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偏低,远低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本文依据供应和需求规律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不是简单的人为因素,而是我国单方面开放国内市场(包括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必然结果。历史上,上个世纪捌玖十年代盲目进口设备搞工业建设大跃进;1995年以后央行依据外汇储备发钞,导致外汇需求过多。资本项开放与优惠引进外资的影响相反,但外资收益消除了它们的影响,总体还是推动低人民币汇率。
一、引 言
按照央行前专家委员会成员余永定先生介绍[1],自2017年以来,央行就不再入市干预货币兑换交易,也就是说,汇率是由市场决定了。从央行每月公布的外汇储备来看,变动也很小,从最近2年多的外汇储备变化来看,从2018年1月外汇储备31614亿美元,到最新公布的2020年8月31646亿美元,仅增加0.1%,同样变动很小,从而提供了相当好的间接证明。虽然在此期间,我国外汇储备数量,按照公布的美元数字,也有一些变化,但其主要原因恐怕是储备的欧元等外汇因汇率变化和持有的比例变化而产生的。
在市场机制下,政府干预很少时,通常实际汇率应接近购买力平价汇率,也就是两国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之比决定[2]。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在两国市场上购买同一件商品,支付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应该相等,从而决定了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实际因运费差异等而略有不同。按照世界银行数据库公布的数据,2018和2019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汇率分别为4.1和4.2;而人民币实际汇率则从2018年3月底最高的1美元兑换6.26元,此后又很快降低到接近7,在最近两年,一直在7元左右波动,最低时,仅有7.19元。都远低于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本文用供应和需求规律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
二、当前人民币汇率严重偏低原因
1、开放贸易市场下的我方自由竞争与美方垄断销售
中国出口到美国产品,由于美国从未向中国开放零售市场,实际是美国商人直接到中国批发市场采购或直接和中国厂商洽谈,形成的中国产品出口价格,是国内企业相互竞争下的结果,如果它们高于美国的出厂价,包括加上远洋运费,美国商人就不会到中国采购,因此,中国的出口价格是自由竞争下的国内企业出厂价格,而不是国内的零售价格,而且明显低于美国的出厂价格。由于美国的出厂价格比零售价格低很多,因而又比美国的零售价格低很多。在这种市场机制下,即使是中国垄断世界市场供应的稀土,由于国内大量企业之间的竞争,稀土出口价格都成了白菜价。也就是说,中国对美出口价格,也就是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价格,都与两国市场上的零售价格无关。
而美国对中国销售产品,对于生产设备,基本是垄断企业生产,以垄断价格出售给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于消费品,同样是垄断销售,很多产品因美国企业实行歧视中国的政策,价格甚至长期高于美国国内,如微软软件、苹果手机等。因此,中国的美国消费商品进口价格,也就是美国商品出口到中国的价格,对应的不是美国的零售市场价格,而是享受美国垄断企业歧视性的零售价格,也就是高于美国的零售价格。由于美国企业垄断销售,对很多商品来说,我国国内并无参考的零售和批发价格。
用普通商品的零售价格为主估算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与真正的中美之间形成的市场汇率,其实是无关的,这是两国不平等的市场开放导致的。真正影响市场汇率的价格应是中国厂商相互竞争下的出厂价格,这是美国的进口价格和中国的出口价格;以及美国在中国的垄断销售价格,它往往高于美国市场的零售价格,这是中国的进口价格和美国的出口价格;其形成的汇率与依据两国零售市场形成的价格所估算的汇率,显然差异很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明显低于购买力平价汇率的主要因素。
2、西方资本家在中国投资收益
由于中国采用优惠外资政策,吸引外资投资,外资在中国投资收益很大,按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后面不再注明),2017-2019年外资投资收益分别为2906、3118和2570亿美元,这相当于在货币兑换市场,每年约让外国资本家获得2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兑换美元。相反,中国在国外投资收益很低,虽然我们对外投资资金,因每年贸易顺差带来的,比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资金多得多,例如,换取的美元等外汇,主要用来购买西方国债,由于国债利率常低于通货膨胀率,连保值都做不到,基本等于免费借给西方使用。这导致投入货币兑换市场的人民币过多,而美元过少,从而降低了人民币的兑换价格。外资在中国投资,更大的收益来自内部交易,抬高从美国进口商品包括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价格,从而将利润转移到国外,这也抬高了我国进口商品价格,进而压低了人民币汇率。
