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迎春:什么是社会主义?

2022-09-13 11:43:4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迎春
点击: 22672    评论: 8 (查看) 字体: / /

  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一些人来说似乎早已解决的问题,其实不然,这个问题在我国至今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混乱。现在人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已经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例如毛泽东在《重要指示》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就不是马克思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应该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斯大林背离了马列主义,把社会主义说成是过渡时期以后的一种没有阶级斗争的独立社会形态;毛泽东则明确指出斯大林“犯了大错误”,确认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就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始终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复辟的危险性。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有关过渡时期的理论,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继续革命理论,成为过渡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之后的毛泽东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献里的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献里,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同一概念。

  马克思和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同一概念。例如,该书的第三节《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等等。在列宁的著作中,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也是一个概念。例如他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说:“-----例如《资本论》这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50页)用的是社会主义的概念;而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则说:“共产主义才真正是不可能战胜的”,(《列宁选集》第四卷 第1页)用的是共产主义。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时期,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个概念,指的都是消灭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以后完全的公有制社会。

  二、过渡时期的提出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于消灭资本主义以后的新社会没有过多的论述。正如列宁所说:“谁都知道,科学社会主义其实从未描述过任何未来的远景,它仅限于分析现代资产阶级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如此而已。”(《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50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先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他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财产。至于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末——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21、10-11、11页)等等。马克思在分析打败了资本主义以后的新经济,认为新社会的生产者,必然具有“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生产者”和“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双重身份,必然存在着“社会成员”与“私人生产者”之间的矛盾。所以,他提出了新社会“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 第832页)等等。可见,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时期,认定这个过渡时期必然存在着公有制经济与残存的私有制经济之间的斗争,必然存在着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所以,他说:“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21页)

  列宁在领导俄国共产党和劳动群众取得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写了《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继承了马克思有关过渡时期的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选集》第四卷 第84页)由于列宁过早逝世,使他的过渡时期理论没有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

  斯大林背离了马克思、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把社会主义从共产主义中分离出来,成为过渡时期以后一种独立的、没以阶级斗争的社会形态,“犯了大错误”。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以后,领导苏联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取得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伟大胜利,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当时世界上只有苏联是第一个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因此,他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权威,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

  但是,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犯了大错误”。他在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就宣称:“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所有一切部门中都已完全被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已被铲除和消灭了。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已奠定为我们苏维埃社会不可动摇的基础。”等等。(《列宁主义问题》斯大林著 第660、663页)否定了马克思、列宁的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的理论,把社会主义从共产主义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没有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独立社会形态;他还写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从而否定了苏联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的经济内容;商品经济明明是一种私有制经济,他却说:“有人说,商品经济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引导到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可见,我国的商品生产-----它决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而且它注定了要和它的‘货币经济’一起共同为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的事业服务。”等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 第10、13、31页)斯大林否定商品经济是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过渡时期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根源,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独立形态理论,否定存在着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背离了马列主义,是一种错误理论,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为苏联、东欧国家复辟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因为没有实际经验,曾经按照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区别开来,独立出来;把“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过渡时期”,把实现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以后的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也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

  但是,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率领中国共产党在与苏联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的斗争中,在与中国共产党党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总结了历史经验,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正如他在《重要指示》中所说:“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一九四九年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矛盾。十三年后重提阶级斗争问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86页)他不仅纠正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错误,而且在继承马列有关过渡时期论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继续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列主义,成为过渡时期的马列主义,是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马列主义理论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

  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要点,早已通过《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1949-1976、《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等文献公开传播,谁也屏蔽、删改不了!

  主要论点如下:

  毛泽东首先指出:“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 第196页)继承了马克思、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的理论,否定了斯大林没有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他明确指出,过渡时期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87页)

  他不仅指出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而且继承了马克思对新社会的经济分析,揭示了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经济根源。他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同上书 第413页)把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的理论,置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

  他还提出干部参加劳动,进“五.七”干校等,另一方面又从劳动群众中吸收先进分子参加政权机构;并提出“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四清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 第53-54页)等等。

  总之,他认为过渡时期的社会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向公有制的共产主义发展,还是倒退回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斗争。因此,他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自党的十届八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的继续革命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继续革命理论,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马列主义理论宝库。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已经被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的事实证明,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理论,是继列宁主义以后的毛泽东主义。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历史、人民群众最终必将推动我国朝着共产主义前进,任何人也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让我们高高举起马列毛主义的旗帜,高高举起继续革命理论的旗帜,沿着共产主义的方向阔步前进吧!

  【文/迎春,红歌会网专栏作者,发表前有删节】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上坚持马列毛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因还有阶级斗争。思想上斗私批x继续革命。经济上公有制,共同富裕。外交上支援世界上被压迫被剝削人民的反抗斗争,坚持三个世界的理论别讲了一
0条回复
社会主义本质是公有制互济(即履行社会主义《宪法》“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机制)。公有制互济是给私有制经济必然的贫富分化开环加以同类人力资本投入购买力公平闭环的,即将资本纳入各尽所能、按劳(劳动生产率=劳动价值=劳动总价额/总人数(宏观可至国至币种、中观至同类人力资本投入、微观至用人单位)算出的人均值)分配的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尤其劳动剩余价值的公有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
0条回复
请迎春老师再写一篇什么是共产主义?
0条回复
此文没有讲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因此也无法讲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0条回复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应该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请迎春先生注释:马克思在那篇文章那本著述中说过,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
0条回复
所有的主义,都是一种生产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是表示这个社会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共产主义是表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表示全体人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直接从字面上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而这个社会有代表什么呢?明显的是一种公有制。而当今能够最大范围内代表整个社会的东西,就是“国家”。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是国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制度。
0条回复
作者迎春肯定“社会主义”就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但是,还应该知道“过渡时期”同时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而不是传统教科书中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我的《关于社会主义和“过渡时期”的关系的讨论——献给新中国六十华诞》中,就注重探讨了这一问题。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以及“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也应该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0条回复
历史发展的脉络越来越完整清晰了。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