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持续下坠向深渊堕落,引发大面积的惊慌,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闻风而动,纷纷出主意想办法,一时间各种拯救中美关系使之“重回正轨”的锦囊妙计层出不穷。2020年6月2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的文章(原文附后),就堪称个中代表作。
这篇文章针对当前中美关系“持续下滑”的现实,提出了“必须坚持和平方式,不能诉诸战争;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经贸合作,维护金融稳定;必须坚决维护中美人文交流和社会交往”这样“三条底线”,认为只要坚守了这三条底线,中美关系就可在将来重归于好,具体的说法是“中美关系能够重回正常轨道,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和机遇问题”。
《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赞成的意见认为“三条底线”论给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希望与未来,鼓舞了一些人的信心,尤其因为作者还是高踞中国顶尖大学的名家,在中美两方面都很有分量,更增强了这个“三条底线”论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但对此也不是没有批评意见。持批评意见的人认为,如此这般列出什么“三条底线”,基本属于“放空炮”。且不说这“三条底线”是否管用,就算十分管用、一贴就灵,但关键问题是谁来坚守、怎么坚守。如果美国对此不感冒、不理会,中国是否坚守管用有效吗?
其实,照笔者看来,上述批评意见有失偏颇。
一是这篇文章本意就是要中国来坚守这“三条底线”的。认真阅读一下文章中的阐述就一目了然了,诸如什么“实现南海非军事化”,继续购买美国大豆,“中美在航空领域合作的底线不容破坏”,继续大量购买使用苹果手机,“坚守同美国企业挂钩的原则”,“中国有必要长久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国国债,也会长期尊重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等等。一概都是在对中国喊话,就是要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做到“一个巴掌拍得响”,要本着死打烂缠的精神死死缠住美国,死活也不分手离异。文章的要求和内容都很具体,并不能说是在“放空炮”。
二是这篇文章的要害不在于“放空炮”,也不在于这个所谓“三条底线”是否管用有效,要害在于把底线和盘托出,告诉给美国。
当然,这篇文章可能是着意呼应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底线思维的思想,因此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底线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从这个角度说倒也无不可,即便有一些“放空炮”之嫌,也不见得有什么害处。但该文的要害在于,如此这般地讨论国家的战略底线,等于把中国对美战略底线公开,也等于把中国的底线告诉给了美国。窃以为,这样问题就严重了。
人们不妨设想,假设这样的“三条底线”成立,那么,美国在知道了中国这样三条战略底线之后,将会对中国做什么呢?
第一,如果美国知道中国要力保中美之间不发生战争,霸权就会变本加厉地拿战争来要挟、讹诈中国,就将在军事上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挑衅与侵略的力度,而中国则将在捍卫主权与核心利益方面陷入更大被动,将出现更加危机与更加糟糕的局面;
第二,如果美国掌握中国在经贸、技术与金融上离不开美国的底线,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剪羊毛的强度,将在贸易谈判中要价更高更大,对中国的经济与技术制裁也将更加凌厉;
第三,如果美国了解中国不堪失去通往美国的人文渠道,离不开同美国所谓的“人文交流和社会交往”,那么美国各种收拾国人的手段将更狠更恶毒,新“麦卡锡主义”将更加猖獗,也将有更多对美国趋之若鹜的中国人成为霸权砧板上待宰待割的“鱼肉”,一个孟晚舟不够,千千万万个孟晚舟将都被端到案板上来。
总之,一旦美国摸清中国的底线之所在,则美国根本不会予以配合支持,特朗普当局不会,特朗普当局以后的美国当局也根本不会,美国霸权的贪婪与嗜血性质决定它在战略竞争与对抗中绝不会温文尔雅、点到为止,而是将无所不用其极。
事实上,任何战略博弈都不能让对手摸到自己的底线,让对手或敌人摸底了,基本上就算未战先败了,局面与局势将因此变得十分不利。这是起码的战略常识,稍有一点战略理解能力的人都懂。其实不要说战略博弈,即便是生意场上,如果让竞争者知道自己的底数,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了,这点常识,连街头摆地摊的小商小贩也都完全知道。
