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五百字,消耗大量体力。
机构改革的分析稍微等等吧。
**************************************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
战争,是用暴力压倒对方的意志。
使用暴力的双方,把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转化为暴力。一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枯竭,在战场上的暴力就会枯竭,最终将被对方的暴力压倒。
除非一国人口被大屠杀,否则物质资源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源,反之,仅有人力资源没有物质资源却无法维持。历史上,有粮即有兵,只要钱粮充裕,即使伤亡大也能维持士气,但是,一旦军粮被焚,军队立即瓦解。
所以,哪方物质资源更雄厚,物质转化效率更高,哪方胜出。
事实上,不必等到处于劣势的一方的物质资源枯竭,即可结束战争——大量的资源被用于战争,国内民众生活极端困难,用于镇压内部反抗的物质资源不足,就足以导致战争失败。
社会关系接近的情况下,一方的生产力水平基本决定一方在战场上能获得多少物质资。
决定物质资源转化为暴力的效率的因素,包括并不限于政权清廉程度的差别,直接战争和代理人战争的差别,科技水平的差别,攻击与防御的差别,歼灭战与阵地战的差别。
明朝的生产力水平远高于后金,但是相比后金腐败的多,既不能把剩余产品有效征收为财政收入,也不能把财政收入有效转化为军队战斗力。最终明朝北方经济崩溃,既不能有效镇压起义军,也不能有效对抗后金,北京被起义军攻克。
使用代理人战争,达到同样消耗对方物质资源目的,所需消耗少得多。达到同样军事效果,物质资源的消耗和有生力量的损失可以互换。使用他国的人命的一方,可以承受相比本国直接参战一方高得多的交换比,可以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源。本国直接参战一方,要达到消灭同样数量敌军的目的,必须使用更多的物质资源,才能大幅减少本国的伤亡。
理论上,现代军队伤亡30%即崩溃,但是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双方能承受的伤亡程度悬殊,为了维持士气,侵略军需要更多物质资源维持较高的交换比。即使交换比高于对方,被侵略的一方也能承受。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军队的交换比大约在五比一至八比一之间,个别精锐部队能达到三比一。即使这样,中国部队的士气并未崩溃。许多战斗中,全军覆没也不后退一步。反之,侵略军伤亡10%,就可能严重挫伤士气,不得不放弃进攻。侵略军要减少伤亡,必须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比如使用更多的弹药实施火力覆盖。
人工智能的时代,拥有更先进生产力的一方,可以使用更精巧、更精致的武器,达到以往需要海量弹药才能实现的军事目的。同样摧毁一个目标,精确制导武器所需的弹药量是无制导传统弹药的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总体消耗资源量自然更低。信息化以后,摧毁单位目标的弹药消耗量更少。
攻击一方要拥有更多的物质资源才能压倒对方。一般来说,兵力比尤其是火力比要达到三比一,发动进攻才能有比较大的胜算。
运动歼灭战,可以大规模成建制包围对方军队,使对方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遭受不可逆的损失,并使用缴获的武器、装备、弹药、油料武装自己。击溃战次之,对方往往可以撤走相当一部分人员和武器装备。阵地拉锯战消灭对方物质资源的效率最差,既无法成建制消灭也无法大规模缴获。
我们对比一下交战双方的物质资源,就可以发现俄方处于绝对劣势。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比的双方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而是俄罗斯为一方,乌克兰及已经表明立场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另一方。
排名第十一的经济体是俄罗斯,gdp为1.65万亿美元。
作为参照对比,2021年广东GDP达到12.44万亿元人民币,江苏达到11.63万亿,分别折合约1.92万亿美元以及1.79万亿美元,都已经超过俄罗斯。
排名第一的经济体美国,其gdp为22.94万亿美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德国,gdp为4.23万亿美元;排名第五的经济体英国,gdp为3.11万亿美元;排名第七的经济体法国,gdp为2.94万亿美元。
