗憾的是,耶伦早已不是曾经的“好人珍妮特”,在中国的言行更与善意二字毫不相关,她离去的背影,远比接机舷梯下的矫饰更具现实意义。

  “好人珍妮特”的破产

  耶伦确实曾是一名正直的学者,在劳动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颇有建树。耶伦是典型的美国进步派经济学家,支持政府干预经济周期,把“一个月几百块钱玩什么命”的打工人箴言升华为效率工资理论,批判捆绑销售和广告中的垄断收益。相比不断鼓吹新自由主义幻梦的右翼经济学家,耶伦的研究显然更能揭示经济现实。

  耶伦确实曾是一名广受好评的官员。作为美国经济学士大夫的典型,耶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再学,在克林顿时代进入美联储和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并于2014-2018年接掌美联储,负责带领美联储退出金融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媒盛赞她的任期“堪称完美”,在收紧银根的同时让美国经济基本保持了2%甚至接近3%的高增长,当然,这其中也有民主党不能容忍特朗普繁荣完全归功于特朗普的需要。

  离任后,耶伦继续在“民主党流亡政府”布鲁金斯学会抨击特朗普保护主义,其中亦有对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的肯定。

  所以,当2021年耶伦“出将入相”,成为美国整体经济财政政策的掌门人时,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期望:耶伦代表着美国经贸政策唾弃特朗普时代的野蛮愚昧,重返温和的优雅与理性的庄严,仿佛关税、制裁等反动政策马上就要被清算,中美经贸将重新迎来世纪初那流淌着黄金与蜜的年代。

  可惜,“好人珍妮特”迅速陷没在华盛顿的恶臭沼泽中。为了推行拜登经济政策,她此前精打细算扎紧钱袋子的手,现在抓出数万亿美元“大撒币”,甚至多次押上完美的学风和官声赌咒发誓“通胀是暂时现象”。

  在中国问题上,财政部长的乌纱帽好比巫妖王的王冠,瞬间将一名主流经济学家洗脑为保护主义者,“经济胁迫”、“人权关切”、“联合盟友”等政治口号侵占了她的学术词汇库,美国财政部制裁中国企业与个人清单越来越长,禁止美企对华投资的审查制度呼之欲出,要求中国独自减免不发达国家债务的尖酸话语频频出境。耶伦批评特朗普不懂经济学,但她这位大经济学家似乎也没能在两年里“教会”拜登和台湾人戴琪关于要素流动和经济效率的课程。

  无论耶伦如何试图维持学者型官员人设,乃至如何在私下场合表达温和理性的观点态度,“好人珍妮特”早已成为过去式。在访华消息公布后,美财政部旋即放风,耶伦将强调美国继续针对中国、捍卫人权和美国家利益的决心,同时,荷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出炉、美限制中企使用云服务提案曝光,没等耶伦的专机升入高空,她访华的期待值便已跌入谷底。

  不会发生的误解

  耶伦身穿学者型官员、温和派、女性等经纬织成的华服,却也罩不住美国恶意敌意的马脚。耶伦在百忙中抽空与中国女性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共进午餐(当然,孟晚舟女士并没有资格享受这样的殊荣),搬弄“美国与中国政府有矛盾,但与中国人民没有矛盾”的陈词滥调。在离开前的发布会上,耶伦操起典型的华盛顿腔,讲了很多精神分裂的套话。

  恐怕在与中方相关领导的会谈中亦是如此,从中方几份简短的中方通稿中可以窥见,从事中美经贸工作的同志的耳朵属实已经被磨起了茧子。

  但偏偏国内外有一些声音,把耶伦讲话中表面积极的部分剪拼出来,什么美国“希望与中方保持密切透明沟通”,什么“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尤其是“不寻求与中国脱钩”,尔后陷入自我陶醉的鼓舞。但聪明人不消细看半夜,也能从字缝里看出来,耶伦满口不外乎四个字:“中国,打钱!”

  耶伦要让中国为美国国债打钱。民主共和两党在5月末结束了债务上限的胆小鬼游戏,但美国财政部的现金池已经见底,再加上美联储暴力加息拧开国债付息的水龙头,美国政府在下半年要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约1万亿美元的现金。在美国银行体系余粮见底的当下,耶伦“就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密切沟通”的含义,无非是鼓动中国货币大放水,来注满美国政府干瘪的荷包。

  耶伦要让中国为美国中产的奢侈生活打钱。耶伦誓言重建美国中产的大手大脚的低成本生活,这种美好生活恰恰建立在中国工人的勤劳甚至血汗之上。美国却从不用优质商品、科技或资产交换,不过用无限复印的、最终还是由中国购买的美债支撑的绿纸来打发中国工人,而这些绿纸上,恰恰签着珍妮特·耶伦的名字。

