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郭松民: 反思“李云迪现象”

2021-10-24 15:00:28  来源: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作者:郭松民
点击: 8227    评论: 16 (查看) 字体: / /

  对待西方的一切,正确的态度仍然是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

  01

  10月21日晚,警方发布消息,李某迪涉嫌嫖娼被依法行政拘留。虽未点出名字,但大家马上就明白了,“李某迪”就是“国际钢琴家”李云迪。 李云迪这次“失足”,后果是惨烈的。

  中国音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消了李云迪会员资格,中演协也雷厉风行地宣布对李云迪进行从业抵制,四川音乐学院不旋踵之间就摘掉了李云迪钢琴工作室牌匾,商务合同也相继解约,未来李云迪还可能面对天价索赔。 “李云迪涉嫌嫖娼”也成了萧瑟秋风中互联网上的一个热门“大瓜”。相关新闻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和百度热搜前两名,一夜之间,昔日万众倾慕的“钢琴王子”变成了人人笑骂的“劣迹艺人”,以至于有人开始心疼他“挂着牌子在互联网上游街”了。

  在我看来,除了他的“明星效应”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在许多人的心目,总觉得钢琴是一种相当阳春白雪的艺术,钢琴家总是和高贵、优雅、诗意、品味、贵族气质,甚至高尚情操等等联系在一起。嫖娼是薛X子之类滚刀肉式的人物才干的事,国际钢琴家怎么可能会去嫖娼呢? 所以,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关注,不仅有震惊、困惑等因素,也隐隐有难以启齿的“受了伤害”的因素。 李云迪的真实品行、艺术成就,与他在这次出事之前社会给予他的过多荣耀与地位,公众对他过于热烈的追捧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在李云迪已经光环尽失的今天,我们理当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02

  李云迪成名,是2000年10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金奖,为自己赢得了“国际钢琴家”的头衔。 几个月后,年仅18岁的李云迪就登上了被亿万人收看的央视春晚舞台,很快又参加了元宵节联欢晚会。 从此之后,幸运之门就为他打开了。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他可谓顺风顺水,捞金无数,也为自己收获了许许多多“委员”的头衔,还做起了音乐学院的副院长。 这里一个始终没有引起重视的事实是,李云迪擅长的是西方古典音乐,而在中国,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相当薄弱,真正热爱并且通晓西方古典音乐的人并不多,从任何意义上说都是小众。

  这就意味着,李云迪之大受追捧,主要还是源于一种大众在潜意识中把西方文化视为“更高级、更文明”的心理,而并非真正源于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热爱。

  不客气地说,这还是一种文化殖民化的心理。追捧李云迪,并非是追捧他演绎的西方古典音乐,而是追捧他身上携带的“西方文明”光环。 这是一个泡沫,李云迪这次的陨落,不过戳破了这一泡沫而已。 面对这一现实是令人尴尬的,但我们必须对李云迪现象进行反思,并通过反思清除意识深处的殖民化思维,否则就难以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

  03

  行文至此,有人也许要指责我反对学习、吸收西方文化了。 这是不对的。 我并不反对学习、吸收西方文化了,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国要创造出21世纪的新文明,就必须借鉴、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

  我所反对的,是把文化和文明分出等级,同时把西方文化、西方文明置于第一等级,纳头便拜。 对待西方的一切,正确的态度仍然是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总之,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要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奴役、被统治。

  经历了李云迪事件之后,那些喜欢钢琴和西方古典音乐的人当然可以继续喜欢,那些对这些无感或不喜欢的人也不再因此自惭形秽,更不会为了证明自己有品位而去追捧“国际钢琴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对待西方的一切,正确的态度仍然是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总之,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要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奴役、被统治。
0条回复
赞同!
0条回复
只有靠它们才能战胜西方的那些资本主义文化。总之,文化,文艺中是包含严重的政治内容的。从这个方面看,哪一种是先进文化,哪一种是落后文化。谁能够战胜谁,谁更有生命力的问题,是一目了然了。因此,现在中国人总是宣传传统文化,想靠它来战胜资本主义文化,但是屡屡吃败仗。就是这个原因。用落后是封建文化,怎么能够战胜进步的资本主义文化呢?而只有更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战胜资本主义文化。
0条回复
另一方面还有西方文化的音乐,背景等等形式,把二者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文艺的表现形式。如中国的那个钢琴伴唱《红灯记》把西方的钢琴与中国传统戏剧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成果的标志。还有这些文艺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公”的观念。宣传公有的,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主要人物也是工农兵。这样当然会大受中国老百姓的欢迎了。这些东西,都是属于社会主义文化。是属于先进的文化。
0条回复
因为,封建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落后的制度。而想战胜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东西,应该是社会主义文化。中国那些样板戏,中国的红歌等等。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先进的制度,因此,相对应的文化也是更先进的文化。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政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新文化。如中国的样板戏,一方面有传统文化的唱念做打。
0条回复
而现在中国搞市场经济,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的东西,包括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音乐,服装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资本主义文化,如那些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是那些什么董事长,总经理,公子,少爷之类的人物,主题也都是什么民主,自由,人权,爱情之类资产阶级观念。把它们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比较。中国的传统文化属于封建文化,而西方的这些文化,属于资本主义文化。用封建文化去对付资本主义文化,
0条回复
它们与他们相对应的那个时代,也是有先进落后的传承关系的。我们现在从政治的角度认真的来研究一下它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与中国那个时代的相对应“封建文化”。如有代表性的形式-京剧,其作品中主要表现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什么《穆桂英挂帅》《野猪林》《将相和》等等,反映都是封建社会内容。这些内容拿到现在来演,当然没有人看啦。还有那些服装,音乐,脸谱等等的东西,都带有那个的时代痕迹
0条回复
现在人们普遍的排斥政治的作用,对于东西方文化,如果不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还真的弄不清楚。中国人在西方文化面前,为什么总是打败仗。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完全排斥。这些都是不应该有的态度,毛主席曾经制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始终得不到认真的贯彻。文艺与政治有什么渊源呢。其实文艺中是有“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区别的。它们都是相对应一个时代的精神产品。
0条回复
见解很深刻。
0条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