美德英法的GDP总量,超过俄罗斯的20倍。四国使用GDP的1%用于军费,即相当于俄罗斯GDP的20%。承担同样的军费负荷,四国还无感的时候,俄罗斯民众已经不堪重负了。这还没有包括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等盟友国家,瑞典、芬兰北约等新晋国家和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铁杆反俄国家。
在清廉程度方面,乌克兰即使不好于俄罗斯,至少不差于俄罗斯。俄罗斯的腐败问题全球闻名,远超以美国为首,为利益集团制度化谋利的北约国家国家。
在是否为代理人战争方面,美国为首的北约显然更占优势。各国提供武器,乌克兰提供人力资源,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硅和钢加乌克兰的血,对付俄军。
在侵略反侵略方面,双方一目了然,无需赘言。
在精确制导和打击方面,俄罗斯虽然声称其武器精度良好,但是实战之中,屡屡误炸超市、公寓,已经让多数人对其精确武器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怀疑。考虑到相比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俄罗斯的AI和电子工业并不发达,其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很难达到领先水平。要达到相应的打击效果,就必须使用更多的常规弹药,更频繁地使用重炮、出动空天军,遭到反击并由此产生战损的概率自然更大。
俄攻乌守,俄军需要在火力上压到乌军,才能开展进攻,需要的物质资源自然更多。
俄军的进攻,最初采用大纵深分割包抄的战法,由于缺乏足够的物质资源,兵败基辅。现在俄军俄军只能缓慢龟速推动,根本无力发动任何一场运动包围歼灭战。因此乌军可以在放弃一个阵地之后,在后方建立起新的稳固的阵地并有序撤退到新一层防御阵地。俄军没有取得任何大规模歼灭的战果,只能不断冲击乌军不断构筑的新一层防线。乌军步步为营,俄军步履艰难。
俄军这种打法,既不能迅速突破乌军防线,也不能大量歼灭乌军有生力量,必然导致战争旷日持久,耗资巨大。乌军在使用手头现有的武器,尽可能久、尽可能多地消耗俄军。俄军的矛在乌军的盾上,越磨越钝。
综合考虑的话,不难看出,俄罗斯物质资源总量远远不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利用物质资源转化为暴力的效率更是远远不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
按照俄国的口径,截至6月26日,美西方一共给予乌克兰750亿美元。
在总共4个月内,同情乌克兰的国家提供的援助总额超过了750亿美元。而该国2021年的所有预算收入为475亿美元。想想看——相差约1.6倍。346亿美元用于军事援助;279亿美元用于财政援助;129亿美元用于人道主义援助。(俄媒:对于西方援助来说,乌克兰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作为对比,俄军2021年全年军费是
俄罗斯进入国防开支最高的前五大国家。报告说:“俄罗斯2021年的军费开支增长2.9%,达到659亿美元,同时增加了沿乌克兰边境的兵力。这是连续第三年增长。2021年俄罗斯军费开支占到GDP的4.1%。”(SIPRI:2021年世界军费开支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俄罗斯位列第五)
今年开战以来,俄军的军费开支更是暴涨
今年1月至4月,俄罗斯的国防开支为1.7万亿卢布(约合274亿美元),几乎是2022年全年预算数字(3.5万亿卢布)的一半。仅在4月份,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就达到6280亿卢布(约合101亿美元),比2021年4月增加了128%,从而使月度国家预算在今年首次变成赤字。(官方数据来了:俄罗斯军费激增40%)
以2021年GDP为基数,以4月军费计算,俄军每月的军费开支大约相当于俄国GDP的0.61%。即使这样的开支水平,战场局面也不乐观。
5月以后,俄军开始采取结硬寨打呆战的方式,以天量弹药支持步兵龟速前移。军费开支肯定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即使这些弹药是库存弹药,如果没有足够的军费,也难做到消耗之后等量补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采取结硬寨打呆战的成功战例并不多。这样的战术明显违背了“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故兵贵胜,不贵久”的军事原则,采取这样的战术,一方面是无法在野战中取胜,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物质资源的支持。
曾国藩使用结硬寨打呆战战术,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赫德控制中国海关,英国获得大量经济利益,选择支持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实施经济封锁、武器禁运密不可分。
