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央视曝光某个核桃没有核桃,上海一家媒体曝光奶茶无奶,最近又发现著名的某东北大米被加注香精,某地畅销的红糖馒头竟然添加的是甜蜜素,没有一点红糖的成分。核桃精、奶精、香精、糖精等等,这些欺骗人类舌头的发明,在我们的食物链中到底有多少呢?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只有媒体曝光后,我们才发现了那些吃出来的化学添加剂。
一、你身边的甜味剂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种食品添加剂,是应用非常广泛、能让很多食物变甜的一种发明——阿斯巴甜。
不要以为阿斯巴甜离你很远,你经常遇到的碳酸饮料、酸奶、清新薄荷糖、餐桌食品、医药成品、果汁饮料、乳酸饮料、糖果蜜饯、果酱/馅料、维生素片、茶饮料、牛奶、果冻、冰激凌、钙片、固体饮料、豆奶、凉果、巧克力、口服液、果味奶、咖啡、口香糖、糕饼(月饼)、化妆品、酒精饮料、奶昔、即溶麦片等等,这些产品的甜味可能就是阿斯巴甜的功劳。
阿斯巴甜, 英文Aspartame,别名阿司帕坦、阿斯巴坦, 又名甜味素、蛋白糖、天冬甜母、天冬甜精、天苯糖等。化学名称为L-天冬氨酞-L-苯丙氨酸甲酯(APM=L-aspartyl-L-phenylalanine methyl ester),分子式为C14H18N2O5。是由L-苯丙氨酸先与甲醇酯化后再和L-天冬氨酸缩合酰胺化产生。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因阿斯巴甜甜味高(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和热量低,被添加于饮料、维他命含片或口香糖中,代替糖的使用。许多糖尿病患者、减肥人士都用其作为糖代用品。因高温会使其分解而失去甜味变成苦味,不适宜制作温度>150℃的 面包、饼干、蛋糕等焙烤食品和高酸食品。1981年,经美国FDA批准用于食品;1983年,允许配制软饮料中,其后阿斯巴甜在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被批准使用。
全球阿斯巴甜每年销售额多达十亿美元,几千件食品或药品采用了该甜味剂,甚至包括儿童服食的维他命、钙片等。某国可乐公司健怡可乐和零度可口可乐等,都是采用阿斯巴甜作甜料,更有部分饭店有提供阿斯巴甜供客人选用。
阿斯巴甜对酸、热的稳定性较差,在强酸强碱中或在高温加热时,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嗦呱酮。由于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标签中应标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警示。
二、安全性争议
长期以来,阿斯巴甜被认为是对人体无害的添加剂。然而,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其实非那么可信,甚至被认为是使某些重大疾病的罪魁祸首,如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列出的92种阿斯巴甜副作用,就包括丧失记忆、破坏神经细胞、偏头痛、生殖系统失调、神经错乱、大脑受损、失明、关节痛、阿尔茨海默症、肿胀、神经系统紊乱、脱发、对食物上瘾、体重增加、婴儿出生缺陷、纤维肌痛、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以及糖尿病等。
阿斯巴甜在人体内,被分解为三类物质:甲醇 (10%)、天门冬氨酸(40%)、及苯丙氨酸(50%)。甲醇是一种神经毒素,它继而被分解成甲醛(致癌物质),甲醛会被多种身体的组织吸收。甲醛继而被分解成甲酸,又称蚁酸。蚁酸是一种毒素,由红火蚁或蜜蜂分泌,透过蚁咬或叮刺来作防卫及攻击。1000ml的阿斯巴甜饮料,可产生约56mg的甲醇,而1罐装的阿斯巴甜饮料,可产生约22.4mg的甲醇。甲醇是一种有毒物质,容易被吸收,但难以排出体外。为此,专家建议每日不可摄取超过7.8mg。而且阿斯巴甜的产品因不当储存或被加热,被加热到30摄氏度,都会导致更多的甲醇产生。
天门冬胺酸是一种由麸胺酸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而麸胺酸是脑中主要兴奋传导物质。天门冬胺酸还是刺激性毒素,会刺激神经细胞至死。在天然食物中,天冬胺酸分子是连结在其它的蛋白质上,不会如在无糖汽水中。
苯丙氨酸是天然食物中的一种氨基酸。在单独存在的形态,苯丙胺酸会在高达 15% 对它过敏的人士中,引发痉挛及抽搐。此外,苯丙氨酸可以导致脑部永久伤害,尤其是大量进食、或在怀孕期间伤害最严重。1972 年,科学家发现进食阿斯巴甜的猴子幼婴,出现痉挛及死亡。后又证实,苯丙胺酸不管是缺乏或者过多,对脑部化学环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不需要太高的浓度,就能够造成脑部功能障碍。
有人发现高血压的人,尿液中的甲酸及丙胺酸,水平会较高。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些人都饮用了大量含阿斯巴甜的汽水,同时引起高血压、及高水平的阿斯巴甜代谢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食品里阿斯巴甜本来是为减肥添加的,但当被人体吸收后,却能促进脂肪增长。美国某癌症协会对8000名妇女进行了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在体重增加的女性中,食用人造增甜剂的女性所增长的体重大于未曾食用的。”可能原因是,这些合成化学物影响了人体荷尔蒙含量,削弱了体重调控系统,减缓了新陈代谢,但却增进了食欲。
为阿斯巴甜辩护的人说,阿斯巴甜主要是由天门冬胺酸和苯丙胺酸合成的。而这两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要素,阿斯巴甜的苯丙胺酸含量少之又少,若要产生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如苯酮尿症所造成的智能障碍,那种程度是喝再多加阿斯巴甜饮料都不可能达到的。
尽管如此,阿斯巴甜引起的伤害多数不是即时的,可能需时一年、五年或十年才会产生这些暂时性或永久性伤害。这样高的隐蔽性,对长期食用该甜味剂的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鉴于阿斯巴甜安全性问题,建议孕妇最好不要食用。有些人可能患有阿斯巴甜不耐症,在食用阿斯巴甜制品后会有头痛、抽搐、恶心或是过敏症状出现。因此,对阿斯巴甜不耐症的人,最好也避免食用该甜味剂。
