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自媒体号

提振消费?有经济学家又盯上农民的宅基地了!

2025-01-08 11:26:35  来源: 其臣观察室   作者:清风AA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据《观察者网》 1月4日报道:“2025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在上海举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发表视频讲话。

  连平表示,消费目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2025年必须大力提升消费。而提振消费不能只将眼光投向城市,还应把注意力投向农村,挖掘农村消费增长的潜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更多公共财政资源投入,促进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

  所谓的消费,就是花钱嘛!花钱买东西谁不喜欢?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住的等,天底下恐怕没有不喜欢的吧?

  先不说消费是增加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了,就说消费者本身,谁不想消费?谁不愿意消费?谁不喜欢消费?消费能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喜欢消费的才是傻瓜呢!消费本身就是一种大大的人生享受的过程。

  人人都喜欢消费,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你得有钱啊!你手中得有银子啊!自己裤兜没有钱,比自己的脸都干净,你消费什么?拿什么消费?

  这位叫连平的专家,应该懂得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吧?

  连专家说:提振消费不能只将眼光投向城市,还应把注意力投向农村,挖掘农村消费增长的潜力,促进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

  如果农民手里真正的有钱,家家都有个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存款,月月还能像连专家一样有收入、有进项,没有了后顾之忧,不用你挖掘、不用你促进,他们自然就会去消费了。

  农民手里没有钱,连孩子上学的钱、老人看病的钱都拿着困难,你咋让他消费?你就是在他家里掘地三尺,没有钱还是没有钱,你能挖掘什么?

  有网友留言:搞笑专家。农民为啥不消费?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啊!他们没有城里专家一个月上万的养老金,没有城里专家的公费医疗,好不容易攒点儿钱,只能捂紧钱袋子攒起来。想让农民花钱,先给农民钱花好吗?别就盯着人家那点儿宅基地。

  专家连平认为,中国农村具有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后,通常一个经济体的主要消费需求来自城市而不是农村,中国也不例外。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土地制度等各种因素所形成的特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村依然存在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

  我真的不清楚,这位专家去农村调查过没有?对中国农村的情况了解多少?走访过几家农户?和几位农民座谈过?

  他所说的“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村依然存在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这个巨大的潜力到底在哪里?

  本人这一次借旅游的机会,去过河南、广西的几个农村,与当地的农民有所接触。问当地的农民靠什么收入?他们均告诉我:主要靠年轻人去城里打工和收入。现在城里人找份工作都不容易,打工人好找工作吗?就算找到工作能挣多少钱?

  老人在家里种地其收入更是可怜。像河南属于中原地区,主要是种小麦和玉米,一亩地种两季,刨去农药、化肥、浇地、播种和收割等费用,一亩地一年能收入一千元就算不错了。就算家里种四、五亩,能有多少收入?还没有你连专家一个月的收入多吧?

  我去了河南的郭亮村,有位开网约车的村民告诉我,这里虽然已经开发旅游了,有不少村民开了饭店、民宿等,他自己家里也有饭店和民宿,但是,因为旅游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平时来这里的旅游的人并不多,饭店和民宿并不赚钱,在旅游的淡季,他不得不靠开网约车增加点收入。他说:村里有很多年轻人仍然靠在外在打工挣钱,回村里创业的仍然是少部分。

  连已经很有旅游名气的郭亮村都是这样,没有旅游资源的农村就更不用说了。

  这位叫连平的专家,之所以提出要“提振消费不能只将眼光投向城市,还应把注意力投向农村”。

  原来是他又将眼光又盯上了农民的宅基地。

  他用了大篇幅的内容对此进行了论述:

  他指出,宅基地市场化流转有助于大幅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作为土地要素的一种形式,宅基地应与其他形式的土地一样,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流通价值,应该成为持有人的资产。然而,现行土地管理法规限制了农村居民土地流转及其财产权的实现。

  他还使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好像他的观点是充分依据似的。

  他说:目前农村宅基地废弃空置的面积近760万公顷。假设每年进入流动市场的闲置宅基地面积释放2%,相当于释放约15亿平方米。在截至2024年12月中旬的12个月时间里,一线城市土地供应占全部100大中城市供应面积比例为2.5%,二线城市占比约为29.8%,其他城市占比为67.7%。参考当前全国土地市场供应结构,综合土地拍卖价格和城乡土地折价保守测算,每年宅基地转换的市场价值可达超1.3万亿元。

  连平说:“宅基地市场化流转,即一旦可以交易,宅基地作为土地要素以及在其之上建造的房屋,都可以成为资产,可以交易并用作抵押获得融资。可见,此举可使拥有宅基地的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其投资和消费能力将大幅提升,有助于促进消费加快增长。”

  他指出,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较低,仅为2.5%,其绝对额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十分之一,因此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连平认为,未来要推进宅基地市场化流转,必须切实解放思想,扎实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土地的确权、土地流转合法化、土地交易、金融支持等方面,在政策上和法律上形成突破。加快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改革,落实宅基地集体的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和交易权。

  在我看来,尽管他讲了很多理由,都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

  第一,就算农村宅基地可以市场化流转,有多少人去农村购买?中国大部分农村都是远离城市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你愿意去偏远落后的农村购买吗?这个市场在哪里?

  当然,城市里的近郊区可能符合连专家的愿望。但是,中国的农村绝大部分是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啊。

  第二,如果城市人不愿意去或不能去流转宅基地,你指望农村人自己之间相互购买吗?别说农村人没有这个购买能力,就算有,是不是有钱人可以随意圈地,又要出现像过去那种穷人没地、没房、有钱人却像过去的大财主那样建立起大庄园啊?

  第三,农民愿意流转自己的宅基地吗?现在农村里是出现大量的闲置的宅基地,这一次,我从北京到广西,经过河北、山东、河南等省,路过和去了不少农村,的确发现不少农村的房子现在没有人住,有的空闲多年,有的大房子只住着一两位老人。

  但是,现在没有人住,不代表将来没有人住。长时间没有人住,不代表短时间有人会住(比如春节)。现在每年春节春运,几亿人次的大迁移,绝大部分是在城里打工的农村人回老家。

  这就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中国人无论在哪里打工,心理都惦记着“家”,老家有老人、有一个宅基地、有一座房子,那就是他的根系所在,回家过年,看望老人、住住自家的老房子、给祖先上上坟,那就是中国人的一种信仰。无论工作地离老家多远、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风雪交加,他们都要回老家过年。

  中国的农民如果连自己的宅基地没有了、房子没有了,那就如同一只风筝的线断了。因为他们还没有彻底融入城里,不是他们不想融入城里,而是不能和无法融入城里,他们的心还在老家。

  他们人虽然在城里打工,万一遇到经济不景气,失业了、裁员了,他们还可以回到农村里去歇口气,避避风雨。而不至于无家可归、在城里流浪。

  有网友在此报道的后面留言:那点宅地基可是最后的退路,以防将来外面混不下去,还可以回到村里面苟着。现在不用,不代表将来用不着。

  有位叫“胖子刘”的网友留言:表面上农民卖了宅基地,得到了一点钱,但是,卖了宅基地,住哪?够到城里买房的吗?到城里有工作吗?最后只能变成无业流民。

  请问,这位连平大专家,以上这些情况,你了解吗?你设身处地地替农民考虑过吗?

  为什么老百姓对一些专家的话不爱听?说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因为,有些专家学者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翻材料、看数据,但凡他们到中国的农村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也不至于说出这么离谱的话来。

  提振消费还是别打农民的主意了!不然的话,会给人一种中国专家黔驴技穷的印象的。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