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赵磊:天不生润之,万古如长夜——驳某宏观经济学家的“吃饭”论

2018-12-25 17:47:06  来源: 察网   作者:赵磊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一)没有量变,何来质变?

 

  微信上看见一篇文章:《世上再无邓小平》。作者,某宏观经济学家。作者得出“再无”结论的重要依据,就是作者的母亲对作者说过一句话:

  【“他领导下我们能吃饱饭。”】

  这句话出自于“一个‘鸟不生蛋’的极端偏远山村”的农村老人之口,来自于她个人的经验,当然值得尊重。但是,这个评价是否历史,是否客观,是否公允?我以为,仍可一议。

  80年代对解决“吃饭”问题做出了历史贡献,这是事实。中国在80年代这个历史节点上明确宣告解决了“吃饭”问题,这也是事实。

  但是,把解决“吃饭”问题的功劳完全算在80年代的头上,甚至归因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复活,我以为既不历史,也不客观,更不公允。

  前三十年为解决“吃饭”问题所做出的历史贡献,理论和实践已有公正定论。即使有人(包括某宏观经济学家)千方百计地想抹杀这个贡献,那也是白搭。

  至于80年代在解决“吃饭”问题上所做出的努力,其中究竟是恢复“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贡献大呢,还是稳步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提高了生产力的贡献更大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科学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将会越来越客观。

  当然,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评价“吃饭”问题何以解决的结论,也会不同。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与唯物辩证法不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承认事物存在突然的“质变”,否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在这种思维方式看来,老头生下来就是老头,教授生下就是教授,总统生下来就是总统……。一切变化都必须定格在现在,与之前的历史过程无关。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之所以武断地否认“量变”,并不是因为事物发展不存在“量变”,而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对事物发展的内在演进规律,完全处于无知的懵懂状态。

  “吃饭”问题的解决,是80年代突然从天而降的一个事件吗?回答是否定的。

  “吃饭”问题的解决,与前三十年的艰苦付出和长期积累,这两者之间有无内在关联呢?回答是肯定的。

  没有之前前三十年的“量变”,怎么可能有80年代的突然“质变”?

  公道自在人心。

  

(二)不要混淆“吃得饱”与“吃得好”

 

  某宏观经济学家说:

  【“我是1965年生人,15岁之前,基本没有吃过饱饭。我想大多数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抱歉,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比向虚长近10岁。但是,除了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到了1970年代,我没有“基本没有吃过饱饭”的经历。

  说到这里,请小幼不要给我上纲上线:其一,我并没有享受什么“特权”,与中国当时绝大多数人一样,每个月的粮食和副食都是按当时的学生标准定量供应的。其二,与某宏观经济学家的“我想”不同,据我所知,我周围绝大多数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而且是来自各个阶层的人,进入70年代以后,都没有所谓“吃不饱饭”的经历。

  我不否认,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偏远山村,某宏观经济学家所说的经历或者不是虚构。然而,别说“没有吃过饱饭”在70年代的中国城市已基本不存在,即使断言70年代的中国农村都处于“没有吃过饱饭”的状态,也是不客观的。

  其实,中国不只是改革开放前30年才存在极端贫困的地区和现象。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时期,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诸如甘肃定西、四川凉山彝区等极端贫困的地区和现象。

  1987年,正在读研究生的我到凉山州布拖县做过调查,亲身体验了深度贫困的状况。即使到了2014年,中国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仍然有592个。请问,后人能不能因为这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存在,就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甚至断言2010年代的中国“基本没有吃过饱饭”呢?

  我并不是说70年代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容质疑。我的意思是,70年代的真实情况并不是某宏观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基本没有吃过饱饭”。

  当然,70年代吃的内容没有今天这样丰富和油腻。但是,并不是吃得“油腻”以后,才算是吃上了“饱饭”。“吃不饱饭”与“吃得油腻”不是一回事,把“油腻”作为“饱饭”的标准,既不客观,更不科学。“吃得饱”与“吃得好”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任何时代都存在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后人对前人的局限性作出“马后炮”式的评价,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评价不能罔顾事实,更不能肆意抹黑,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历史地看问题。

  

(三)刨祖坟的孙子

 

  网上看到一个答记者问的帖子,我认为比较客观,不妨照登如下:

  【——美国记者:“你怎么看毛时代的贫困?”

  ——寒梅女士:“毛时代有什么理由富有吗?”

  ——美国记者:“我怎么没想到?”

  ——寒梅女士:“如果毛时代是让中国由富变穷,这就是毛的问题。但1949年的中国本来什么都没有,甚至是负数,是毛的领导在短短的26年把中国变成了正数,而且很多还位居世界前列。爷爷积累财富,而败家子挥霍财富,还败坏爷爷的名声。”

  ——美国记者:“对,是这样。最可怕的是,败家子还在拼命刨祖坟!”】

  我不否认80年代在“富起来”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但是,把中国十几亿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无条件地全部归功于80年代,从而一笔勾销前三十年的历史贡献,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吗?

