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陈先义:离开了人民,我们什么都不是!

2022-08-26 09:35:45  来源: 红色文化网   作者:陈先义
点击: 7157    评论: 7 (查看) 字体: / /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人民观讨论

陈先义

  为什么美国西方对我们屡屡进行颜色革命,但却一直不能得手,因为毛主席那一代人为我们的党创造了与人民鱼水不可分的关系,这个关系,成为我们建党100年来赢得人民拥护的根本保证。这句话,可不仅仅是句口号。而是我们党百年来扎扎实实的伟大实践。老区有一首歌曲唱到:“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这反映的就是那个时候党与人民的真实关系。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位于江西永新的三湾村。在到达三湾以前,由于部队对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在思想上还很不明确,于是出现大量士兵逃亡,于是在这个地方进行了整编,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原来部队叫工农革命第一军,整编后,改叫第一师第一团。永新离井冈山60公里,当时,井冈山上有两个绿林好汉,这两个好汉,一个叫袁文才,一个叫王佐。把这儿有两个好汉的信息告诉毛泽东的,是江西省委派来的联络员宋任穷。宋任穷揣着省委的密信赶到了文家市,并且第一时间把省委的密信交给了毛泽东。不要小看这封信,这封信对于促使毛泽东迈出上井冈山的第一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标志着他与农民和农民武装建立关系的最早开始。

  在毛泽东看来,这样的农民武装,代表的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是人民。于是,毛泽东派人联系袁文才、王佐。对毛泽东要率红军上井冈山,袁文才是有疑虑的,他写了一封内容婉转的信给毛泽东,他说:“毛委员,鄙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这封信非常委婉地拒绝了毛泽东和红军。这封用大字写在宣纸上的信,被毛泽东夹在了一本光绪年间印刷的《四书》里,幸运地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在湖南株洲的旧书市场上,被收藏者发现并且收藏,使这一文物得以流传。

  但我们不知道毛泽东给袁文才写了一封怎样的回信,我们只知道,就是毛泽东的这封回信,真正地打动了袁文才,他说:“毛委员是真正有大学问的人,看了他的信,真的是胜读十年书啊!”

  袁文才派来与毛泽东接头的代表叫陈慕平。因为这个陈慕平在广州农民讲习所听过毛泽东演讲,就是他把毛泽东的回信交给了袁文才。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党内党外的许多人都认为毛泽东此举就是投靠了土匪,甚至他们还认为毛泽东自己当了山大王。这种看法,在党内一直持续很多年,甚至传到了第三国际斯大林哪儿。党内有人认为毛泽东依靠的不是工人,也不是依靠农民,而是依靠流氓无产者起家的。

  毛泽东确实是在井冈山起家的,但他依靠的确实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军队,这支军队后来被劳苦大众称为“人民子弟兵”。至于“人民子弟兵”这五个字的精髓,早就深置于中国的军事制度之中。

  关于这一段历史,韩毓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做了详细解读,他说:

  什么叫子弟?所谓子弟,对应的应该是父老。刘邦入咸阳,曾经“与父老约法三章”。项羽兵败,也曾经说了一句: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但是什么是父老?这得研究秦汉唐的中国基层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保伍制度,即五家为一保,选拔最为忠勇的基层负责人,在古代墨家学说里,他们也被称为侠。在老百姓眼里,他们便是立足乡村扶危济困,替老百姓抱打不平的好汉,这些好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心。这些人平时维持治安,战时便应召入伍,打完仗再回来,用今天能够理解的话说,老百姓叫这样的人为父老。

  那时候,所谓父老,就是基层的复员军人,就是军烈属。从宋朝以后,国家以募役法代替了兵役制,以基层的家族制度代替了过去的保伍制度,基层有了朱熹的乡规民约,但是没有了军事编制,基层有了乡绅,但是没有了军烈属。王安石变法,就是要在基层建立保甲保马制度,而到了明代王阳明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恢复了秦汉唐的保伍制度,并且立足这样一个制度,建立了一支民兵武装。毛泽东就是从这些历史中领悟了人民子弟兵和发动群众的真谛。毛泽东1973年在政治局会议上说:鲁迅是圣人,而我只是贤人。

  贤人不是士大夫,士大夫代表官家,而贤人代表的就是老百姓,代表的是基层领袖,正是由于有了贤人的存在,中国乡村的治理,便转入思想教育,而思想教育,就是启发百姓的觉悟。这种思想有一个主导,即以百姓为父老,才可能带出子弟兵。毛泽东正是从基层百姓那里,发现了天理与良知。正是依据这样一个思想,早在党的六大结束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一个重要理论,在闽西他写了一篇文章,即《反对本本主义》。这是毛泽东就如何联系人民,把人民作为父老而不是一切从本本出发,要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最早文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问计于父老,才能找到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

  毛泽东为了确保部队与人民的关系,把他的治军理论概括为朗朗上口的王道。为了便于基层好读好记,毛泽东干脆把这个王道编为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此在全军推广。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毛泽东又为部队制定新的组织形式,士兵委员会。经过九死一生,毛泽东才把起义部队带到了井冈山,就在毛泽东和袁文才接洽的时候,驻守在湘赣边界的起义部队突然举行哗变,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浩趁毛泽东不在军中,打算拉着队伍投靠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方鼎英。

  毛泽东脚伤未愈,便拄着棍子从井冈山赶到茶陵。这天正是毛泽东的生日,毛泽东在茶陵召开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在会场当场揭露陈浩的叛变行为,宣布撤销他的职务,立即予以枪决,就这样,在千钧一发之际,毛泽东把这支队伍,从茶陵带到了宁冈。