3、资本项开放与优惠引进外资影响
由于存在资本项开放,两国货币市场上的利率也会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和需求。多年来,中国市场上的人民币利率一直很高,这是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发行人民币都拿去换外汇,交给西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相反,美国市场上的美元利率则相对较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更是实行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市场上利率极低,基准利率长期接近0. 。在巨大的利率差别下,美国的货币倾向于从低利率的美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美国主流舆论对中国市场的丑化,引起美国资本家对进入中国市场上资金安全的疑虑,美国资本家很少直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而是投入香港等地市场,借助香港等地商人,间接进入中国市场;由于香港成为美元资金的主流通道,而香港的港币在大陆市场上地位与美元相近,也就屏蔽了借香港通道,通过资本项开放进入的美元资金,从而降低了资本项开放对美元汇率的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在资本项开放方面虽然有限制,但更多的是实行优惠引进外资政策,促进美元资金的流入,实际也是如此。每年都有大量资本项资金流入,包括直接投资,我国每年都是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一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它们都是增加美元供应(实际很大部分是通过港币进入内地),从而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的。但近年来每年外资投资收益,常常远大于投资资金,例如,2017-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1310、1350和1381亿美元,对比外资汇到国外的收益分别为2906、3118和2570亿美元,不到外资每年利润一半,等于外资不但没有实际投资,还每年拿走1000-2000亿美元利润。因此,如今的实际效果反而相反,外资不是增加外汇供应,而是拿走减少外汇供应,都充分说明,优惠引进外资政策,是免费奉送经济利益给美国和西方资本家,而且推动人民币汇率下降。考虑我国对外投资收益的返回,最近三年达到了每年2000亿美元水平,则实际上增加了外汇兑换市场的外汇供应,推动人民币汇率走高。但与贸易顺差相比,投资收益项还很低,不到五分之一,而且被外资汇出收益所抵消,影响较小。
对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由于加入到西方经济体系中,经济上对外依赖严重,很多国家开放资本项就变成了将货币兑换主权交给西方资本家,让美国金融大鳄制造金融洗劫,导致外汇市场崩溃,进而引发一场经济灾难,这已经在过去几十个国家发生过。
三、历史上形成低人民币汇率原因
从历史来看,1980年初,人民币汇率还与购买力平价汇率相当。如今人民币汇率比购买力评价汇率低得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形成并逐渐演变到如今的汇率。最初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多次制定和执行庞大的进口设备计划,导致对美元的需求增长过快,而出口并不能很快增长,致使美元等外汇供应严重不足。政府于是降低人民币汇率,推动出口,以便换取足够外汇用于进口设备,这是过分借助进口设备搞建设,导致市场压力下的必然应对措施。
文革后,我国很快制定了庞大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主要依赖进口设备发展工业。此前1973年1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建议在3至5年内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通称“四三方案”[3], 当时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主要包括化肥、化纤、石化和电厂等,解决粮食生产和布匹供应等问题,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到1979年完成进口,实际进口支出39.6亿美元,到1982年才全部投产,平均每个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8个月,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1977年7月开始酝酿的庞大发展计划,最终变成进口规模高达800亿美元的疯狂计划,后人称之为洋跃进[4]。