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也获得了金融支持。蒋介石政权从成立之初,就靠外债支撑。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承担北洋政府遗留下的全部外债的基础上,开始举借新的外债,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毫不夸张地说,外债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支柱。对于有担保的外债,南京国民政府从成立至1933年,共偿还银元达2.49亿,至1934年6月,已承认并归入整理的银元达10.96亿。【金普森、潘国琪:《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外债研究概述》,《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94期,第25页。】
如果没有这样的外债支撑,蒋介石是无法动员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对中央苏区发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的。
即使这样,蒋介石的南京政权一直挣扎在破产的边缘,负责财政的宋子文屡次提出抗议。在第五次反围剿后期,蒋介石的财力几乎无法继续支持。如果当时按照毛主席的思路,红军一部跳到到蒋介石的核心后方地区作战,破坏蒋介石的经济基础,动摇南京政府国债在金融市场的信心,第五次反围剿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一种更有效的战法,从物质资源上,必然更经济,更节约。
二战时期的装甲突击,大纵深突破,迅速包围歼灭对方,表面上看,每次突击所需资源更多,实际上,消灭单位敌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所需消耗资源更少,更经济,更节约。
今天的单兵导弹、察打一体无人机、中小型无人机蜂群,相比坦克、攻击机、防空导弹,消灭单位敌方资源,也是更经济,更节约的。
退回更原始的作战方式,选择更高的物质资源消耗,是一种无奈之举。
目前,俄军并不具有物质资源的优势,却选择了结硬寨打呆战的战术。俄罗斯的经济究竟能支撑这样的战争多久是未知数。从目前来看,应该支撑不了很久,很快就会面临物质资源枯竭的局面。
不仅如此,随着占领区的增加,乌方敌后渗透破坏小组的刺杀、破坏活动也日益活跃。对付这样的小组,必须有兵力优势和情报优势。获得情报之后,立即出动优势兵力,在破坏渗透小组再次销声匿迹以前,以优势兵力歼灭之。
麦克阿瑟说过,要么给我面包,要么给我子弹。要么投入巨资搞战后重建,让当地人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成为亲俄势力,为俄军提供情报,节约俄军的兵力;要么投入大量兵力加强巡逻,发生破坏快速反应,迅速赶赴现场,追歼渗透破坏小组;要么使用察打一体无人机等手段,取代大量兵力巡逻。
不论哪种选择,都是一大笔钱。
当然,俄方还可以把数以百万计的占领区非俄族人口强行迁往西伯利亚等地区,切断渗透破坏小组与当地居民的联系。
但是,安置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所需条件,同样需要一大笔钱。
俄军现在的选择是一方面增加兵力,一方面迁移非俄族人口,这必然意味着新增一大笔开支。
更加严重的是,由于俄军在乌克兰未能速战速决,曾经深受压榨的迫害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看到了彻底摆脱俄国威胁的机会,或选择投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之后主动加强对俄国的封锁,或者主动疏远与俄罗斯的关系。
为了保证对这些国家的控制,俄国必然在乌克兰战场之外,再增加一笔军事开支,以震慑这些国家。
也就是说,在正面战场的居高不下的军费开支之外,还有两项不断上涨,不可小觑的附加开支,一笔用于占领乌克兰,一笔用于威慑立陶宛和哈萨克斯坦。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沙皇屡次主动提出议和的建议。
其实,谁都知道沙皇是胡说八道。明明渴望迅速结束战争,却又不肯认输,而是采用威胁和恐吓的手段。
沙皇把希望寄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内部首先出现分裂,经济首先崩溃,人民首先出现厌战不满情绪上。
这三点的希望都不大。
一般来说,分裂容易出现在即将失败各自承担损失每个成员都自顾自,而不是即将获得每个成员都有资格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再说,即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生分裂,以美国22.94万亿的GDP独自支持乌克兰对付俄罗斯1.65万亿的GDP,也绰绰有余,其他国家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主动退出?