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些“专家”、“学者”呼吁中国向美国“交底”(见笔者2012年文章《向美国战略交底的办法不可取》),要中国把底线与底牌都毫无保留地告诉给美国,《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这篇煌煌大作也带有这样的嫌疑。之所以出现这等幼稚的行为,窃以为,说明一些中国人始终对中美关系抱有严重的幻想,始终以为可以靠耍嘴皮子说服美国,也始终有人以为只要对美国做出一定的妥协让步就可以挽救中美关系使之重归于好......凡此种种,不客气地说,都不过是绥靖主义的现代中国版而已。中国当然要有自己的战略底线,这也是基本常识,但这个问题只能讲原则而不可具体公开,原则就是面对美国霸权主义肆虐,中国必须做最坏的准备,向最好的方向努力,而这个最好的方向并不是什么中美关系“重回正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中国要崛起复兴,中美关系不能“重回正轨”,哪怕是破裂摊牌,中国也要崛起复兴,或者更干脆一点说,中国更要崛起复兴,这就是中国的战略底线。中国的底线只有这一条,而并没有什么“三条底线”一说。
附: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
作者:王缉思 2020-06-02
自新冠病毒肆虐以来,中美关系持续下滑。美国政府和国会连续出台涉华政策、法案,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美国官员攻击中国的言论也越来越肆无忌惮。中美两国都有一些评论家注意到,双边关系正像“自由落体”一样急速跌落。世界舆论担心,中美关系一旦失控,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更加困难,军备竞赛和地缘政治冲突必将加剧,世界秩序将更加混乱,一些意想不到的灾难也会迎面而来。这绝非危言耸听。
中美关系越困难,越需要我们确立底线思维。2014年前后,中国官方多次指出: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是支撑中美关系大厦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据此我认为,处理今天的中美关系,应当坚守三条底线。
必须坚持和平方式
第一条底线,是无论两国分歧有多么严重,都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去处理,不能诉诸战争。中美建立真正的战略互信,在现阶段是奢望,但最起码应当使对方相信,己方绝不想主动挑起战争。这里说的战争,既包括核战争、常规战争,也包括网络战、太空战等非常规战争。毋庸讳言,中美两国军队都在准备打仗,而且近年来都以对方为主要假想敌,这一动向会持续相当长时间。所幸的是,即使在中美政治关系沟通不畅的情况下,两国国防部门仍然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接触。
2017年8月,双方军队指挥系统签署了《中美两军联合参谋部对话机制框架文件》,这份文件对两军之间的危机管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避免战争,美国必须恪守自己承诺的一个中国原则,不能支持“台独”。两国应当同其他相关国家共同努力,实现南海非军事化,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
哪些经贸合作必须保持?
第二条底线,是保持一定规模的经贸合作,维护金融稳定。由于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和其他政治原因,近两年双边贸易额和双向投资额下降,在高技术领域合作的“脱钩”已经成为现实。在可预见的将来,指望经贸合作重新成为双边关系中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是不现实的。但是,让双边经贸关系和技术合作彻底脱钩,不但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也是做不到的。关键的战略问题,是哪些领域、何种程度上的经贸合作不但可以保持,而且必须保持?
我们看到,今年1月15日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还在执行中。因新冠疫情等原因,完全执行这一协议可能有困难,但双方在协议中所达成的原则共识,应当会保持下去。就拿大豆来说,中国市场的缺口很大,80%以上的大豆需要进口。如果美国豆农既愿意生产又愿意卖,价格合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按照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大批购买美国大豆呢?
