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胡新民:广为国内文丐诋毁的《论持久战》在国际上收获了怎样的评价?

2021-07-16 09:27:54  来源: 淮左徐郎   作者:胡新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开篇中就写道:“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是的,当时肯定有很多人说起过持久战,但是,不能因为仅仅说过就可以与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一比高低甚至还断言有所超越了。

  近些年来,国内某些人的有关评论令人遗憾

  在国内,近年来有些专家学者对于《论持久战》(一下简称《论》)的评论误导了读者。

  事实果真如此吗?那下面这些内容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内容难道不是阐明“空间、时间、小胜、大胜之间的关系”吗?至于蒋介石实行的“持久战”是怎么回事,就没有必要在本文详细讨论了。笔者只想顺便说一点,毛主席的《论》是建立在“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术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和“兵民是胜利之本”等等。而蒋介石他们往往把持久战看作是被动挨打,或是一线一线地顶,或是专守防御,固守孤城,不主动周旋寻机主动出击,结果对日军杀伤力并不大,而自身溃退造成的损失竟比战斗的损失大得多,例如蒋介石亲自指挥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就是典型的例子。当然这也与蒋介石当时过于指望九国公约国开会和德国的调停分不开的。总之,蒋介石的“持久战”的最大特色是消极防御。因此,有位军事家的评价很中肯:“蒋介石消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影响了八年抗战的整个进程。”

  是的,当时肯定有很多人说起过持久战,甚至包括某些未成年人。但是,不能因为只是仅仅说过就可以与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一比高低甚至还断言有所超越了。

  《论持久战》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1935年的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得以参与军事指挥,但大家对他的地位和权威的认识并非那么明确和固定,因此后来邓小平说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如果仔细回顾历史就可以发现,这个“逐步形成”的重要节点是在《论》发表以后。

  1941年10月8日,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组织部长的陈云在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发言说:“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因为长征中遵义会议后的行动方针是毛泽东出的主意。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毛泽东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王明回国后自以为政治上高明,对中央不尊重,犯了许多错误。我素来对王明是尊重的,但对他武汉时期的许多做法不同意。”

  “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在他的回忆录里有很生动的全景式的描述。他说:“《论持久战》的发表,使毛泽东赢得了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五体投地的赞许、佩服甚至崇拜,从而最终确立了在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论持久战》的发表,毛泽东以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娴熟应用和对抗日战争的透彻分析,征服了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心。全党感到十多年曲折的历史,终于锻炼并筛选出自己的领袖。这种感情上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的认同与拥戴,与一般的组织安排绝不可同日而语。”

  《论》虽然不是毛泽东著作中第一篇被译为外文的作品,但特别之处是毛主席亲自为其写了序言。据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记载,《论》发表后不久,周恩来就从武汉寄到香港,委托宋庆龄找人翻译成英文在海外发行。爱泼斯坦等人参加了翻译工作。

图片

  邵洵美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当时他以美国人项美丽(Emily.Hahn)的名义在上海出版了宣传抗日的英文杂志《公正评论》(Candid Comment)。经过邵洵美和杨刚共同努力,《论》的英文稿终于完成。完成后即分4次在《公正评论》上连载,从1938年11月1日第三期到1939年2月9日第六期。正文前有段编者按,译成中文是:“近十年来中国出版的书中,没有别的书比这本书更能引起大家注意了。文章之大部分为作者在战前所写。它不仅仅预示着战争在威胁着我们,而且这预言乃至种种情节都惊人地得到了证实。中国每个有识之士都熟悉这本书,但还是在这个连载中它才首次以英文出现。”邵绡红的文章还提供了杂志的封面和文章首页的影印图片。后来邵洵美又设法出版了单行本,单行本有毛主席写的序言。

  《论持久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超乎想象

  关于《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多年来有不少文章有论述,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如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等人对《论》的重视。这些都是年代已久的事例。

  由此可以看出,《论》作为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主要篇章,在国际上有着深远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进入新世纪以后,外国学者对毛泽东生平业绩研究的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愈加走向深入、客观和历史地研究毛泽东。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中国问题专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瑞贝卡.卡尔女士2010年的《毛泽东与20世纪的世界中的中国简史》,中文译本为《毛泽东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作者在中国生活20余年,亲历改革开放后中国各种变化,她的这部著作融合了中外各种观点,结合世界时代大背景以及毛泽东研究最新成果,阐述和揭示了一位20世纪伟人与中国百多年来历史变革与转型的深层内在逻辑关系。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专门为《论》写了一节,题目就是《论持久战》,这是以往的毛泽东传记中所没有的。

  在这节中,作者首先介绍了《论》问世的背景,她写道:

  “1938年5月,毛泽东为延安党员干部开设著名的《论持久战》讲座时,中国军队已经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国民党依然坚持它的‘以土地换时间’的逃跑政策......也没有其他国家站出来帮助中国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毛泽东提出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救中国,中国人只有打持久战才能保卫祖国。”

  作者进一步指出:

  “毛泽东主张,保证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在各个斗争阶段认清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和地形迥异的不同地域,游击战指挥者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能意识到如何作战对当时的地形最有利,或是融入到当地的居民当中,化整为零。因此,持久战并不是一个集中制定好的蓝图规划。它只是一个全盘作战的策略......他的这种素养是建立在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基础之上的。”

  作者分析得特别深刻之处是她认为:

  “更重要的是,正确的认识取决于毛泽东所说的‘政治’。毛泽东独到的政治见解与他要创立一种文化的革命和一种革命的文化的想法息息相关。这一思想也是持久战理论的中心。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政治工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政治能够通过激发人民大众,改变他们生活常态的意识和决心,从而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然后,作者把这个“持久战理论的中心”归纳为“群众路线”。现在看看党中央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不能不感觉到毛主席《论持久战》的长盛不衰的影响力。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