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开,这可能是无奈之举吧!已努力三年,很不容易,后面拼的就是身体。
中国老百姓最可爱之处在于顾大局识大体,说封控,大家都支持,说放开,大家都接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家都挺着,不惹事,不生事,这么好的百姓,不能辜负他们。
虽然全放开了,虽然很多人都被新冠病毒折磨得很难受,但我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抗疫。不过,在这个全民挨痛的节骨眼上,有些事情还是应该慎重评估。
1,慎重评判全民感染的痛苦和重复感染的危险。
在相当多的百姓都已经感染并体验到了痛苦的现在,居然还有医生对着记者的镜头讲90%以上感染者无症状。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当时,我恨不得钻进电视机跟他们理论,二十天前,你相信权威网红,可以这么念,事到如今,你还这样瞎说,就太不应该了。还想有意降低感染后的症状以消除百姓恐慌?如果是,那肯定错了,不需要你们消除,很多人已经深刻体验了。
在提到重复感染的问题时,几乎所有专家都提到三到六个月的相对安全期,但也都用了“一般,大概,也许,可能,基本”这样不确定表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们心中无数,凭感觉在做预测,跟之前三年预测疫情结束时间点一样,靠蒙。为了经济,为了保证经济恢复,很多地方又要求感染者转阴后须尽快上班,当然也加了一句“做好防护”。防护?怎么做好?你想做好就能做好吗?只要你走出家门,防护就很难做了,因为新冠的传播能力远超你的防护能力。一次感染幸免于难的人,很可能在多次感染后走向绝望。
专家还讲,第一次阳,症状会更明显,以后再阳,会逐次减弱,说是抗体增多了。然而,据我目前的了解,情况未必如此,北京有人二次感染后的症状比第一次严重得多。第一波高峰过后,中国要为后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2,慎重评估现有新冠疫苗的绝对防护作用。
从这一波疫情中死亡的有些名气的人物来看,院士,艺术家,运动员,作家,教授,等等,应该都是打了疫苗的吧?我就不相信这么多名人和重要人物都未打疫苗。那个极力要求放开的某兰兰,据说打了四针疫苗,年纪也只有40岁,按理讲,疫苗是能防她不死的,但实际未能如愿。
我有个希望,希望把近期全国因感染新冠而死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础病,都公布一下他们的疫苗接种情况,专家一直讲疫苗一定可以防死亡,那就用数据来检验一下专家的结论。
另外,希望公布一下重症患者打疫苗的情况,看看在这个层面上打疫苗和未打疫苗患者的实际表现有何区别?除此之外,还希望通过民间调查轻症患者,看看打了疫苗和未打疫苗的症状表现及恢复进程。
一个非常大的统计样本会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他比专家拍脑袋预测要科学得多,中国是世界上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疫苗生产大国美国的全程接种率远低于中国。非常奇怪的是,中国躺平后,疫情扩散速度超越了所有人的预想,英国机构预测中国每天将达300万以上,但实际情况上,他们太保守了,山东省某市一天就感染了50万。美国最高峰,大概是每天50多万,现目前为止总感染人数也才1000多万,就算美国隐瞒了,再扩大十倍,也就1亿,按人口比例,按理讲,中国不应该有这么高的感染率。印度全程疫苗接种率仅为30%,但印度感染人数只有7000多万人,并且印度是早就放开了的,人口也密集,难道印度人靠打一针疫苗就百毒不侵了?非洲的接种率最低,部分国家接种率只有10%,但死亡人数极少,原因又是什么?瞒报了?按非洲人爱叫苦的性格,如果真的很严重,他们会吵着要国际援助,不可能不吱声,一个国家不叫,全非洲都不叫,那就证明非洲真的不严重。
难道大家不觉得中国极速传播的情况有些特别吗?极端现象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南专”不停地呼吁全民尽快接种第四针疫苗,但他之前又讲过,感染一次新冠,相当于接种一针疫苗,现在正是中国人快速感染期,感染完之后,又去接种疫苗,是不是意味着连续接种了两次疫苗?
