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胡懋仁:社会主义集体化是乡村振兴唯一可行的正确道路

2021-12-22 10:57:12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胡懋仁
点击: 3579    评论: 8 (查看) 字体: / /

1.webp (17).jpg

  多年前,曾经有一种观点,在当时还是有点影响的。这种观点是说,旧中国太落后,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所以,中国不应该走革命的道路,而应该走改良的道路,而这种改良,就是希望能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道路。

  今天来看,这种观点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把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与世界资本主义隔绝的社会。似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怪物。在这种观点看来,世界上要么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世界,要么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他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都不能算是一种成熟的社会。

  说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成熟,或者有些道理。但把殖民地半殖民地说成是一种单独的第三种社会,则是不准确的。即便是在二战之后,世界的两大阵营中,一个是社会主义,另一个是资本主义。而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其实都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就是这样一个隶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尝试着想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道路但未能成功的一种结果。至于中国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路为什么没有成功,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讲得很清楚。帝国主义是先生,中国是学生。中国想学着走先生的道路,但是先生总是欺负学生。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那时称为列强,是根本不允许中国走上一条发达资本主义道路的。而且,作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阵营,他们并不需要在世界上多出现一些来自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只是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对手。这对他们是不喜欢的。他们喜欢的是那些被奴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永远是他们的奴隶,他们就永远处在人类食物链的高端,总是不费什么劲,就吃香喝辣。那日子过得多舒服呀!

  因此,中国革命的爆发,固然是因为中国落后,更是因为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负,而且中国的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勾结起来,一起来欺负中国的劳动人民。所以,有压迫就有反抗,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天理。

  有人还说,中国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发达,因此中国革命没有成熟的革命条件。因为按照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只有生产力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会爆发革命。这样的人,真的不懂马列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从生产力状态来说,中国确实是很落后的。但这种落后是一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落后,不是原始生产方式的落后。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落后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后来再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结果。而这样的压迫极大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什么叫生产力?这里不讨论教科书中的定义,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劳动者,而且是有着生产积极性的劳动者。有了劳动者,但没有生产积极性,这样的劳动力不可能形成有生气的生产力。

  而旧中国,就是因为生产力受到严重的阻碍,劳动者没有生产积极性,所以旧中国的社会整体的发展就极为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真正解放生产力,就必须打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于是革命的爆发就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确实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特别是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民获得土地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势力占有的大量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拥有了日思夜想的土地,自然就产生了高涨的生产积极性。

  然而,农民只是分得了土地,但由于农业整体生产力还是很落后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得了土地的农民因为生产分散,依然是小农经济,所以面对类似于自然灾害、劳动力的缺乏、家庭成员患病等困难,他们手中的土地很容易会被他们售卖出去。如果这样的情况任其自然发生和发展,农民中的贫富差距将会很快出现,而且会使贫富差距愈演愈烈。

  这就有了在五十年代,在中国的一些农村,一些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决定把农民组织起来,不能让分得了土地的农民再次成为失地或者无地的贫苦农民。如果这种情况任其发展,那么中国革命还有什么意义,获得了解放的生产力是不是会被再度束缚起来?因此,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这是中国农民中的一些先进分子的选择,从而就发展成为中国大多数农民的选择。

  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自然灾害,由于经济困难,由于我们有些人思想冒进,使我们的集体化农业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在这样的情况下,是要解决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其中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方式,还是干脆取消集体经济,就成为某种争论的焦点。或许在某些人看起来,直接取消集体经济,对于克服那时的困难可能会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事实证明,这种暂时的仿佛是立竿见影的做法,最终还是会害了中国的农业,害了中国的大多数农民。

  从南街村到塘约村,从毕节市再到烟台市,中国农村已经越来越鲜明地展示出中国农业走上集体化道路的巨大优势。而且这个势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得到扩展,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也有种观点,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资本走进农村,把资本注入农业,就可以解决乡村脱贫的问题,甚至能够解决乡村振兴的问题。这种观点不过是要把中国农村变成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基地,而这种做法最终将会损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样的做法不仅是不可行的,而且是一种破坏中国生产力的倒行逆施。从实际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的效果,如果说有什么积极意义,那么这种积极意义是极为有限的,但如果说起消极影响来,那就是流恶无尽。

  要走向中国的乡村振兴,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是唯一可行的而且是正确的道路。大量的事实已经展示在我们面前。任何犹豫和徬徨都将无济于事。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社会主义集体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经济改革。
0条回复
总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人们总是说,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其实真正的生产力是农业机械,而承包制正是破坏了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因此是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只有集体经济,才能能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因此集体经济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出路。原因就在这里。人们总是抱怨说集体经济人们干活没有积极性。退一步说,即使没有积极性,也比农民的手工工具效率高。如现在的麦收。
0条回复
但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是在大片的土地上,它才能大规模的发挥作用。而中国基本的特点就是,人口多,土地少。小农经济盛行。面对这种形势,即使有了农业机械,它们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为了适应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的生产,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这样人民公社就应运而生。它能够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土地连接成大片。这样农业机械化就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了。可见,当时的人民公社制度,是适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的。
0条回复
劳动工具的完善程度,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标志。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一个劳动工具的不懂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新中国也不例外。而且生产力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的。如农村的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等。都是没有阶级性的。在世界上不管哪里有,谁有,都是直接引进来使用的。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于这些先进的农具引进来以后,如何叫它们发挥作用,也就是成了问题。这些先进的农具,基本的特点就效率高,速度快。
0条回复
衡量哪个要素最重要的标志是劳动生产率。即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或者产值如每小时,每天,每年等等。在三要素中如果我们改变劳动者,如割麦子,我们千方百计的提高他们的素质,或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大。如果我们改变生产工具,把使用的镰刀,变成收割机。那么劳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会是几倍,几十倍。可见劳动工具的改变,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是远远大于劳动力的作用的。因此,人们说的
0条回复
到了这种时候,就突破了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范畴,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的阶段。对此,在党内出现一些争论。有人说:“现在农村这么落后的生产力,搞社会主义是不是有些太块了。”对于什么是生产力,在理论界有许多的争论。在这里有必要稍微的多说一点、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力,生产工具与原料。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呢?现在大量的人都说是劳动者。因为它是发挥主动的作用,而劳动工具则是被动作用。其实这种说法是错的
0条回复
结果发现在农村中,那些比较富裕的,有劳动力的家庭,很快就发展起来了。而那些比较贫穷,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把土地都给卖了,然后再给那些有土地的农户去打工。这样用产生了新的地主与贫农。这样中国土地革命不就白搞了吗?为了不叫这种形式在继续蔓延。共产党提出了:“吧农民组织起来”来的号召。实行相互组,来弥补这种缺陷。这种农民组织,越来越大,形成了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最后发展到人民公社。
0条回复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搞了土地革命。把地主的土地分给了农民。这就是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因此是一种共产党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49年以后,这种方式在全中国推广了。可是后来,共产党的工作队到农村去考察。发现,农村的集市上大量的售卖着有些,粮食,农具,衣物等等东西,还有些农民把土地都卖了。工作队的队员问他们;“为什么把这些东西都卖了,农业生产怎么办?”农民说:“没有办法等着钱用。”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