仅在1978年就签订22个项目合同,进口78亿美元设备。到1979年初,就遭遇外汇不足的困境,难以继续执行,不得不进行调整。当时人民币还是我国对外贸易主要结算货币,加上从国外借贷高达16%利率的外债,筹集了51亿美元外汇用于进口。即使1979年就开始调整计划,很多项目已经开工,进口额从1977年72亿美元猛增到1980年196亿美元,1979和1980年贸易逆差分别高达20.1和19.0亿美元,外汇储备变成-13亿美元。当时美国还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1980年和1981年通货膨胀率都超过10%,如按黄金价格计算,则从1979年初每盎司200美元增长到1980年最高时850美元,平均每年上涨超过100%。然而,人民币汇率不但没有象此前逐步升值,反而从1980年最高时1美元兑换1.44元降低到1980年底兑换1.86元,几乎下降30%。这是1979年8月试行贸易内部结算价的结果,大幅度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其目的是增加出口和外汇,用于进口设备。当时估算,我国出口1美元商品,平均成本为2.4元,按照外汇牌价,只能得到1.5元,亏本0.90元左右,不利于出口。而根据消费品物价估算,1美元仅等于0.80元,反而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0.70元。试行办法采用内部结算价1美元兑换2.8元人民币,就可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了。事实上,在试行办法之前,即使人民币汇率很高,国内很多企业出口产品仍是有利可图的,只是国内为增加进口提供外汇,扩大了一些没有利润产品出口,才使得出口总体亏本。
1978年初开始执行的洋跃进,计划十年进口800亿美元设备搞建设,比5年前的四三计划差不多增加了20倍。为了筹集外汇,不得不调低人民币汇率,还有使用财政资金补贴出口,扩大出口产品范围;甚至为增加外汇,到西方借利率高达16%的外债,到1979年就无法继续了。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各地又多次大量引进生产线,据有关部门统计[5],到八十年代末,仅彩电生产线就引进114条;化纤地毯生产线55条,面食生产线120条,电冰箱洗衣机生产线100多条。大量重复引进生产线,很多生产线都没有市场,更不能出口创汇,用于偿还进口支出,导致外债规模年年扩大,还贷压力年年增长,压低汇率,增加出口获得外汇,就成为当时的主要手段。甚至采用双重汇率推动出口,还长期用财政收入补贴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如上图所示,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到的1980年到1995年间的人民币历年汇率变化率和进口设备支出的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1981年进口设备额增长14.6%,是1978年开始的洋跃进计划的余波,加上当时美元大贬值,按照黄金或石油价格计算,都贬值好几倍,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涨较小;到1983年基本稳定,但当年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进口设备,到1985年进口162.4亿美元,是1982年5.1倍,为此不得不在同期大幅度降低汇率,1美元对人民币从1983年1.98元跳到1986年3.45元,贬值43%。1988到1989年的进口增长幅度较小,加上当时西方经济封锁,人民币仅在1990年进行了较大幅度贬值。此后的南巡大跃进,1992和1993年平均进口设备都增长超过50%,进而在1994年贬值人民币约50%,当年人民币平均汇率达到历史最低点,1美元兑换人民币8.62元。
另一方面,当时还放开了消费品进口,仅1985年就进口10.6万辆小轿车和10多万辆面包车,花费29.5亿美元。相比十二年前的43计划,准备十年进口43亿美元设备建设工业项目,可谓是消费品进口大跃进了。还大量进口各种消费品,如1988年仅进口香烟、饮料就花费3.5亿美元;进口电视机电冰箱又用汇4亿美元;甚至进口化妆品和服装。
为了增加出口偿还进口用汇,不得不降低汇率扩大出口产品,将国内很多紧缺产品和原材料都强行出口,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例如,1987年我国为偿还到期外债46亿美元,出口国内市场紧缺的活猪300多万头,猪肉十万吨;钢材2万多吨、铝材2万多吨,煤炭1353万吨,原油2723万吨;导致国内很多厂家原料不足,生产困难,带来国内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上涨,反过来又推动降低汇率,从而在八十年代,形成持续不断的人民币汇率下降。
