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被困在形式主义的笼子里

2024-08-28 13:19:51  来源: 无法可说   作者:无法可说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克服中小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但“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中小学作业依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给学生、家长和教师造成负担。

  不少学生时常要完成拍照、拍视频等留痕类作业,以及各种网络课程打卡任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困扰学生多年的手抄报类作业任务量仍较多,以致“代做手抄报”在电商平台竟成热门生意,有的店铺销量高达20万单。(新华社“新华视点”8月27日报道)

  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直指学校作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但很明显,这个《通知》执行得并不是那么好。

  手抄报类作业,按理说,无论是艺术类课程、语言类课程,还是科学类课程(含数学),并不是不能布置这样的作业。

  比如,初中二年级开始上线的物理课,确实可以布置力学知识的手抄报,教师引导、帮助、指导学生绘制知识结构、体系图系,让学生通过这样一个作业,起到贯通知识点的作用。

  相类似的,历史课、英语课也可以布置类似的手抄报。手抄报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点贯通、具象化知识结构,会起到比较良好的作用。

  而暑假、寒假,以及重大节日的手抄报,对于学生记录假期生活、记录生活体悟,用个体体验、认知和感悟的方式来呈现习俗、节日,也是有意义的。

  如果中小学各年级的课业、作业适量,将部分作业的方式通过手抄报,或者更直接一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的呈现,当然都是有益的。

  问题就出现在手抄报类作业在很多地方的学校,布置频率过高,有的甚至一个学期内一门课程需要孩子完成多次手抄报。

  手抄报类作业,被纳入学校、年级或课程教研组、班级的评比范畴,过度强调完成这类作业的设计、美术呈现水平,甚至直接依照报纸的印刷、排版、美工要求来进行评定。这种情况下,手抄报类作业就“卷”起来了,一些学校向老师施加压力,老师向孩子和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逼迫孩子和家长要么以大量牺牲休息时间的方式来亲力亲为完成,要么就只能花钱买“代工产品”。

  实际上,一份手抄报,是不是“代工产品”,一眼就能看出端倪。但学校方面和教师其实对此并不是那么关心,因为手抄报类作业,其实只是纳入评比、评定,作为某些课程教学改革、作业改革的“成果”,是不是学生自己亲自完成的,并不重要。

  这当然就是形式主义的体现。

  再来看留痕类作业。如新华社报道所提到的,有的作业要求将学生完成过程分步骤拍摄下来,打印成照片贴在作业本上;有的要求家长拍摄后上传至App内,生成二维码贴在作业本上;有的要求家长剪辑作业视频,家长被迫成为“摄像”“导演”。

  这样的所谓“留痕”,已经非常逼近摆拍、造假了,活脱脱将家长训练为摄影师、导演和编剧,而学生则是被多重遥控的演员。这样的留痕作业,当然是形式主义的体现,不仅根本不足以加强和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不可避免将漂浮、应付工作的作风,浸染和传递给学生。

  还有就是假期、假日提交的体育作业打卡,以及文化课程作业打卡,本质上也是“留痕”,便于统计,但其中存在极大的漏洞,而体育、文化作业的真实完成情况,在此过程中很难得到检验。

  打卡类作业,不仅滋生了形式主义,而且因为这类作业往往会要求家长进行监督,将文化作业的答案下发由学生自行核对或家长批改,实际上就意味着教师很难准确核定学生作业负担,容易使得作业布置超过合理范畴,造成那些老老实实完成作业的孩子,休息时间被进一步地压缩,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