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权威媒体鼓励考公多用排比句,党八股泛滥值得警醒!

2023-08-04 14:55:15  来源: 汉唐光辉公众号   作者:徐吉军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23年8月2日晚偶然看到半月谈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半月谈公考教你写排比句,申论必备!》,内容是指点考公人员如何利用排比句写申论得高分。

  汉唐本人从1990年代就经常拜读《半月谈》,要知道这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面向基层读者的党刊,被誉为中华第一刊。

  这家刊物的导向作用极强。

  开宗明义,文章先提醒考公人员:写排比句是申论大作文取得高分的关键!今天半月谈公考就带大家积累热点话题的排比句,快背起来!

  随后,文章列举了适用于六个热点主题的排比句组合,分别摘自非常成功的热点文案。

  内容大致如下,在此不再仔细品评。

  为什么擅长写排比句会成为考公申论的优势?

  如果选拔人才侧重于这种文采华丽,显然在工作中也有类似的需求。

  俗话说,三分工作、七分汇报,这充分体现了评价体系的侧重点,间接造成了“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不良现象。

  近年,中央反复强调改善我们的学风、文风、会风,然而学风不严、会风不实、文风不正依然是难以破解的难题。

  文件和讲话,一般会从上而下传达或者刊登在权威官媒向全国人民通告,因此,文风直接决定了作风。

  目前来看,中央三令五申依然挡不住党八股泛滥的趋势,实际上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愈演愈烈。

  开国中将莫文骅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毛主席让他起草一些文件。莫文骅因为没经验,总是写得很啰嗦。有一次主席把他叫到跟前说:“文骅呀,你现在可比斯大林还高明了啊。”

  莫文骅一听就愣了,问道:“怎么了?”

  毛主席指着桌上的文件,笑着说:“斯大林起草的对德宣战文件才一千字,你看看你这个,已经三千多字了,不是比他还高明吗?”

  毛主席告诫他说:“斯大林的文章简短精辟,让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你的文章很啰嗦,让人很难明白你在说什么。你不是当过宣传部长吗?应该知道宣传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吧!”

  毛主席当年批评党八股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今天的党八股依然以修辞华丽的排比句式为优点,套话废话连篇累牍。

  一句话能讲清楚的事情,为了文章形式好看非要拆成三句话写排比句,这就是目前公务员考试申论推崇的优点,也是党八股最典型的特点。

  没有必要缺乏实质意义的排比句,除了浪费口舌的形式主义,对解决实际问题毫无价值。

  废话连篇八股文,天花乱坠假大空。

  要说辞藻华丽擅长排比,古往今来没有哪一种文体能超过中国古代的“汉赋”“骈体文”“四六句”。

  汉代是中国大一统王朝国力迅速提升的时代,盛世当然需要文学作品歌功颂德,于是汉赋应运而生。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从形式上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经常出现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缺点是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实用价值。西汉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东汉班固、张衡等,汉赋名家。

  汉赋最喜好堆砌词藻,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简单来说,就是汉赋喜欢用优美而华丽的语句不断罗列事例和各种无用的东西,真正核心的建议却只在结尾用短短几句话来概括。

  文章写出来是给人看的,没有价值的重复就是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华丽空洞的表达源于思想的单调苍白、视野的短视和浅薄。

  三国两晋是文学兴起的时代。战争和灾难使幸存的文人不断思考人生,士大夫阶层精神空虚,有意逃避现实,沉迷于空谈玄学,美其名曰清谈。何谓清谈?就是闲来无事,一起煮茶嗑药,纵横环宇吹牛皮。

  到了唐代,柳宗元、韩愈等人掀起古文运动,提倡学古文,习古道,借此宣传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成功压倒了四六句骈体文。

  柳宗元、韩愈的古文运动到了宋代,涌现出一批散文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这就是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比起骈体文更有生命力,更加实用。

  明清时期,大力推行科举,然而科举考试要有统一的规矩,不能任由考生信马由缰,于是开始实行实行八股取士。

  何谓八股?

  八股文的文章固定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这就是八股文的由来。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

  八股文因为规定了文章形式,于是应试者沉迷于对形式的重复训练,咬文嚼字,形式压过了实用主义,必然导致应试者先考虑应试,而不去研究实际学问。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中国发展自然科学的障碍,完全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说起公文的实用主义,典型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讨厌晦涩难懂的公文。明朝建立之处饥民遍野,各业不兴,经济凋敝,亟需朝廷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臣茹太素给朱元璋上奏章,前面一万六千字都是华丽的修饰辞藻,与实际问题毫无关系。朱元璋大怒,下令将茹太素打板子。第二天继续听茹太素汇报,结果在奏章最后五百字谈出了解决方案。

  朱元璋长叹,“五百字能说清楚的事,你啰嗦什么啊,还挨了一顿打,何苦来?”

  于是,朱元璋大力提倡政府公文用白话文,要求公文文字简洁,浅显易懂,能说明问题即可。

  某地常遭日本倭寇侵扰,朱元璋发下一道圣旨说: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言简意赅,霸气外漏,这是洪武帝的帝王气。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