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大家快去吃瓜!现在的年轻人好猛。有些事还得看…
这究竟是咋回事?
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导、主任、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12月19日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E109搞讲座,题目《从乳腺癌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看肿瘤治疗的四次革命》。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学术交流会上,这名宋教授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和挑战。
在演讲后的提问环节,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同学针对宋院士团队多年前论文图片重复问题以及其子高中便发表SCI论文一事进行了提问。
对此,宋院士做了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早期课题研究中,数据繁多,而数据管理至关重要。
当时我刚回国,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由于实验条件的缘故,拍照时会产生大量图片,若管理不善,极易出现重复使用的情况。在Cell论文中,确实有两三张副图存在此问题。我们在2015年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及时与编辑部沟通。编辑仔细查验了原始数据,原本我们想发布勘误声明以作解释,但因时间已过去7年,编辑认为无需发布。不过,编辑确认论文结论已被反复验证无误,原始数据也完整保留且无问题,所以未出勘误声明。
此事让我们深刻汲取教训,一方面在实验室管理上,尤其是生物医学实验会产生海量图片,应做到每个实验条件设立一个文件夹,选图时从相应文件夹中抽取,自2011年发现问题后,我们便在实验室管理上高度重视这一点;另一方面,原始数据务必妥善保存,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提供解释说明。”
而针对北大学生怼宋尔卫:你儿子真能发SCI,背后到底有啥猫腻?
宋院士解释道:“我儿子就读于省实验中学钟南山班,该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科学实验。他未参与我们课题组的实验,而是加入了其他PI的鼻咽癌科学实验项目,他是作为第二作者参与其中,而且只是参与部分实验,并非主要贡献者。此外,他参加的竞赛成果也是论文的一部分,并且他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线,论文是在高考后发表的。”
另有网友爆料,讲座结束后,当北大同学被工作人员要求出示学生证时,一位清华附中的高三学生突然冲上前去,撕毁了讲座海报。
其实,宋尔卫是学术圈的大佬,名气不小,但这学生一上来就这么问,直接挑他痛点,连他都没准备。至于宋尔卫儿子那事,真心让人怀疑,高中就能发SCI,肯定不是单靠能力,背景和资源肯定有关系。学术圈里,有些人就是靠家底和关系,根本不靠真本事。
有网友汇总提问的多个问题,如下:
最终,导致宋教授语塞,仓促尴尬离场。之后,发生海报被撕事件。
总之,这次清北学生的质疑很猛,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学生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挑战和质疑权威。
这已经并非简单的师生冲突。学生质疑的,是学术界的潜规则。高中生发表SCI论文,这概率,如同大海捞针。资源,人脉,或许才是关键。学术圈,并非净土。权力、资源的倾斜,造就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宋尔卫的尴尬,是这种不公平的缩影。
这场质问或就是一个小插曲,能否撼动既有秩序?恐怕这场风波过后,学术圈的生态依旧如故。这,才是最令人无奈的现实。学生勇敢发声,可改变的,又有多少?换言之,这群学生如果今后也走进学术圈,他们会不会走上前辈的老路呢?这更应该追问。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