  1927年11月,红军稍微稳定以后,毛泽东领导的第一师便在宁冈龙江书院创办教导队,毛泽东亲自授课,这就是抗大的前身,也是国防大学最早的雏形。毛泽东通过这种办学方式,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这个阶段的工作,叫做收拾民心。收拾民心,不仅仅靠纪律,更主要的是靠与人民同甘共苦。

  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曾经就一个问题专门请教毛主席,他说:“在毛主席之前没有任何人领导农民革命获得胜利,您是怎么启发农民,使他们这么勇敢地跟着你革命的?”毛主席很淡然回答:“很简单,我们共产党人与农民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服,农民感到我们不是一个特殊阶层,我们没收地主的土地,还把它分给农民。”1956年,毛主席在中央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说:“我赞成和平时期逐步缩小军队干部和军队以外干部的薪水差额,但不赞成完全平均主义。我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朱总司令走了40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过来了。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吃树皮、树叶。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祸同当。过去我们就这样干过的,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干呢?我们只有这样干了,才不会脱离群众。”

  就在这次讲话中,毛主席说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有这里头出来的。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我们可以说,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是一大批有灵魂的政治和军事精英,而这个精英队伍在毛主席的倡导下,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队伍。挫败秋收起义哗变之后,毛主席很不容易把队伍带到井冈山。

  1927年10月到1929年2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毛泽东率领红军,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战胜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红军由原来的1000余人,发展到10000余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毛泽东人民子弟兵的建军思想,这个思想,到后来形成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毛泽东人民观的赞成还是反对。说到底就是对农民队伍的认识问题。

  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当时形成了以工人为主导的领导层,这主要受到苏俄革命理论的影响,有人照搬苏俄经验。其中有些领导认为,井冈山就是一个土匪窝子,红四军不是布尔什维克组成,而是由流氓无产者组成,有些人主张就是要清洗。在这些被清洗的人中,其中就包括袁文才和王佐。

  1928年在莫斯科,党的六大做出了一个《农民运动决议案》,其中第七章关于“父老与子弟兵”和《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的内容,这明显是针对毛泽东的理论和思想及其实践的。决议案明确指出,在暴动期间帮助过共产党的土匪头子,必须实行清洗。那时在共产国际和左倾思想指导下的中共中央,对什么叫子弟兵根本一无所知,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历史根本不了解,对中国传统基层蕴含的革命性力量更是缺乏了解。这时候发生一件事,1929年1月14日,蒋介石发兵3万会“会剿”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领3600名红军离开井冈山,希望以此调虎离山。指示刚刚上山的彭德怀同志负责留守,让袁文才王佐协助他负责留守。就在这个期间,党的六大文件开始传达到了井冈山,正是因为文件内容,使留守部队发生内讧,恰恰朱德毛泽东下山了。结果袁文才和王佐属于六大文件被清洗的对象。在被追杀时,袁文才被击毙,王佐在追逃时掉到河里活活淹死。这表明六大的错误决议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袁文才和王佐是迎接毛泽东上山的好战友和同志,毛泽东听说后是怎样一种悲愤心情。毛泽东是在返回井冈山的路上知道这一消息的,当时他非常悲愤和恼怒。

  一直到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他还惦记着这样两位好同志。接见井冈山代表时,毛主席拉着王佐和袁文才遗孀的手说:“王嫂子、袁嫂子,你们可好?我是毛泽东啊!”袁文才的遗孀谢梅香端详了好久,方才说:“毛委员,是您?您回来了?您苍老了!一定是操劳的!”王佐的遗孀兰喜莲则说:“毛委员,您记得吗?那天晚上在茅坪开会,我炖了鸡,您那时好瘦啊。”说完,兰喜莲泪如雨下。毛泽东连连叹息,王佐和袁文才两位同志,他们对于中国革命胜利都是有大贡献的。

  见完故人,毛主席夜不能寐,写下了《念奴娇·井冈山》,其中有诗句曰:

  犹记当年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犹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这首诗表现了毛主席对这两位红军领导干部的深深怀念和惋惜。

  袁文才和王佐,在毛主席眼里,代表的是井冈山父老,是真正的大侠,那是人民的的代表。在他离开井冈山迎击敌人后的短短几天里,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毛主席心情的悲愤和恼怒可以理解,红军还怎么再回井冈山呢?于是,此后的红军,开始了闽西赣南根据地建设的艰苦时期。在接受惨痛教训之后,党和人民的关系,成为我们的党和军队永远不可偏移的生命线。历史证明,一旦这个关系被破坏,革命将付出惨重代价。

  “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这句话是毛主席反复告诫全党同志的,也是我们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致胜的法宝。革命战争年代这样,今天,即使在和平建设时期,依然如此。

  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让我们9671万共产党员们记住毛泽东主席的这句教诲吧,我们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我们无私利可求,我们唯一追求的是人民的利益。

  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

  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

     【文/陈先义,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红色文化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嘴上喊着人民至上,可实际为官僚资本站台‘这是为什么’。
0条回复
现在体力工人阶级背后骂党的太多了,这还不应该提高警惕吗?继续以资为本,红色资源会财光的。
0条回复
人民是水
水能生万物
有时
柔情万种
有时
坚无不催
脱离人民
必是另类
另类是啥
至今还是
一个谜
0条回复
人民性的本质是阶级性。
0条回复
离开了人民只能靠资本了。现在有些人就是这么想这么干的。
0条回复
“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奇怪,有人就是怕人民,怕人民团结起来,怕人民的呼声?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