一般来说,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处于全球金字塔低端的国家更容易崩溃,损失更大,金字塔顶端的国家损失更小,甚至可能趁机获得好处。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正在路上,印度已经出现外资迅速撤退,卢比贬值的情况。俄罗斯遭到经济危机打击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明显大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一般来说,经济越困难的国家,人民不满情绪越高涨。提供同样数量的物质资源,究竟谁更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各国国内都出现了物价上涨,就业困难等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虽然抗议此起彼伏,但是,人民的不满可以通过首相辞职、总统落选等方式得到宣泄,统治阶级也会针对人民的不满采取妥协的措施。相比之下,俄国境内大批示威者被捕,表面上看,俄国人民全力支持战争,实际情况如何,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此时的俄国完全有可能如同一个高压锅,表面风平浪静,实际内部压力不断上升。
俄国5月通货膨胀17.1%,英国9%,接近英国的两倍。英国人民不满,英国首相下台。俄国人民的不满,谁看得见?看不见就不存在?英国可以用这种方式测试内部压力,进行相应调整,适当减压,俄国没有这项功能。
事实上,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更加脆弱的话,它们就不可能霸占全球金字塔顶端,全球金字塔顶端也不会出现相对稳定的霸主,而是以十年甚至更短时间为周期的轮流坐庄。
这显然违背强者恒强的规律以及世界历史的经验。
话题转回来。
以2021年GDP为基数,以4月军费计算,俄军每月的军费开支大约相当于俄国全年GDP的0.61%,年化7.32%。5、6月份的军费开支估计更高。考虑到俄国经济遭受制裁下降,以及军费开支上升的双重因素,目前俄国的军费占GDP的年化比率估计已经已经接近10%,甚至突破10%。
和平时期的军费达到这种水平的国家很罕见。
作为对比,美国2021年军费是8010亿美元,相比22.94万亿美元的GDP,大约3.5%。
如果俄军要取得更大的优势,就需要大幅度提高军费,这意味着
把大量的资源和产能转产军火,大幅改变社会总产品结构和分配结构。
压缩民用品生产,提高军用品生产,减少社会总产品中民众可以获得的总产品的分配比率,提高国家可以获得的总产品的分配比率。这既要改变生产结构,也要改变分配结构。
对普通民众来说,这必然意味着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通俗地说,就是要军队的大炮,不要民间的黄油。
但是,对沙皇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了,要么输掉战争,要么冒民间的强烈不满,启动启动战时经济。
如此就不难理解近日俄罗斯出台的一系列法案:
1、变相没收外汇,既可以避免民间使用外汇替代卢布,也可以使用外汇走私被封锁禁运的物资。
2、可以开动印钞机无储备印钞。
3、国防部和其他强力部门可以用刚印出来的卢布下订单,对方不能拒绝。
4、谁也不能泄露俄国经济的真实情况。
5、谁不服,抓谁。
一套组合拳,除了没有抓壮丁,基本齐活了。
使用这套组合拳,是俄国经济已经出现力竭的信号——正常状态打不过了,决定让经济超负荷运转了。
这套组合拳可以给俄军更多大炮,这些大炮来自从民间剥夺的黄油。
俄国使用印钞机大量增加货币供应,这些货币用于购买军事装备。由于没有施行全面的统制经济,没有施行配给制和强制储蓄,这些新增货币必然进入流通,推高物价。
由于大量的产能被用于生产军事装备,民间消费品供应必然不足。产能不足加货币供应过剩,民间消费品价格扶摇直上。民间的通货膨胀率将远远不止16%、17%。如果加税,可以减缓通货膨胀,但是绝大部分的税收,必然由中下层承担。
这些多余的货币,给极少数寡头发财的机会。寡头们有资格利用垄断优势,优先获得货币,囤积生活消费品。俄国的贫富差距必然进一步拉大。
俄国启动战时经济,但是相比当年德国的统制经济又不彻底——只有增加军品供应的部分,缺乏对生活必需品实施计划生产,配给供应、保障民众可以基本生活所需的部分。很容易导致民众的基本生活品供给严重不均,大多数民众陷入不得不购买围城中的面包的困境,迅速破产。
通俗地说,这种战时经济模式,不但供应的黄油少了,而且黄油的分配将严重不均。
俄国选择的战时经济模式,很像国民党反动政权后期的经济模式,即只增加货币供应弥补军费不足,对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和分配并不干涉,仍然放任自流。
这样运转的后果,国人都很熟悉:经济迅速进入恶性通胀阶段,大小官僚使用一切手段疯狂敛财,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生产规模迅速萎缩,国统区民间反战运动日益高涨。
虽然有美国的援助,国军也不过支撑了四年。其中,从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到1949年4月解放军解放南京,不到三年。事实上,因为陷入恶性通货膨胀,没有良性的经济循环,即使解放军不渡江,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也将很快垮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经历过类似的时期,财政入不敷出,叶利钦政权使用印钞机弥补财政开支,卢布迅速贬值,政权日益腐败,俄军战斗力迅速下降,在车臣遭受重大损失,经济规模不断下降,党派斗争激烈,叶利钦炮打白宫,全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从1991年的69.2岁下降到2001年为65.3岁。
沙皇是过来人,为什么还会选择这样的战时经济模式呢?
