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读《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的是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我小时候的连环画特别发达,这个连环画的下边都是有文字的,很长的文字,一般都是从原文中精选的。选文字的和画画的,都是我们国家一流的高手。我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和你们看的动漫是不一样的。你们现在看的动漫,下边没有字,有时候在图里边写一两个字,从人物的嘴里说出一个字来——“杀”!
高尔基在中国是特别有名的一个作家,小学课本里就开始选他的文字。好像多数人都接触过《海燕》,不论大家是高中读的,还是初中读的。除了课文里边,在课外读物中还有他的自传体《童年》,很多人也都读过。我们说高尔基不仅在俄国名声这么大,在中国他的名气也一样大,可以说上过学的人就都知道高尔基。尽管刚才这位同学她很谦虚,她说她“不咋读书”,咱就算她确实不咋读书,不咋读书的人都知道高尔基。有时候我想,咱们如果公安局抓住几个小混混,问他“知不知道高尔基”?我觉得可能能够打动他的某种心理。
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也许有人会问:高尔基真的这么重要吗?是不是我们中国人偏爱他呀?会产生各种疑问。那么高尔基在俄苏文学史上是一个什么地位呢?如果说把俄罗斯和苏联算作两个时代的话,高尔基是横跨这两个时代的唯一的一流的大文豪。在高尔基之前,在俄罗斯帝国时代有很多一流文豪,但是他们没有活到苏联时代。在苏联时代,也产生了很多重量级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文豪,但是他们在苏联之前、在俄罗斯帝国时代又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只有高尔基,是横跨这两个时代的唯一的一流的大文豪。他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我觉得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必须比较多地了解俄国苏联的一些知识。在高尔基之前,我们至少应该了解六七个这个国家的文豪。普希金、莱蒙托夫这两个应该知道,此后还应该知道果戈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一共七个。而且这七个文豪,出现的密度是世界第一的。世界上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在短短的大概半个世纪之内的时间里,出现这么多的世界一流文豪。而且他们可以谁都不服谁。你看咱们都说“你们都很牛,我们都崇拜你们”,可是他们之间经常互相说话坏话,“他不行,他哪有我强啊!”这说明敢说这种牛话的人那都了不起。在这七个人之后,我们要记住高尔基。
现在苏联又重新变成了俄罗斯,在高尔基之后,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重量级的作家。高尔基在中间,他是承前启后的。如果做一个比喻的话,我们可以说:假如没有普希金,就没有俄罗斯的崛起。那我们换一个角度可以说:没有高尔基,就没有社会主义苏联的诞生。文学对政治的影响是如此的明显。从列宁到斯大林,苏联的重要领导人是如何地重视高尔基。我们看,这不是高尔基出生的地方,这是国家给他的房子。高尔基30年代的时候住在这里。
我们想想,我们中国现代作家,活到解放后的一流作家,地位最高的几位:郭沫若、茅盾、老舍,他们解放后的房子是自个儿买的吗?我们今天可以开放参观的地方——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你看这都是什么地方,都是王府啊,是吧?你想想什么样的作家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明白他们的重要性,也就明白了高尔基的重要性。
国家给他的这个房子,不仅能生活,这个地方还能开会。刚才我们在里边看了照片,很多重要的艺术家、作家在这里开会,斯大林同志亲自来到这里。刚才导游女士给我们讲得很幽默,说开会的时候有很多瓜果梨桃可以吃,斯大林同志也可以吃,斯大林很喜欢。斯大林想吃什么还不容易吗?还非得跑他家里来吃,是不是?他不缺这口吃的。其实这说明,这里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国家文艺政策、国家文化政策。所以说,高尔基这样的人,国家给他什么地位都不合适。