三、安全性测试“马拉松”
起初,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阿斯巴甜用食品采取较严格态度,禁止应用于食品达数年之久。一些与制造阿斯巴甜企业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在审批认证过程中引起很大争议。自1983年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逐渐放宽阿斯巴甜使用标准,1996年取消所有限制。阿斯巴甜安全性检验简要过程如下:
1967年春,G.D. Searle公司开始关于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测试;
1967年秋,Dr. Harold Waisman 对 7只婴儿猴子用加了阿斯巴甜的牛奶喂养,1死、5癫痫发作;
1970年,Dr. John Olney一份报告指出,阿斯巴甜对人体有重大危害。而G.D. Searle公司研究员Dr. Olney公布不同的研究结果;
1974年,阿斯巴甜获得在干果中使用许可;
1975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组织一个特别调查组,重新审查 G.D. Searle公司之前提交的实验,怀疑其实验结果是“被操纵”;
1977年,FDA要求美国律师办公室对G.D. Searle提出起诉,诉因是“G.D. Searle在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实验中有意地误传所发现的事实,隐瞒实质性事实并做虚假陈述”;
1988年,世界各地不少航空安全报刊先后发出警告,呼机师不宜于飞行前食用阿斯巴甜。指有飞行员食用阿斯巴甜后视力突然下降、模糊、眼前突然漆黑一片、痉挛等各种症状。
1991年,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了关于阿斯巴甜糖毒性的警告,并附上了167种害处。
1992年,美国空军警告自己的飞行员,在食用过阿斯巴甜后不得执行飞行任务;
1994年,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发布了因阿斯巴甜毒性造成的88种症状的详情,以下是部分该部认为由这种添加剂导致或激发的疾病:现代缺陷、抑郁症、智力迟钝、慢性疲乏、脑瘤,癫痫、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
199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部分公司成立,并代表因食用阿斯巴甜而产生永久性伤害的美国消费者集体诉讼,要求赔常共3.5亿美元。
1995年,新罕布什尔州(Stoddard) 飞行员食用阿斯巴甜后在驾驶舱癫痫大发作、至少5名 American Airlines飞行员食用阿斯巴甜后死亡,其中:1人在飞行途中、1人饮了无糖汽水、更有部分飞行员因阿斯巴甜引起的痉挛而丢了飞行执照。
1996年6月,没有通知公众,FDA除去所有的阿斯巴甜限制,允许它使用在任何东西上,包括所有的加热的和烤的食品。因为它在加热后不单失去甜味,而且会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2006年10月,英国一位下院议员日前提出,一种包含在6000多种食品、饮料和药物中的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aspartame)应该被禁用,因为有非常“可靠且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显示,它能导致癌症。
2006年12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们在很多目前很受欢迎的食品(如可乐、谷类食品和巧克力)中,都能发现这种倍受争议的甜味剂。
2006年7月,意大利科学家公布的一份研究结果称,动物实验证明,阿斯巴甜可导致老鼠患上癌症。但也有人认为,它能使人患癌症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四、政治还是科学?
尽管存在很多争议,阿斯巴甜还是走向了人类餐桌甚至医药中,其中FDA的态度前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严格禁止,到彻底放开,甚至禁止用天然甜味素取代阿斯巴甜糖。甜菊糖这种产自南美的天然甜味素,不仅不含热量,而且对健康有利,但它却被埋没了。甜菊糖,是南美洲用了几百年的食物,应很安全。但1994年,在所有研究都证实甜菊糖的好处而未找到它的害处的情况下,FDA因为未有充份证据证实甜菊糖可以安全食用,而且接到某公司的举报,投诉天然草本茶未经许可就使用了甜菊糖草,但FDA拒绝透露举报公司的名字。这个时候发FDA不仅不再维护正义,反将天然的甜菊糖列为“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FDA开始是严格控制阿斯巴甜进入食物链的,
为什么后来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折呢?
原来,1982年里根总统上任后,解雇了不批准的FDA委员,并建立调查小组去决定是否准许使用,并委任Donald Rumsfeld的朋友Arthur Hull Hayes医生为FDA负责人。在调查小组成立后不久,就批准阿斯巴甜使用在含二氧化碳的饮料上。其实当时还有许多委员反对,但 Hayes否决他自己的调查小组的决定,坚决批准使用阿斯巴甜。后来,Hayes医生在立法阿斯巴甜可以作为代糖后,被传媒揭发收受利益而离职。而阿斯巴甜由G.D.Searle公司发明,至少拥有70个阿斯巴甜生产专利。
可见,在科学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益往往占据了上风,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剥夺,利益的代表方甚至为大国的总统。无独有偶,对于那个争议很大的转基因食物,也是美国总统出面,试压解雇了用转基因做老鼠实验的英国独立科学家,并提出了一个实质等同理论,这样的实质等同除了政治与利益,再难以看到科学的影子。历史具有竟然的相似,从DDT,到四乙基铅,到反应停,到四环素,到阿斯巴甜,再到几天的转基因,人类走过的弯路,很多就是人为的,期间的受害者找不到地方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