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王立华:关于公有制占比数据的一个修改与补充

2022-03-23 10:25:44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王立华
点击: 6033    评论: 11 (查看) 字体: / /

  【2018年9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考察。他强调,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的说法、论调都是错误的、片面的。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点毫不动摇。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源自:新华社)】

  本人近日发表的文章(详见【附录】)中,在论述公有制主体地位时,有一段就业人员对比。原文如下:

  “2020年底,全国就业人员共75064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17039万人,私营单位就业人员58025万人。从就业数量看,尽管非私营单位2020年比2012年增加了13.61%,仍不到总数1/4,不占主体地位。”

  文章发出后,有同志指正说: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城镇非私营单位”不全是公有单位,包括外商和港澳台商企业,还有大量私有股份制企业。

  查阅年鉴的统计指标解释,果然如他所说。自己把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当成公有单位就业人员,实属误读。然而,明明企业财产私有,却不叫私营单位,竟然被列入非私营单位,真是让人不好理解!减去这类私有的“非私营单位”,公有单位就业人员占比就更少了。

  在国家统计资料中,国有和集体单位有就业人员数据,还有股份合作单位有数据,这是一种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算作公有单位的类型。国有和集体控股单位没有完整的就业人员数据,所以计算公有单位数据,只能把这三类单位就业人员相加。现将修正后的基本情况陈述如下:

  一、公有单位就业人员不到总数的1/10

  2020年,全国就业人员共75064万人,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17039万人。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5563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271万人,股份合作单位就业人员69万人。公有单位就业人员共5903万人,是2020年全部就业人员的7.86%,占总数不到1/10,完全不是主体地位。

  2020年,全国私营单位就业人员58025万人,港澳台商投资单位1159万人,外商投资单位1216万人,私有单位就业人员共60400万人,占总数80.46%。

  二、私有单位平均年薪远低于公有单位

  2020年,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08132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8590元,股份合作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83655元,这三类公有单位平均工资86792.33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7727元,是公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6.51%。

  在2000年,如果把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公有单位拉平,达到国有单位水平要多支出29.25万亿,达到股份合作单位水平要多支出15.04万亿,达到城镇集体单位水平要多支出6.30万亿,达到这三类公有单位平均水平要多支出16.87万亿。这种令人吃惊的薪酬差距,还没有考虑利润完全私有,也没有考虑有些高管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年薪,是普通劳动者平均工资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三、几点政治经济学思考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劳动阶级在生产资料公有的条件下为自己劳动,因为劳动阶级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才能按劳分配享用生产成果。当80%以上的就业人员在生产资料私有条件下工作,宪法和党章法定的按劳分配主体还存在吗?

  (二)有股势力总在鼓吹“一私就灵”,把推进私有化说成提高效率的灵丹妙药,但从全局看没有可靠的事实依据。公有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工薪差距,似乎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些人所说的提高效率,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生产经营效率,而更多是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效率。即使生产经营效率相同,只要把社会公平抛在一边,用市场把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压低,资本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可以达到数万亿、十几万亿到二十几万亿元,这有利于让少数人富起来,甚至有的富可敌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支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但公有制为主体不能丢,依法保证公有制为主体是根本政治要求。从这个要求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

  【附录】

  王立华:新时代自觉认同“两个确立”的理由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这种任重道远,是人为搞出来的。人们有理由说,这不是一般性的没有经验性的。这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0条回复
持资本者宁有种乎?规模经营、分散经营在于是否规模经济,无论挂什么组织形式名头不得以其所有权占有分配权攫取劳动剩余价值,由“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衡其获利的“度”才是搞社会主义: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
0条回复
持资本者宁有种乎?规模经营、分散经营在于是否规模经济,无论挂什么组织形式名头不得以其所有权占有分配权攫取劳动剩余价值,只有由“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衡其获利的“度”才是搞社会主义: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
0条回复
社会主义《宪法》“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博大精深包含资本(权力、财力、资源、市场)要素的分配,应统一纳入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
使用价值=使用功效,交换价值=交换价格,价值=“价”“值”=总“价”额/总人数算出的人均“值”=劳动生产率。
效率=资本主义经济以攫取劳动剩余价值为动力制造的购买力贫富分化开环,公平=社会主义互济用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为约束构筑的全社会按劳(劳动生产率)分配闭环。
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有共同劳动或认识到劳动的普遍联系性,后有所创造出的劳动剩余价值的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共享。
0条回复
要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就一定要发展国营企业。让中国的大部分工人在国企中上班。让那些私企一定成为补充的位置。
0条回复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靠的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国营企业。还有工人忘我的劳动热情。而当年中国经济结构中,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占着90%以上的比例。工人主要也是在国营,集体企业中上班,他们的生活也主要是依靠国营,集体企业的工资与福利。国家利益与他们的工资与福利直接相联系的。所以使他们一心一意的拥护公有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现在搞市场经济,私企开始占上风了80%的工人都在私企中打工。这些工人的生活是依靠在私企老板那里打工得到工资来维持。这样,他们对共产党的意识开始淡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样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党的领导作用的。都知道,那些私企老板是不爱国的,他们是不喜欢共产党公有制的,因此如果人那些私企老板发展下去,中国很可能会出现苏联那样的局面。
0条回复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装看不见,当年中国搞经济建设,那个底子是多么样的差。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国家就是-印度。当年中国49年解放时,印度是48年独立。中国与印度有许多共同点。都是都是人口大国,都是文明古国,当时的耕地面积,中国是16亿亩。印度22亿亩。在工业上,运动的钢铁,电力,铁路,纺织等等许多行业都是超过中国的。后来中国搞了社会主义,发展起了国营企业。印度仍然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多年中国。中国的经济状况远远超过了印度,也就是说,当年中国如果仍然搞资本主义的话。中国的经济状况,是不会超过印度的。可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明显的。在世界上同时的还有,巴西,埃及,阿根廷等等,其实那些国家当时的经济状况都是比中国要好得多。后来都被中国超过了。中国前30的成就是辉煌的。
0条回复
变成最初的国营企业部分。这样共产党在进城以后,基本上控制着了中国工业的最主要的部分。而当时城市市民最重要的部分-工人,他们的收入就依靠国营企业来发放了。由于工人在国营企业中工资与福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得到得到工人的热烈的拥护。如当时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城市-济南得到解放。济南的铁路工人热烈的拥护共产党。津浦铁路相当部分马上就通车了。铁路运输对支持淮海战役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而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对当时工人拥护共产党的态度作用是相当大的。后来中国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建立起来完整的工业体系。把一个落后个“东亚病夫”。变成了世界第六工业国。许多人还是在抱怨,那个年代穷,吃不上饭。一次来否定那个年代的国营企业。
0条回复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有经济不算是“公有经济”。世界上,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国有经济都在三分之一以上。
0条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