  如果孙子端着今天的饭碗破口大骂爷爷昨天的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坐在动车上嘲讽爷爷当年的肩扛手推,那么三十年后,孙子的孙子会用同样的方式否定你这个数典忘祖的孙子。

  所以,不能只拿前三十年没有而现在你已经有了的成就,来证明自己很了不起;还得拿你现在没有而前三十年却拥有的成就,来证明自己仍然很了不起。这样的证明,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四)“不争论”与“必须说”

 

  某宏观经济学家说:

  【“到了1978年改开前,中国“经济社会濒临崩溃的边缘。政治昏天黑地,经济全面萧条,真可谓饿殍遍野,率兽食人;学校教育基本停摆,科研事业全面停顿,知识分子被关进牛棚,说是斯文扫地,算是很客气了;对外则完全闭关锁国……1970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怪象,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荒诞的一页。”】

  某宏观经济学家难道是从外星球来的“超人”吗?按照某宏观经济学家的自述,出生在“一个‘鸟不生蛋’的极端偏远山村”的他,生长于“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沟里”的他,与“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一样的他,当时是一个不到10岁的农村娃。这我就奇怪了: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沟”里,一个不到10岁的农村娃,是怎样亲眼看见70年代的中国“饿殍遍野,率兽食人”的?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沟里”,一个不到10岁的农村娃,是怎样得出70年代的中国“学校教育基本停摆,科研事业全面停顿”的?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沟里”,一个不到10岁的农村娃,又是如何确认70年代的中国“对外完全闭关锁国”的?】

  我也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1978年,我已经21岁,对于起码的是非已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也有着亲身经历。1970年代的政治是不是“昏天黑地”?经济是不是“全面萧条”?考虑到“不争论”的戒律,我闭嘴。但是,我必须说的是:

  【——某宏观经济学家说,70年代的中国“饿殍遍野,率兽食人”。纯属无中生有!果如此,作者以及作者的母亲为啥改开后还依然健在?

  ——某宏观经济学家说,70年代的中国“学校教育基本停摆”。纯属信口雌黄!五、六十年代的出生的人必须接受从小学到中学的义务教育以后,才能下乡、参军或招工,然后才能在工农兵当中推荐上大学。这是起码的常识。难道这就是“学校教育基本停摆”?

  ——某宏观经济学家说,70年代的中国“科研事业全面停顿”。纯属一派胡言!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合成胰岛素,发现青蒿素,断肢再植,大庆油田,成昆铁路,消灭血吸虫……等等,这些重大科技成就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某宏观经济学家说,7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被关进牛棚”。纯属信口开河!70年代不仅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而且在校学生、机关干部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当时的中学生,农忙时会去农村帮助农民收割小麦,定期到工厂车间参加劳动锻炼,我至今仍然怀念当时的劳动锻炼),难道这也叫“关进牛棚”?

  ——某宏观经济学家说,70年代的中国“对外完全闭关锁国”。纯属胡说八道!且不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怎样对中国搞“闭关锁国”的,就说1972年中国进入联合国,以及后来与美国建立并扩大的外交关系,难道这就是“完全闭关锁国”?】

  

(五)周总理这样说

 

  因立场和角度的不同,我与作者各自的感受肯定会不一样。那好,周恩来总理在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做的报告(注1),可以作为当时情况的重要参考吧?周总理说:

  【——“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

  ——“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一点九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增长一点二倍,原煤增长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长六点五倍,发电量增长两倍,化肥增长三点三倍,拖拉机增长五点二倍,棉纱增长百分之八十五,化学纤维增长三点三倍。”

  ——“在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即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从1949年到1978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中国从解放初期一穷二白的弱国,发展成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且拥有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难道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和公认的结论吗?

  习近平同志说: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为什么不能否定?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你否定不了。

  

(五)邓小平打了某些人的脸

 

  如果周总理的话仍然不能算数,那么邓小平的话能不能算数?既然某宏观经济学家非常崇敬邓小平,那么我们看看邓小平对前三十年是怎样评价的(注2):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某些人千方百计想把前三十年的伟大贡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中切割掉,好像今天的中国来自于1978年的一声炮竹爆炸,是从天外突然降临到这世界上的。问题是,邓小平上面的话打了某些人的脸,啪啪的。

  瞧见了吧,断言“1970年代的中国……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荒诞的一页”的某宏观经济学家,就是被邓打脸的“某些人”中的一个。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纪念日。我再引邓小平的话打脸某些人: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天不生润之,万古如长夜!

  注1:《197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2006年2月23日。

  注2:逄先知:《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1月8日。

  (2018年12月20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