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疫后会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切都恢复原状?在《韧性社会》一书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讲席教授布伦纳梅尔用瘢痕效应这个形象的概念,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
布伦纳梅尔教授认为,这次新冠疫情与本世纪初的那场金融危机不同。从表面看,这次新冠疫情之前似乎并不存在金融危机前的那种结构性失衡,这会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只要疫情过去,经济就会很快复苏。但实际不然,这次新冠疫情导致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可能给劳动者和企业留下长期的疤痕效应。
他认为,这次疫情可能会在三个维度上给经济留下深远影响,或称疤痕效应。第一,打击乐观精神和风险承担意愿,在民众的内心中留下疤痕。第二,人力资本因为失业期延长而受损,给劳动力市场留下疤痕。第三,债务积压,特别是破产程序如果久拖不决,会给企业留下疤痕。所有这些都会打击经济活动,压低长期增长率。
第一个疤痕:对于乐观精神和承担风险意愿的打击。人们经常说,在危机当中,信心和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在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时候,罗斯福说,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也就是说,乐观预期和风险态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预期和风险态度在危机中会发生变化。布伦纳梅尔在书中指出,从历史上看,经历过大萧条的人在后来更少参与冒险行为。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经济走向复苏时,感知风险提高和风险规避态度可能会拖需求的后腿。这就意味着,在疫情或危机过后,无论在投资上还是在消费上,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发生改变。
在这里面,甚至会存在一种布伦纳梅尔所称的长期疤痕效应,即风险厌恶。在询问调查受访者“在疫苗出现之后,我将在何种程度上恢复疫情前的生活状态”问题时,仅有27.5%的受访者报告说将会完全恢复疫情前的生活。因此在接下来的好些年里,人们可能仍然会减少坐地铁、乘出租车、挤电梯或外出用餐,日常行为模式与若干经济部门将因之被重塑。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有更多人选择“为生活而生活”的方式,而不再是为了工作而活着。这就如同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的肆虐深刻改变了幸存者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一样。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黑死病的幸存者们更加珍惜人生,愿意享受生活。这一态度的改变甚至给文艺复兴铺平了道路。
第二个疤痕:人力资本受损,从而影响劳动力市场。有研究表明,在历次的经济衰退之后的恢复期中,就业的状况都会迅速得到恢复。在这次的新冠疫情中,美国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失业率飙升,但不久,由于疫情得到了抑制,就业的状况迅速得到恢复,甚至一直到今天,美国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一直很强劲。但布伦纳梅尔认为,这一景象具有某些误导性,不应该将此理解为美国劳动力市场韧性十足的表现。美国在疫情中选择的失业策略,即解聘员工和提供慷慨失业金的做法,切断了工作联系,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严重疤痕效应。
布伦纳梅尔比较了美国和欧洲的两种不同做法。美国是解聘员工和提供慷慨的失业金,而欧洲的做法则是让员工们即使在不工作时也可保留职位,由政府承担很大部分工资支出。这两种办法哪个更好?布伦纳梅尔认为,这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性质。如果技术进步属于跨越式的传统键盘型跃迁,新产业大量涌现,原有产业衰落,则美国模式更有利于推动劳动力再配置。反过来,如果冲击只是短期性质,维持原来的工作联系可能更可取。
这里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工作联系。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短,即使是美国的那种方式,对工作联系的影响也不大。但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延长,则会削弱这种工作联系。这很容易理解,一个饭馆在疫情中关门了,如果时间短,你还可以很容易把原来的厨师找回来,但如果关门的时间太长,把那些厨师再找回来就不容易了。
这里尤其要注意这种疤痕效应对应届大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一个在疫情中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可能不如应届毕业生更有优势。布伦纳梅尔的研究表明,衰退时期从大学毕业会给劳动者留下长期疤痕效应,使他们在很多年里落后于更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与之类似,失业会侵蚀人力资本。如果丧失技能或未能赶上新的趋势,失业者在丢掉工作后可能受持久的疤痕效应影响。
第三个疤痕:企业的疤痕效应。布伦纳梅尔说,新冠疫情给企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现金流冲击,尤其是对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且,在新冠疫情对企业财务决策造成初期冲击之后,对实务决策造成影响的第二轮危险开始浮现,特别是与实际投资有关的部分。这样一来,杠杆率较高的企业在疫情过后将面临长期持续的增长阻力,给韧性造成损害。债务积压会促使企业优先将现金流用于降低杠杆率,而不是用于投资。而投资不振将延迟复苏的到来,增加疤痕效应长期化的风险。
布伦纳梅尔指出,疤痕效应产生的影响,在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是不同是。银行的贷款标准在疫情危机的最初阶段大幅收紧,这对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关系重大。小企业,尤其是受重创产业中的小企业会发现,自己在受到双重束缚,既无法开展业务,又面临银行的高资金成本。相反,大企业从美联储公司债券购买计划中的获益远超过小企业。
这种疤痕效应更突出表现在破产与企业重组上。布伦纳梅尔指出,有些令人吃惊的是,许多国家的企业破产数量在2020年没有大幅增加。在德国等地,由于暂停破产措施放宽了对企业拖欠债务时申请破产的要求,破产现象甚至还减少了。但问题是,这种现象可能在短期有利于经济复苏,或延缓经济衰退,但在另一方面,也会对创造性破坏起到弱化的作用,并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长期损害。而熊彼特认为,创造性破坏是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换句话说,让太多缺乏效率的僵尸企业续命,会损害经济的韧性。
基于对危机中疤痕效应的分析,布伦纳梅尔指出提出,要形成经济的韧性,要从风险管理转向韧性管理。所谓韧性,就是在危机中做出响应和回弹的能力,就是在遭受冲击后以动态方式进行恢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