我不敢否定疫苗的作用,但是,什么样的疫苗才有作用?不成熟的疫苗有用吗?美国的疫苗一定有用吗?如果有用,会死一百多万人?
3,慎重处理防疫走向受网红和知名人士的过度影响。
本次放开的急速推出,一方面是听信了网红专家90%感染者无症状的误导性结论,另一方面是迫于某些名人(经济学家)的联名信,再有一个方面是美国。这三个方面一共振,在全国人民还未作好准备、医疗条件也未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地就放开了,这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
东部某专家,还有很多人在力挺他,理由是什么呢?说只有他从开始到现在就坚持“与病毒共存”的观点不变,说人类必须与病毒共存,他一直支持放开,不支持封控,不像其他专家那样一直在变化说法。
“一直不变”就意味着正确吗?“始终如一”就值得尊敬吗?
不一定。病毒一直在变,毒性一直在变,应对策略自然必须与时俱进,在这个问题上,坚持所谓的一直不变,那是愚昧,那不是坚持真理。中国政府依病毒危害大小适时调整,显然比一成不变来得科学。
大家现在看到了,感染了奥密克容有多难受,那个什么红墙大都市的死亡通报全是名人啊!不出名的普通人还有多少?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在德尔塔病毒流行时放开,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是在原始毒株流行时放开,那又得死多少人?从一开始就坚持放开和共存,你就力挺他?你就崇拜他?2020年就放开,说不定死的人当中就有你一份。年纪轻轻的李文亮医生身体不好吗?医疗资源不好吗?不也遗憾地走了吗?
人类与病毒共存这个理没有错,一般人都懂。但是,共存分积极共存和消极共存两种:当病毒非常致命的时候,你选择共存,那是消极共存,不可取,会死亡很多人;当人类在同病毒斗争很长时间后,病毒会变得很温和,再选择共存,这是积极共存。“东专”从一开始就要求共存,显然是消极共存的思想。
自一开始就坚持“与病毒共存论”的人不但不值得尊重,而是要受到谴责。
有人拿“东专”跟吴尊友对比,讲吴尊友的说法一直在变,而“东专”始终不变,所以“东专”更真实。可笑!吴尊友跟他的位置一样吗?吴敢在病毒很致命的时候喊放开?他得担责啊!学者,医生,可以不担责的。在科学上,他们都是摸黑者,都是靠猜,因为谁也没有准确结论。按“东专”团队的论文结论,高危人群感染奥密克容的无症状比例高达76.2%,发烧比例仅为4%,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子呢?大家都看到了。他能代表科学吗?
有人讲:“你防了三年,不是也没防住吗?还不是得共存?”
不是防不住,是世界不配合,不是病毒厉害,是自由主义太厉害。
今天放开,与三年前就放开是不一样的放开,不要把两者等同。这就好比,你救治一个人救了三年,然后他还是死了,结果你讲“有什么好救的,救了三年,不还是死了吗?”
中国坚持三年,就是让很多老人和病人多活了三年,这个成绩不容否定。
“东专”的支持者采取选择性遗忘,对他的“90%以上感染者无症状,比普通感冒还轻”的错误结论闭口不谈,不知道这一错误给决策者带来了多大的误导,给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痛苦。
任泽平等所谓的经济学家施压,与其说是个人行为,还不如说是资本的集体行为,他们只是代叫的Q。躺平了,经济就好?在放开之前,我就在《一场没有对错的撕裂》一文中讲过,经济不会因放开就明显好转,即使度过了感染高峰期,之后也难有明显加速,因为制约经济的关键已经不是疫情,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扩张的新抓手不易找到。最近,专家们又为经济开药方,又强调房地产的决定性作用,这说明他们没有想到其它好办法。
有人讲,为什么放开得这么急?是因为再不放开,世卫组织就要宣布疫情结束了,中国就要被孤立了。你唬谁啊?日本现在还处在疫情高发期,世卫怎么会宣布疫情结束?中国拖到明年四五月份天气转暖,就会被世界孤立?