1995年以来,我国通过法律禁止央行发行货币直接借给本国政府,央行改以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6],持续20年。按照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女士的总结,就是央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也就是说,央行需要外汇才能增印人民币,而且收购外汇,使用的是增印的人民币,不能增加外汇储备,就不能增发人民币。央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周其仁教授解释说,被动者,由不得你也,究竟有多少外汇流进中国,究竟央行为购汇要担负多大的基础货币负债(就是增发人民币),再也不是央行“主动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央行购买外汇是什么价,就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却大力推行市场化,将住房、教育、医疗等推到市场,增加货币需求,从而需要更多地增加外汇储备。这等于大幅度增加外汇需求,导致外汇紧缺,价格上升,从而严重偏离平衡汇率,使得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平衡汇率。这个政策实际开始时间是1993年,开始大量增加外汇储备,用于增发人民币,也是当时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由于央行依据外汇发钞,增发人民币都拿去换外汇,交给西方资本家,等于将大量经济资源免费送给西方,也是西方通过投资获利的主要来源,是货币兑换市场人民币供应偏多的重要来源,是造成低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但此后,政府不再主动印钞推动国内厂商的大规模投入和进口国外设备的项目,消除了盲目投资带来影响,加上当时人民币汇率已经调低到仅相当于购买力平价汇率五分之一,使人民币汇率反而趋向稳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反而逐步上涨了。
四、总结和讨论:导致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政策是错误的
我国低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单方面对美国和西方开放市场,这是我国主流经济界盲目迷信和执行美国推销的自由主义理论的结果。虽然美国和西方鼓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但它们对外贸易,很少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尤其是对非同盟国家,而是通过行业协会协调,制定统一的垄断价格,甚至通过军事压力,逼迫对方压低价格。抗战时,美国曾经借助中国抗日压力,将中国销售给美国的钨矿价格压低到不到葡萄牙出口价格三分之一[7],远低于实际钨矿生产成本,致使民国政府不得不大量补贴生产,致使抗战财政状况日趋恶化。
在毛泽东时代,当时中国建立对外贸易部,统一收购国内产品,对外销售,统一收集国内厂商需求,在国外采购进口。销售到国外的产品价格,是根据外方市场价格制定的,而不是让外方吸引我方企业自由竞争确定的价格。我方进口,则是吸引西方各国相互竞争,确定价格。当时美国不承认新中国,对中国大陆进行经济封锁,很少与中国大陆进行贸易。例如,1966年底日本与欧洲复合肥协会私下达成口头协议,瓜分中国氮肥市场,预计约80万吨,当时的市场价格约48美元,它们制定底线价格为每吨硫铵为43美元,但中国在第二年采购320万吨,实际价格仅为34美元[8]。
西方不仅一国内部合作,而且各国合作协调,上面所说化肥出口就是一例,西方各国成立欧洲复合肥协会统一对外制定价格,妄图以垄断销售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我们只有针锋相对,垄断国内市场,不准外资进入,加上统一进口,才能打破西方垄断市场下的垄断利润。但在改开时代,我们反而不仅取消了对外的统一进口,而是让国内企业相互竞争,甚至让西方资本家直接进入我国市场,包括零售市场,实现对普通消费者的垄断销售,获取垄断利润。这本是旧中国时代西方侵略中国,要求中国单方面开放的主要条款之一。
从历史来看,美国在十九世纪工业大发展时期,一直实行的是高关税的市场保护政策,关税税率高达50%左右,从未低于20%[9]。一战后,威尔逊政府虽然对外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就实际来看,美国允许西方国家投资和贸易,但外国投资者和贸易战很难成为市场主流,除了少数被美国控制的国家,如日本外,很难对美国经济发生很大影响。美国只是允许外企在美国的象征性存在[10],而不是允许对美国经济产生明显影响,这是美国侵占他国经济主权的需要。美国对待我国中兴和华为的限制,就是鲜明的例子。美国在金融业的开放也是类似的情况。虽然人们可以在美国唐人街的个体户手里零星兑换人民币为美元,但美国主导美国金融的大银行不参与人民币兑换,人民币也就难以在美国兑换美元了,从而在事实上限制了美元可兑换人民币和对中国的金融开放。
另一方面,贸易的目的本是进口国内需要的物资,不是为了换取西方的货币。其基本原则是保持贸易平衡,这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2],也是德国政府制定的四大经济目标之一[11]。就是要求既不形成很大的贸易顺差,也不形成很大的贸易逆差。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由于西方国家不接受这些国家的货币,这些国家就无法形成贸易逆差,除非在短期内大量从西方贷款。就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尤其是美国能够维持庞大贸易逆差,其主要原因,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愿意大量储备美元的结果。这并非什么经济规律要求,而是各国主流经济界大量充斥美国培养的经济学家,迷信西方的误导理论,主动实施的结果,尤其是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要求储备大量外汇。