就比如说,解放后郭沫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任过副总理,假如鲁迅活到解放后,你说让他担任什么职务合适呢?担任什么都不合适,担任什么都委屈了他,而且他自个儿还不乐意干呢。高尔基的这个重要性,就好比鲁迅对于中国,对这个重要性,我们要具体地、有想象力地去理解,也就是说,苏联这个国家它离不开高尔基。但是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认为,高尔基是苏联共产党的宣传工具,不是那么回事。应该可以反过来说,共产党是他的宣传工具。共产党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来,去大力地宣传高尔基,而高尔基他可能跟党是一个好朋友的关系,就像鲁迅跟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样。
高尔基(中)与斯大林(右)和苏联司令沃罗希洛夫
鲁迅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鲁迅为什么要帮助共产党呢?因为共产党是为老百姓说话的,共产党是为弱势群体说话的,共产党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为老百姓说话的,所以鲁迅要支持共产党。但他自己不是共产党。你如果自己是共产党,那这是你应该应份的,这是你该做的事。自己不是共产党而支持共产党,并且为此冒风险,这才叫大侠。也就是说,侠客不是警察。警察抓坏蛋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你的活儿嘛,但你不是警察,你也在街上抓小偷,抓强盗,那你是大侠。
所以高尔基他跟鲁迅有很大的相似性,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界,就把鲁迅叫做中国的高尔基,当然鲁迅有他另外的独特的价值。可是问题很复杂。我们大家知道,在今天这个世界,被美国所操控的主流宣传系统中,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是遭到妖魔化、污名化的。一切跟革命历史有关的,都会受到污蔑。比如说斯大林、列宁,也包括高尔基,因为他是布尔什维克的朋友。所以我们今天有时候也需要去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搞不清的问题,我们可以暂时保持沉默。
在高尔基之后,苏联出了好几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你们能举出一个来吗?你看,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非常重要的吧?在场的各位竟然不能举出名字,这不是你们的错误,这又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诺贝尔文学奖无足轻重。你看我们国内的媒体经常喧嚣,“我们怎么老获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啊”,好像他多爱国似的,可是真正你问他“你说都谁获诺贝尔文学奖了,你给我说出来十个来”,这些人都说不出来。所以,这些人都是假爱国的。我们不好意思给他更低的评价。也就是说,诺贝尔文学奖,不那么重要!
我就是研究文学的。我从没多大就研究文学,到今天讲了那么多文学课,有哪个老师在课堂上专门讲获诺贝尔文学奖呢?没人讲。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能是一个荣誉,但在文学史上没什么重要性。多少大文豪,都不获那个奖。当然获那个奖也挺有好处的,虽然莫言说这奖金还不够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他在北京买房子得另外想办法去挣钱。但是毕竟对个人还有点好处嘛,要白给我一百万,我也要。你哪怕把这钱捐出去呢,他还是个人获得好的名声了嘛。
可是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它很可能里边有圈套。在高尔基之后,你看苏联出了一个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过了若干年又出了一个(索尔仁尼琴),再过多少年又出一个(布罗茨基)。当他获了三个奖之后,离苏联完蛋就不远了。大家有没有去想这个事情?细思极恐,是吧?这个事是细思极恐的。帝国主义给社会主义作家颁发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三四次之后,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回过头去我们再去想想,他是给什么样的作家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在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一次谈文学艺术的一个座谈会上——在场有好多中国当今最重要的作家——习主席说,“有些作家,为了在国外获奖,不惜歪曲历史,丑化中国人民”。话说得很重,在场的某些重要作家,就低下了他的头颅,大家可以到网上去查这个材料。以习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看得是很清楚的。你给我们颁奖,我们说,可以,好。这钱我们要了,这个消息我也播报了。但是我们心里要有数,这个事情不见得都是好事情。