  耶伦在美元上的签字

  耶伦又要中国与美国共担气候治理的责任,即使不考虑中国大量工业品对美输出,不考虑历史碳排放,当前美国人均碳排放仍然是中国的1.7倍,却要求中国为了美国中产平均每5天买一件衣服的浪费生活再付一份环保账单。

  耶伦要让为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债权打钱。耶伦所谓“中美在全球责任”,仅指发展中国家债务减免,而“合作展现领导力”的方式,当然是中国领头免债、美国坐享其成。美西方商业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而非中国,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权人,但耶伦持续全功率开动宣传机器,道德绑架中国单方面放弃债权,其目的不是保护债务国的发展空间,而是美西方资金的安全。耶伦曾在华盛顿、在非洲不厌其烦地渲染中国的“债务陷阱”与“冷漠自私”,把这些陈年老谣拿到受害者面前重复一遍,这也许就是美方希望达成的“有效沟通”吧。

  所以,耶伦当然不愿与一个供给美国大宗制成品和国债资金的大国脱钩,但如果中国想谈一谈高科技的挂钩,那请看看耶伦的原话吧:“中国非市场经济政策的广度和深度令美方严重关切”,“美国将采取有针对性的必要措施保护美及其盟友的国家安全”,更遑论涉及对俄制裁长臂管辖、所谓“人权议题”等狠话。耶伦反复强调中美应避免误解,很难想象,关税、全球半导体打压会引起什么误解?

  符号化善意的幻灭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中方作为美方霸凌的受害者,仍然始终秉持最大善意,落实巴厘岛会晤共识,寻求对抗退坡、合作升级。但在美方一侧,我们只能看到通过挑衅打压来“管控风险”的精神分裂,“去风险”不是“对华脱钩”的概念诡辩,一边讨钱一边挥舞拳头的无理傲慢——一句话,美方将沟通成果落实为行动的信用已经彻底破产了。

  即便如此,耶伦访华仍然被中美两边的部分人赋予了不切实际的符号化价值。在美国人眼里,与中国对话俨然从手段变成了目的。从耶伦本人到美国媒体和智库,都格外焦虑于中美官方缺乏常态化、面对面的沟通渠道,在行前就为耶伦访华贴上“重启常态沟通”、“回归正和博弈”的意义标签。

  令人费解的是,难道美方把关税和制裁退坡作为了见面礼?抑或美方精神分裂的自说自话可以算作有效沟通?而对美国高官来说,访华似乎成为了风靡华盛顿的刷KPI方式,只消到中国讲讲不会落实的好话与政治正确的狠话,就完成了“落实拜登总统巴厘岛精神”的绩效指标。至于真正地取消对抗措施、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常轨道,缺乏政治智慧与政治责任感的美国政客对此绝无兴趣,亦无能力。

  而在国内,也有人试图还原早已不存在的“好人珍妮特”形象,为耶伦的明枪暗箭粉饰一丝温情,幻想着好人的温情就能够给中美经贸关系重新注入希望。耶伦的个人背景、行程时长,接机时的各种细节,耶伦在会谈时的微表情、身体前倾角度和点头频率,都成为挖掘耶伦善意的素材。可惜,他们淘洗出的幻想很快全部落空:握手二十秒,关税不会明天减少;抬头看彩虹,制裁还能因此放松?

  这些符号的塑造者与受众,大抵可被分为三类:一是美国粗暴打压行为的经济受害者,想抓住每一个扭转损失的机会。二是被耶伦恩赏午餐会的精神受众,他们扮演着“近视的思想糊涂的”傻白甜,传译美国的教义,期望实现耶伦口中“(在美国)确保自己与家人的美好未来”。三是中国的“访美KPI人”,他们往往端着美国研究、“二轨交往”的饭碗,惟有赋予无善意以善意,赋予无意义以意义,才能为他们公费回访交流的财务申请找补更多的合理性。

  承认吧,摆在台面上吧,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结构变化:在巨量中国廉价劳动力尚未被拉入全球市场的时代,尼克松、里根等“恶人”也可以与中国达成通力合作;在中国完备的中低端制造业供养美国中产梦的时代,保尔森、盖特纳等友华派还能寻找中美放下分歧、开展合作的方式;而当中国产业开始“染指”美国垄断蛋糕,普通人开始“奢求”美国中产的生活质量,再多的“好人”也打消不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敌视,也带不来中美合作的转圜。

  欣慰的是,特朗普4年,扯破了美国的“仁义道德”,教育了大多数中国人民;拜登的上台虽让一些幻想死灰复燃,但拙劣的演技已经遮不住美国的恶意,也骗不过中国人民的眼睛。“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送给司徒雷登和杜鲁门的这句话,依然可以送给耶伦和拜登。

  布林肯来了又走了,耶伦来了又走了,克里马上又要来,雷蒙多也许会来,戴琪也许会不情不愿地来,拜登本人也有可能来。他们来来走走,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不会变,中国发展的大势也不会变,但他们到访中国的符号化善意会越来越困窘,他们离开中国的教育意义会越来越显著,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