在毛泽东时代,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敌视,中国基本不使用美元结算,也很少储备美元,仍然能够参加国际贸易,而且贸易占国民产值比例达到10%左右,并不比美日等西方典型国家低多少。实际上,当时中国积极推动使用人民币结算,到七十年代初,大部分国际贸易都使用人民币结算了[12]。如今美国工业生产,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一半左右,反而用美元结算,就是我们主动接受美元的结果。
市场经济下,一国市场上必然需要民间储备大量货币,以供日常交易所需。在纸币时代,政府通过武力限制他国货币进入,可以自行印钞进入市场,让本国纸币占领市场,从而无偿获得大量资金。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都需要给国内市场增加货币,从而让政府可以每年免费获得这种资金,也就是经济学教科书中常说的铸币税。但是,如果政府储备大量外国货币,就相当于拿增发的本国货币换取外国货币,将发行的本国货币交给他国,让他国占有本国的货币主权和铸币税。就中国最近20年历史来看,西方无偿占有的中国基础货币20多万亿,平均每年都超过1万亿。
对于少数霸权和殖民国家,通过侵占他国经济主权,剥削他国,更重要的手段是在贸易上,就是可以实现高货币汇率下的低价进口,虽然会出现贸易逆差,但在国际收支上,仍可能是平衡的,因为他们侵占经济主权所获得的收益,就可以平衡贸易逆差。也可能出现收支不平衡,原因是他国有意增加该国货币储备,如增加储备美元,导致外汇收支不平衡,也可能是开放投资导致的。这对美国都是十分有利的,实现了印美元,就可以“买”回他国产品和各种经济资源的目标,这实际上等于让美国无偿占有了该国货币主权。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宣传为美元霸权的结果,实则是该国自愿将货币主权交给美国的结果。市场经济,本是通过市场自愿交易的经济,没有自愿,美国精英怎么可能拿美元换来大量物资?现在美国能实现印美元购买某国产品,其根本原因是该国自愿拿产品换美元,让出货币主权。
相反,美国和西方从不主动让他国占有它们的货币主权。各国主要储备黄金,从不大量储备外币。例如,整个欧盟储备的外汇,不到中国十五分之一;美国储备的外汇,仅略多于中国外汇储备百分之一,而且他们主要通过货币互换获得,从不储备战略对手,包括人民币或俄国货币。二战时,当时英镑还是公认的“国际货币”,但美国从不同意英国人用英镑购买美国的军火,在英国人花光了黄金等铸币后,就不得不靠出卖和租借殖民地,后来发展到从美国贷款美元等方式,换取美国的军火,形成的还贷压力,反过来推动美元汇率高估,从而有利于美国对其盟友的财富掠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借助战时形成的高美元汇率,加上战后给西方提供军事防卫,要求西方各国提供黄金和美元建立黄金库[13],共同维护美元高汇率,从西方国家低价进口物资,支持越南战争,却给西方各国带来了严重通货膨胀,各国市场经济岌岌可危。西方一直要求美国降低美元汇率,消灭贸易逆差,到1971年5月初,西方各国不顾美国的军事威胁,干脆停止兑换美元[14],使美元退出了西方各国对外贸易结算,从而终止了美国使用美元,从西方盟国进口物资。此后十年,美国就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黄金或石油价格都上涨了25倍至多,平均每年上涨38%,美国不得不调低了美元汇率。
市场经济下,采用美元高汇率,是美国实现贸易逆差,也就是拿美元购买他国物资的基本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如果某国还让美国占有了其他经济主权,从而获利,如开放零售市场或开放投资,让美国资本家占领获利,就不得不调低货币汇率,才能实行与美国的收支平衡。另一方面,如果一国主动增加美元储备,就等于让美国占有货币主权,也就必然要求调低本国的货币汇率,才能在市场经济下实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政府动用财政收入兑换美元大量进口某些物资,就可能需要调低汇率,才能增加出口,获得更多进口所需要的美元。战争时期,需要大量进口军火,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单方面开放国内市场,包括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的结果。历史上捌玖十年代是盲目进口设备搞工业建设以及1995年以后央行依据外汇储备发钞需要大量储备外汇等因素。限制资本项开放与优惠引进外资的影响相反,由于优惠引进外资力度大,效果更大,总体效果还是推动人民币汇率下降。本文分析表明,历史上形成的低人民币汇率,主导的因素还是错误政策带来的市场压力,还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单纯指责政府人为降低人民币汇率,并不能解决问题。否则必然导致贸易失衡和国际收支失衡,使得对外依赖非常严重的经济因缺少外汇,不能进口物资而陷入崩溃的危险。