在高尔基之前,包括从普希金开始的一个俄罗斯崛起史,人家没获诺贝尔文学奖,可是这个国家是越来越好,在高尔基的时代,苏联没人敢欺负。特别是到了二战,斯大林成了世界第一反法西斯英雄之后,苏联强大得无以复加。可是斯大林去世之后,毛主席就预料苏联要走下坡路。它表面上看好像是经济搞得很不错,文化很繁荣。我们要承认它文化是很繁荣的,在很多方面我们要向人家学习。这是高尔基在俄苏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的巨大作用。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回过头来我们从个人感受上来说,我们很多人都读过《童年》了,高尔基这个作家,是特别能够励志的。现在网上网下有那么多的心灵鸡汤,我们也不能说“所有鸡汤都是毒药”,可能有些“鸡汤”,不咸不淡的,吃了没啥营养,也没啥坏处。但是你要真想喝好的“鸡汤”,那高尔基的作品,是真正有营养的“鸡汤”。高尔基的作品,它是非常能够鼓舞人的。
高尔基之前的那些俄罗斯重量级作家,都得出身大宅门,你家里没有资金支持,你没有广泛的上流社会人脉,家里没有几百个奴隶养活你,不可能那么有才学。这基本上成为定律了,可是高尔基打破了这个定律。大家都知道高尔基童年是多么惨,但是你看高尔基他并不是主要去炫耀自己多么惨,博得人家同情,不是。在那个悲惨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高尔基不去怨天尤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外祖父就是一个老抠门,挺有钱的,谁都不给,最后他外祖父外祖母穷得每天放在茶里的糖块都要数着分,他那些舅舅一个比一个混账,再加上他自己的父亲母亲,不能给他非常好的童年教育。他并不埋怨,他只是把这些很生动地写出来,他在这里突出的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应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今天可能也就是物质生活好点,你在别的方面一定有很多的麻烦痛苦困惑,我们很多人就埋怨客观条件,就止步不前了。这个时候你看看高尔基。我小时候看高尔基三部曲的时候,就获得了这种励志的力量。我觉得我小时候还有很多东西呢,我小时候我们家卖废品的钱全部归我垄断。我都把那些钱扣下来,买小人书什么的,我自己有一定的财务自由。我很小就有个人的一个存折,我很小就知道国家利息是多少。帮我爸去买酒,酒瓶子我都会给他扣下来。但你看高尔基有啥?啥都没有。
从高尔基身上我们获得的这种力量,可以复制到千千万万的穷孩子身上,他给所有的草根带来了希望。高尔基之后,不管是俄国也好,还有其他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也好,很多有志于文学艺术的人,都不再埋怨外界条件。中国的好多作家、艺术家、画家、音乐家,出身贫寒的很多。通过个人奋斗,改变了个人命运。改变个人命运有多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改变大多数人的命运。可是当不能社会革命的时候怎么办呢?你说我就活在一个不好的社会,活在不好的社会不见得个人不能够超越,你个人仍然可以找到各种渠道去超越这个命运。高尔基他就做到了。怎么做到的,从他作品中我们一样可以获得借鉴。
高尔基三部曲的第二部很重要,叫《在人间》,俄语叫《В людях》 。“在人间”其实就是最好的大学。《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要连起来读。我们今天很多人都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从正面看它是一个社会进步,可是我们又分明知道,好多大学毕业生什么都不会干。我就对我的博士生说:别把自己当博士,你们就是20年前的本科生。现在的大学生,连以前的中学生都不如,不信你就说说你会干啥。你到了企业去,老板都不拿半拉眼睛看你,因为知道你啥都不会,让你去买一包复印纸都买不到。我的研究生给老师倒水,能把老师手烫了。还会干啥不?你别再说“振兴中华”了,先振兴你那只手。我们不要把学历文凭看得太重要。我们都应该在高尔基面前,谦逊地低下自己的头。到处都是大学,只不过我们今天上的这个学,给我们提供一个更方便的条件而已,这条件你如果没利用好,那就等于没上,因为还把自己糊弄了。高尔基每天都在干活,都在挣钱,为晚上的面包而奔忙,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的梦想,有机会就读书。而且他这样的读书方法更有效率。因为他每一个字都看到心里去了。我们形容读书的那些词,用在他身上都特别合适。什么如饥似渴啊,废寝忘食啊,如果咱们用,那都是夸张着用。用在高尔基身上,一个字儿都不糟蹋,每个字都是实事求是的。所以读到那些细节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普通人身上可以焕发出那样的力量。