因为他要维护寡头们的利益。
沙皇是寡头的盟主,如同常凯申是大军阀、大买办、大地主和大官僚的盟主。
如果常凯申要搞平均地权发展生产、均摊税负增加财政收入、青黄不接时期提供廉价农产品减轻农民、市民负担,那么手下的身为大地主的军阀们会直接造反。如果他再限制美国商品进口,保护、发展本国民族工业,那么造反的军阀还会得到来自美国的直接支持。
同为法西斯,常凯申只能算封建买办法西斯,因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没有强大的民族资本,也没有庞大的小资产阶级右翼,所以,他的支持者不是小资产阶级右翼,而是大官僚、大买办、大地主。
路线决定人,人决定路线,常凯申出台的政策,必须考虑并维护自己的支持者或者说基本盘的利益。
同理,沙皇能成为沙皇,是因为寡头们接纳他为沙皇。如果他大规模触动寡头们的利益,他自己必然不复存在。他可以敲打个别寡头,但是他不能触动整个寡头集团的利益,不能改弦更张,采取计划生产的统治经济。沙皇也不过整个俄罗斯统治集团的一个器官而已。如果违拗整个寡头集团,寡头集团就会像处理癌细胞一样处理了他,然后,再产生一个新的器官。
如果沙皇要采取统制经济,就要发动一场类似长刀之夜的血雨腥风,处决、监禁、废黜现有的寡头集团,剥夺他们的财产,重新培养绝对忠于自己又没有私财的官僚士大夫集团和近卫军。
现在的俄罗斯,显然不具备这样做的条件。霸王硬上弓的话,就寡头们会直接内乱。
俄国实施这样的经济政策,说明沙皇选择牺牲中下层民众的利益,维护顶层寡头的利益,不但维护他们的利益,还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发财的机会。
采用这样的经济政策,必然带来三个直接后果:
俄军可获得物质资源将大幅增长,统治能力将迅速下降和民间不满将迅速积累。
沙皇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统治能力下降和民间不满情绪上涨到极限以前,利用物质资源的迅速上涨的优势,速战速决,尽快拿下乌克兰,及早结束这种战时经济状态。
否则,叶利钦时代的混乱将在俄国重现。叶利钦时代,俄国有大量的苏联军事遗产,拿不下车臣。今天的俄罗斯一旦重新陷入混乱,也必然无法拿下乌克兰。
不仅如此,俄国境内和势力范围内的分裂势力将进一步抬头。那时,将不仅仅是哈萨克斯坦要脱离俄罗斯的控制,莫斯科对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控制力也会下降。那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翻版。
如果沙皇试图采用高压政策延续战争,维持统治,那就将面临1917年二月革命的翻版。如果新统治者不肯放弃战争,那就是十月革命的翻版。
核大国无法从外部攻破,但是可能因为内部的阶级矛盾,发生剧烈的土崩。
届时,俄国还将面临周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日本、韩国群起围殴的局面。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久战不决,国内经济崩溃,社会矛盾激化,其他诸侯乘机围殴,那时就是智者也不能善后。
二战德国军需生产的巅峰时期,军费占GDP的比重达到65%,即使施行生活必需品配给,德国人民也苦不堪言。
目前看,即使俄国军费占GDP的比重提升到5、6倍达到50%,也未必能对美国为首的北约支持的乌克兰产生压倒性的优势。
考虑到双方经济体量20倍的差距,俄国GDP的50%,不过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等国GDP的2.5%。考虑到代理人战争和乌军处于防守状态两个因素可以大幅节约军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拿出GDP的1-2%甚至更少援助乌克兰,便可以让俄军无法取胜。如果考虑到俄国经济恶化以后,腐败加剧的因素,那么需要的援助物资还可以进一步减少。
超负荷运转的机器会迅速报废。
这种无限发钞采购军需的战时经济是不能持久的,常凯申用了一年多,国统区的物价就崩溃了。既希望获得超额的军费,又希望币值稳定,这怎么可能呢?解放战争后期,天下无人不通共,即使不通共,也在生存的边缘挣扎,忙着做自己的生意,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哪有心思关心蒋家王朝的存亡?
俄罗斯启动这样的经济模式能持续多久?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来说,只要好整以暇,拖上一年半载,俄国经济不断恶化,内部矛盾尖锐,不战自乱。
在国内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的条件下,以1.65万亿的GDP总量主动发动侵略战争,就注定了今天的局面,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