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公司今天为引发广泛质疑的新品设计发布了致歉信,但个人真是不太看好这封致歉信的效果,很难起到挽狂澜于既倒,拯救李宁品牌社会形象的作用。
这封致歉信的问题还不只是时间上来得太晚,已经无法让大家忘记公司之前在回应方式上的傲慢表现,更大的问题还是在致歉的内容本身。
虽然名为致歉,但主要篇幅和重点还是为解释那款服装的设计灵感是“源于中国古代头盔,户外防护服及棉帽”,而且还不忘强调这种设计的好处:“产品以多种颜色、款式进行呈现,兼具防风保暖等专业功能”。
联系上下文,致歉信的内容很容易让人读出这样一层意思:虽然李宁公司为“相关产品的设计和造型给大家带来了困惑和疑虑”而致歉,但还是认为这种“困惑和疑虑”的产生原因是大家对产品设计理念的误读。
致歉信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印象:公司是在迫于压力做出致歉的姿态,但并不真的认为错在公司。
因此公众感受不到公司认错的诚意,反而会认为这封信虽然以致歉开头,姿态上看上去好像没有致之前那么居高临下,但还是在换一种姿势继续给公众上教育课,
这对于拯救李宁品牌的形象会有正面的作用?
李宁公司既然在致歉信中把自己定位成“中国的专业体育用品公司”,也承认“中国经济和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蓬勃发展是李宁品牌成长的基石”,公司也应该知道李宁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收入占比一直不高,就更应该关注、了解和尊重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对有可能伤害到中国人民族情感的设计理念和方案,更应该避而远之。
这对于一家有着丰富营销经验的公司来说,并无什么难度,中国人的消费观包容且多元,并没有那么刻板、更不会故意鸡蛋里挑骨头,只要不触碰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利益底线,设计师可以表达的空间很宽广。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李宁公司非要采取这样一款让社会公众看到后就容易联想到日本军国主义元素的设计并隆重推出?
难道李宁公司那么多身为中国人的工作人员,以及那些管理层,看到这款设计后,就不会产生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的联想吗?就没有人提醒过这样的设计会让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产生严重的不适感吗?如果有人提出,公司为什么还要支持这种设计,难道是公司就那么自信能够说服中国人相信他们的解释?如果整个公司上下都没人做这样的提醒,那问题更严重。
国人特别不能容忍吃中国人的饭,砸中国人的锅的事情一再出现。你不能赚钱的时候以中国品牌自居,宣传的时候强调中国属性,又做着挑衅中国人民族底线、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
做到这一点很难吗?只是愿不愿意做而已。
只要尊重这个底线,即便是公司不是故意为之而只是犯错,被公众发现并提醒之后,难道不应该是第一时间进行反思、立即承认错误并马上整改吗?
结果公众看到的是什么?李宁电商总经理充满不屑的教导和那高高在上的姿态。
还有公司第二大股东、执行董事李麒麟用图片对消费者进行教育。
这样的回应,很容易会让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怀疑李宁公司出现这种设计到底是不是单纯的管理失误原因。
这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结果一查,发现李宁公司的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是一个赴日留学后就加入日本国籍,还果断改为日本名字的华人高坂武史,原名钱炜。
很多人就自然产生疑问,这个人对日本得有多深的感情,才会在更换国籍的同时连名字都改成原汁原味的日本名。
而且,也有人提醒,在上个世纪90年代,能够在日本读书毕业之后就迅速加入日本国籍,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
这很自然又让网民想起了李宁公司的一些往事:
2021年10月,李宁公司在台湾打出“欢庆双十”的促销广告,文案开头就是“国庆来袭,狂欢开启”。
李宁公司品牌经销商分布地图多次出现中国地图不完整的情况。
并不是网民对这些以前的事健忘,而是说明中国的网民对待李宁公司并不苛刻,发现问题就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了很多次继续观察以观后效的机会。
但李宁公司珍惜了吗?
有网友给李宁公司出招,正确的公关方式应该承认错误,立即处理相关责任人。即便真的不是故意有人设计带有日本军国主义元素的服装恶心中国人,那么因其容易让人产生相关的联想,在设计上也是失败的,会给公司的品牌力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灭顶之灾,正常情况下,公司也应该第一时间处理相关责任人。
如果公司没有在问题暴露后的第一时间采取这样的动作,就不要怪人浮想联翩。
在这种问题上企图大事化小,是很难的。越是想回避问题的实质,就越容易暴露问题的严重性。
见识过眯眯眼,问题教材等文化渗透现象,现在国人的警惕性和辨别力已经不同以往了。
中国人现在的消费观念已经是很包容了,但包容不等于没有底线,不等于要容忍那些影响国家形象、危害国家利益,伤害民族感情,特别是那些往中国人的历史伤口撒盐的行为。
时代在前进,国家在发展,民族在觉醒,谁把中国人当傻子,谁就会成为那个真正的傻子。
【文/尹国明,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原载微信公号“明人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