高尔基年轻的时候,在他还没出名的时候,实际上他所蕴藏的实力就已经超过了好多教授。今天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这样的人才,比如说某青年人,自己喜欢研究甲骨文,研究了很多年,他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一些研究甲骨文的教授,可是他连研究生都考不上。为什么?因为他不会英语。这不是很荒谬的一件事吗?因为考研究生要考英语啊,还要考计算机呢,我们说将来是不是还要考驾照啊?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有弊端的。别拿着这个文凭来唬人,不要把文凭看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我们不是为此要废掉学校的学习,而是要想想,自己缺少了什么,生活中那些俗人都能做的事,我们也应该都能做。
我们这些年来不是强调素质教育吗?我有一次就跟北大的一位校长说:你们现在说的这个素质教育,其实都是拿钱堆出来的。一说什么素质,就是小提琴几级,钢琴几级,绘画几级,那不都是拿钱买来的吗?这不就是家长掏钱让孩子上课外班吗?上这个班那个班,然后考一个证吗?我不否认这是素质。我请问你一句,我爬树算不算素质。我是农村孩子,我没有钱去学小提琴,我能够在河里边捞鱼,你敢说这不是素质?这些孩子的素质,不是被你们歧视了吗?我认为会爬树、会捞鱼的孩子,他将来更能够成为优秀的科学家,他更有希望成为爱因斯坦。我的这个话,后来就被这位校长在一个场合给讲出去了。大家都拥护说:啊,北大校长真有水平,说得真好。
我们看看,高尔基的素质,他就是这么来的。我相信他如果不当作家,他有机会成为科学家,他也能成为罗蒙诺索夫。因为当时他到喀山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人说你应该研究科学,为俄罗斯科学振兴做出贡献。我们也知道这个民族产生了很多一流的大科学家。
我觉得当今中国,特别需要“在人间”奋斗崛起的一代青少年。
高尔基对俄语的贡献
高尔基在文学上的贡献特别多,我只说一个语言问题吧。高尔基由于从小就跟三教九流社会各界,特别是跟草根的劳动人民在一起,所以他就激活了俄罗斯语言中最丰富、最生动的东西。我这样说大家可能没有感觉,我想个办法用个什么比喻:你想假如说鲁迅能说一口赵本山的话,这就是高尔基的语言天赋最后结出的果实。没有高尔基不知道的话,他各界都混过。俄语在高尔基之前的一百年,在世界上是没什么地位的,俄国人自己都以说法语为荣。从普希金等人开始,慢慢出现了这么多大文豪,俄语自信了,“我们俄语也是世界一流语言了”。到了高尔基,我个人感觉它又上了一个台阶。高尔基充分把俄罗斯人民中那些语言给发掘出来。所以高尔基的语言,非常生动、丰富、美丽。
我不知道大家读已经翻译成中文的高尔基作品,会不会对他的语言有所感觉。我现在俄语都忘光了,但是我也读过一点俄文的原作,那真是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当然高尔基还不是俄语写得最美丽的,但是可以说他是最生动的作家之一。有了高尔基之后,俄语真正得到了全世界的共认。我们知道,俄语是联合国五大语种之一,尽管今天学俄语的人少了,过去俄语的宣传词就是:“俄语,这是列宁使用的语言,这是高尔基使用的语言”。有这两句就够了,就可以激励好多各国的孩子们去学俄语。
再看看咱们今天汉语的情况如何?今天好像全国人民英语平均水平提高了,当然我们顶尖的英语水平下降了,英语大师少了,但大多数人都会说几句四脚猫三脚猫的英语了。但是我们的母语情况如何?好像各界的反映都说我们母语水平不断地下降。我们看国家重要的媒体,天天都有错字错句。你看央视那个字幕,错得一塌糊涂,经常有国际玩笑出现。我们北大专门研究语言学的老师,让学生每天在《人民日报》上找病句。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最高文字水平的媒体,都有文字错误。再看看我们当今中国那些作家,有些获了这个奖那个奖的作家,中文说得怎么样?你随便撕下一页来,同学们传看,在这里边找,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病句,看有几个作家禁得起这样的找?上海有一个刊物很好,叫《咬文嚼字》,专门找名人去“咬嚼”。他们有一期还专门找我的错别字,找了我一本烂书里好多错别字,找的都很对。因为那个书是根据我的讲座,拿录音直接变成文字的,确实有很多错误。我还专门感谢过他们,然后我又给他们推荐了一些别的作家,让他们去“咬”。果然都不禁“咬”,“咬”出来好多。
所以我想,我们当今中国,需要出现新一代的高尔基。无论从文学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还是从振兴我们中文的角度,还是从广大青少年励志的角度,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要继续学习我们的苏联老大哥,学习我们北方的这个邻居。希望我们国家产生新一代的高尔基。也许这个高尔基就在我们这些孩子们中间,或者在你们的同学们中间。我们为这一天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