据有关预测,从2019年至2038年期间,中国的航空公司的订单将占到全球订单的19%,也就是预定购买约8820架新飞机。中国决心制造国产品牌的大中型商用飞机,但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国产飞机也只能在国内市场需求中占很小的份额。
另外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没有通用电气公司(GE)等美国技术公司的合作,中国的大型商用飞机营运的时间将会大大延后。中国如果不购买美国的波音飞机,没有别的飞机制造商(包括欧洲的空客公司)可以填补中国航空市场的空白。中国已经拥有的约600架波音飞机,还需要零配件等技术维护。所以,中美在航空领域合作的底线是不容破坏的,对美国来说,也是绝不想放弃的巨大商业资源。
苹果手机虽然是美国品牌,但产业链遍布全球,很大一部分苹果手机是在中国装配生产的。苹果手机在中国的销售量,累计超过了一亿台。如果因为中美关系的恶化导致苹果手机在中国不能再购买使用,就超越了用户承受的底线。同样的道理,中国大陆的沃尔玛超市、万豪酒店、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咖啡,都是美国品牌,由中国商家在经营。保持这些品牌效应,从中借鉴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少数政客想让美国公司从中国撤资,降低双边贸易幅度,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近年来中国出台了很多扩大经济开放、鼓励外资来华的举措,是对美国少数人倒行逆施的打击而非妥协。
在高技术领域,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全力打击华为公司等中国企业。面对这种非常不明智、不理智的行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回应是:“我们和谷歌公司永远都是站在同一条利益线上的”。华为通过同美国公司和其他海外企业的合作,反击美国政府的制裁。华为的30多家美国供应商去年以来一直在跟美国国会、政府交涉,希望能够延缓对华为的制裁。华为坚持同美国主流媒体、企业、政府部门、法律部门的多渠道沟通,用法律手段处理纠纷。坚守同美国企业挂钩的原则,努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更大的一席之地,华为等中国企业一定能挺立不倒。
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当然不愿意看到美元永远占据霸权地位。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最近发文承认:“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而人民币是目前最有可能取代美元的货币。但他又说,“在人民币真正成为主要的全球储备货币之前,北京仍然需要克服重大障碍。”应当看到,中国有必要长久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国国债,也会长期尊重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前些日子有消息说,美国为了“惩罚”中国在抗疫中的行为,可能违约,直接取消中国购买的国债,或者拒绝支付国债利息。消息曝光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破坏国际金融规则底线的行为,将会给美国造成无可挽回的财政和信誉损失。
中美深度交流有内在强大推力
第三条底线,是坚决维护中美人文交流和社会交往。首位华裔美国驻外大使张之香女士退休20多年来,一直献身于中美人文教育交流事业。她今年3月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在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中,两国都有一个共识,即成千上万由跨越太平洋的学生所形成的纽带不应受到危及。”她提到,如今有超过36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各个大学就读,仅他们每年在美国的生活费用和其他支出就有大约150亿美元;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正在考虑禁止或限制中国公民在美国学习,这是短视的行为,同美国的国际教育传统和外交政策大相径庭。张之香认为,人文交流现在是“中美关系中最后一个支柱”,绝不能再被拆除。
按照美国的人口普查数据,美国的华裔人口超过了500万,其中有220万人是在中国出生的。在中美关系正常的情况下,到美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每年达到200万人以上,美国到中国旅游的人数在170万左右。两三年之前,中美之间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航班,每天往返于两国之间的旅客达1万人以上。中国旅游者在美国的平均消费是6000美元。以政治手段强行阻止中美之间的人口流动和人文交流,既给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文化损失,也是违反人道主义的。
中美关系的发展目前面临着巨大障碍和逆行的可能。这种困难局面可能持续一两年,也可能持续一二十年,对此需要做出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两国建交41年来积累的巨大物质基础、精神财富和人力资源,不可能毁于一旦。中美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是两国社会内部的强大推动力使然,这是中美关系的一大特色。双边关系不能让美方主导,中方必须而且有能力大有作为。
我们看到,寄希望于中美两大国合作的人,既包括向往到对方国家学习交流的“90后”和“00后”,也包括上百万出生于中国、正在美国创业的中年人,还包括两国和世界上无数能从中美合作中获益的人群。今年97岁高龄、为开拓中美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基辛格和两国许多资深外交家及社会精英,仍然在为稳定双边关系而努力。
只要坚守上面所说的三条底线,遏止双边交往的全面破裂,中美关系能够重回正常轨道,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和机遇问题。1989年7月,在双边关系面临严重倒退的情况下,邓小平坚定不移地强调,“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同特朗普总统的会晤中指出:“只要本着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谱写中美关系新的历史篇章,中美两国一定能为人类美好未来做出新的贡献。”(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