然而,低人民币汇率是给我国带来最大损失的一项政策[15],也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根源,我们应早日清除导致低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但我国央行2020年大发央票,仅5-8月就发行2256亿央票,回收基础货币,防止物价上涨,却不敢用外汇回收基础货币,恐怕是害怕汇率增加带来的出口减少,加重生产过剩。但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恐怕和央行的意图是相反的。压低人民币汇率,增加贸易顺差,是减少国内市场物资供应,加上进口产品价格增加,从而在两方面推动物价上涨,而且物价上涨导致人民币购买力下降,生产过剩一样增加。而调高人民币汇率,就会减少贸易逆差,减少财富损失,增加国内市场供应;而且降低进口产品物价,从而在两方面消除物价上涨因素,才是解决物价上涨问题的最佳办法。生产过剩的根本解决办法,是提供劳动者收入,增加国内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永定. 观察者网专访余永定:如果连“破7”都担心,人民币谈何国际化 https://www.guancha.cn/YuYongDing/2018_11_01_477876.shtml. 2018 2018-11-01 16:53:18 2020.10.9].
2.保罗克鲁格曼 and 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 国际经济学. 1998,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 471,505.
3.陈冠任编著, 治国录 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 4. 2014: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p. 1270-1276.
4.韩钢, 华国锋的功过若干史实:被斥“洋跃进”(上). 晚霞, 2011(20): p. 48-50.
5.桑建臣等主编, 企业涉外经济. 1995: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p. 326.
6.周其仁, 汇率评论之十六: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经济观察报 2010年8月16日,http://zhouqiren.org/archives/979.html;收录在《货币的教训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另参考:央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的官方证据 - 黄卫东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78174.html. 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出版. p. 46--51;
7.吴太昌, 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活动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6(03): p. 119-134.
8.金点强, 中国智破西方化肥垄断.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08.
9.Hudson, M., 保护主义: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贾根良等译). 2010,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贾根良, 美国在经济崛起之前为什么排斥外国直接投资?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10(02): p. 23-26.
11.周弘,(德)荣根著, 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 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 59.
12.中国银行行史编辑委员会编著, 中国银行行史 1949-1992年 上. 2001: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p. 396-417.
13.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写作小组编, 美元霸权地位的垮台. 1972: 北京:商务印书馆. p. 41.
14.美联社哀叹:美元在欧洲已成了按汇率没人要的货币,https://ckxx.online/read-htm-tid-138361.html, in 参考消息,1971.05.07. 1971.
15.曹雷 and 程恩富, 加快向充分自主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参考:低人民币汇率使我们每年损失超万亿美元 - 黄卫东 - 草根网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27&articleId=18778.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