下一波,交给资本代言人的变化应该集中在:疫苗引进,药物引进,商品引进,人流引进,不排除还会附带新病毒株的“流入”。
4,慎重评判奥密克容新冠病毒的重症率和致命性。
万事都得讲个因果关系,人之所以死,一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要追溯起来,又应该以最初的起因为起因,这也不算新冠之因,那也不算新冠之因,最后能统计到新冠死亡的人数少得可怜,大大降低了新冠实际致命性。
一个坏人把90多岁老人打死了,或者说把一个60岁危重患者打死了,是不是可以无罪?反正90多岁的人也是要死的,反正重病患者也是要死的,打人者只不过让他们提前了点。用这个理来套不记新冠死亡的人头上合理吗?
就在近四天,我统计了一下某市死亡讣告,全是院士、科学家或艺界名人,总共有29人。有人可能讲,平时也是这个样子,只是现在公布出来罢了。我不认可这个说法,名人放在平时也是要公布死讯的,我从未看到过这样高的频率,不到十天病故八个院士,不太合常理。有些人走了还得排队,比平时只多走7个人,不应该那么拥挤。
不能把实事求是丢了,如实地反映真相,才能让大家重视这个病毒感染的严重性,才能让大家真正做好科学防疫。专家们应该重新调整统计口径。
我们经常讲美国不尊重生命,疫情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不过,美国能公布这么大的死亡数,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讲假话,是按因果关系做出的死亡统计。假若美国也是少统了死亡人数,那就证明这个病毒更可怕了,缩小了统计范围还有一百多万死亡,从去年流行奥密克容之后,美国仍然死了近二十万人,如果不缩小,会是多少呢?
据美国政府公开的数据显示,美国连续两年人均预期寿命下降,已经降至26年新低,说明新冠的致命性是相当显著的。
未来的重要事项不外乎以下几个:
1,尽快如实地统计出第一波疫情感染数和各类症状分布及死亡真实人数,让全国人民了解奥密克容病毒的实际影响,要让大家从心底里重视这个病毒,不要把疫情娱乐化。
2,重点监测重阳和重复感染者的人数和症状,不能让全民在反复感染中实现全民族体质弱化,新冠后的东亚病夫不能成真,这段时期病急乱服药已经损伤了不少人的肝肾,毕竟大部分人的用药水平有限。
3,外防输入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过去,是防带病者输入,现在,防不住了,因为已经准备完全取消了。外防输入的重点已经转变为对新输入病毒的监测,一旦有毒性很强的毒株输入,该封控恐怕还得封控。
4,一定要及时化解基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缺陷,尤其是药品和医疗器材的库存量。有些城里人不理解,为什么农民感染了喜欢输液呢?说输液又没什么用。现在的农村,老弱病残的较多,身边的依靠少,一旦病得难受,他们也就信乡村医生了,一吊上了瓶子,他们心里就不那么慌了。事实上,输液治不了新冠,但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舒服点,不然的话,为什么农民还天天输液呢?
5,要关怀医护人员的健康,要适当增加社区医疗的人员配置和医疗条件提升。新冠感染,属于全民广域性感染,只依赖大医院是不行的,大医院的医护都快累死了,除了危重病人,一般患者应该尽可能安排在社区诊疗机构,部分感染者不能完全放在家里硬扛,该进社区医院还得进。32岁的博士在家硬扛就没有扛住,非常可惜。还有其他没扛住的呢?
疫情终将会过去的结论我也会讲,但这个阵痛我们不能轻描淡写。
写于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
【文/孙锡良,红歌会网专栏学者,独立时评人。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