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媒体刚刚报道“北京拟试点老年人贷款购房”的消息:
今天,又看到有媒体报道“多县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各地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楼市,可谓脑汁绞尽、花样百出。例如,武汉推出了“远郊区域15万补贴(五年内偿清)鼓励公务员买房”的措施,郑州等地“鼓励买房首付分期,房贷断供不进征信”,要知道,“首付分期”搁前几年可是违规行为。
十多年前,网络上就曾流传过“房地产绑架中国”的说法,可放眼全世界,目前资本涌流的国度不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现象呢?只要按照这个路子走,这就会成为资本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同样地,泡沫的破灭也是一个客观规律;“房住不炒”不过是对客观规律的提前揭示,是为了保护资本体系特别是地产资本安全的风险预警。
房地产业究竟撬动了多大规模的GDP,这个众说不一。按增加值计算,房地产业的GDP占比不到7%;而按销售额计算,房地产业的GDP占比在大疫之前的2018年达到了14.6%,中国家庭财富的7成更是砸在了住房上。房地产本身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钢筋、水泥、建材的销售,往产业上游又影响了电力、煤炭、石油化工等各种行业;房地产业本身又容纳了五六千万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以及依附于这个产业的规模庞大的销售、地产中介、金融服务业等从业人员;往下游则是给新房配套的家具、电器及装修行业;在城市急剧扩张的过程中,“睡城”成了普遍模式,由此房地产业又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汽车产业……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房地产价格构成中的土地出让金以及房地产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的利税,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甚至成了最重要支柱。
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但是,这样的重要性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畸形的“重要”。不过话说回来,难道还有不病态、不畸形的路子?如果有的话,马克思所揭示的“规律”早就被打破了,两三百年来反复上演的危机、战争也就不会出现了。
房地产业变得如此“重要”,恰恰是资本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人格化”的本性使然。相比其他的产业,预售制度建构了房地产业的高周转模式,使得地产资本可以在最短的周期里完成投资-增殖-再投资的过程,并不断扩大规模,垄断和占领市场,滚雪球式的急剧扩张;另一方面,以贷款买房为主要构成的预售模式,使得脱离实体生产的生息资本寻找到了一个庞大的寄生母体,也为剩余价值的转移提供了载体,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业又具备了某种特殊的金融属性。
不过,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房价和杠杆率被同时无限推高。当房价大大超出所谓的“刚需群体”掏空六个钱包的购买力,房地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面所要面对的生产过剩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房价停止上涨或者开始下跌,原先的高周转、高杠杆模式就要被打破,不管是房企还是炒房人,当地产增殖低于杠杆利息,“爆雷”同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是房地产业的这种运行模式,极大地缩短了资本周转时间,加速了资本的垄断进程,加速了剩余价值的积累速度,贫富差距的扩大速度也被极大地加速了,反过来又加速了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的到来。
显而易见,房地产业正在快速地拉大社会的不平等。
在生产属性的一面,地产企业直接从建筑工人头上榨取着剩余价值,通过劳务派遣和层层转包制度,对建筑工人进行残酷的压榨,并且通过劳务发包最大限度地逃避对建筑工人群体的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将他们置于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而房地产上下游企业,这样的剩余价值积累和剥削的过程,同样在无时不刻地发生着。
在金融属性的一面,其他行业的大小企业主在其他的生产场所榨取到剩余价值后,迅速投资到房地产领域,一方面可以长期赚取地租,另一方面通过最先搭上房价快速上涨的快车,实现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而这一部分财富增长,主要来自银行的货币增发——货币增发在推高物价的同时,也使得社会相对贫富差距快速增加。
然而,根本而言,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先富解套之后,中产后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接盘侠”……
为了保证游戏进行下去,在大城市很早就开始推行这样的模式:将城市公共服务以及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与户籍、房产挂钩,例如,优质的教育资源被集中到学区房对应的学校。那些好不容易在大城市落脚的小镇做题家,从心理上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子女在做题过程中落败的,因此,学区房也就成了趋之若鹜的事情。这与其说是一个自由选择,不如说是请君入瓮。
而今,多地出台的“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措施,更像是在把大城市的模式推而广之到广大农村地区。
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今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已经大部分集中到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本身已经处在绝对的劣势;而在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内部,本已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又进一步集中到城镇地区。
在“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政策驱动下,农村地区严重匮乏的公共服务资源逼迫着农民不得不进城买商品房:为享有“现代化”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享受更便利的生活配套以及更安全的生存环境,不得不去缴纳“进城税”,这更是一种“请君入瓮”。这不是在均衡城乡发展,满足“待富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是希图让本已逼仄的农村去消化城市的“过剩”!
稍微有点积蓄的农村家庭可以掏空钱包,全家买房进城;而那些没有多少积蓄的家庭呢?阶层固化的代价传播因为这样的措施,又会进一步加剧,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同时在加剧,“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生产相对过剩的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
正如房地产业内人士所言,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对楼市刺激有限;但此举对于拉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透支底层最后的“内卷”动力,却是很有效的。
楼市刺激政策再怎么花样翻新,终究还是逃不脱剩余价值规律的“制裁”。根本出路,还是在于改变这种资本主导的生产模式。
【文/子午,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子夜呐喊”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