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郭松民 | 评俄罗斯电影《烈日阳光》:“排异”行动与“瓦格纳集团”

2023-06-30 14:35:3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01

  瓦格纳集团的掌门人普里戈任发起的兵变,对正在进行着一场艰苦战争的俄罗斯来说,可谓祸起萧墙,但不到36小时,兵变就被平息了。

  对俄罗斯来说,目前的情况,是可能想象的最好的结局:普里戈任自我流放到白俄罗斯,瓦格纳集团的老兵,主体部分将成为俄罗斯正规军,不愿意继续作战的可以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希望继续追随普里戈任的,也可以去白俄罗斯。

  在消除了不确定因素之后,俄罗斯的军事阵线变得更加团结、统一了,难道不是吗?

  普京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表现了政治家的风范。

图片

  处理这类事变,最难做到是有节,即有所节制,避免扩大化。

  普京及时止步,对普里戈任本人和瓦格纳集团的官兵都表现出了大度,令我想起中国最好的抗战电影《东进序曲》【点击阅读】中的一个情节:新四军挺进纵队击溃了挑起内战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江州二刘”的部队,已追击到江州城下,但却突然停止进攻,原因就在于“江州二刘”愿意认输,明确表态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图片

  西方舆论对这一事件的评论,倾向强调这一事件损害了普京作为“沙皇”的权威,这种论调体现了他们对俄罗斯政治的一贯的偏见。

  西方的评论者故意对以下两点视而不见:

  一是,兵变发生后,普京获得了俄罗斯各阶层、各联邦主体、东正教大牧首等的一致支持,同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支持兵变。普里戈任的迅速失败,和他陷入了政治上的绝对孤立直接相关;

  二是,兵变更加凸显了普京对俄罗斯的重要性,目前还没有其他政治人物能够取代普京成为俄罗斯国民团结的核心。

  这里顺便要说一句,西方舆论喜欢称普京为“沙皇”,中国的俄粉则尊称普京为“大帝”,但普京既非沙皇,亦非大帝,他是一位民选总统。

  尽管普京执政时间长得有点不可思议,但他的每一个任期,都是通过直接选举获得的。这些选举即便按照西方的苛刻标准,也无可挑剔。普京在俄罗斯,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而这正是他的权力来源。

图片

  至于俄罗斯之外的人如何评价俄罗斯的民意,则是另外一个话题。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国内舆论场,有一些人倾向于把这次兵变描述为一场瞒天过海,周瑜打黄盖的锦囊妙计,这也是一种意淫、脑补或白日梦。

  兵变无疑是俄罗斯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不正视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地分析俄罗斯局势。过于依赖阴谋论作为分析工具,早晚会把自己搞糊涂的。

  02

  关于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的性质,目前还是众说纷纭。

  在这里,暂不对此做历史或地缘政治的分析,只想给大家推荐一部俄罗斯电影《烈日阳光》。

  这部电影是2021年上映的,由俄罗斯著名导演马克西姆·布里乌斯执导。

图片

  中俄之间的政治关系是紧密的,但经济联系就差多了,而文化上的交流就更少。一般人关于“俄罗斯文化”的印象,其实还是“苏联文化”,对苏联解体后出现的新俄罗斯文化,我们知之甚少。

  文化,主要作用于人们的情感。

  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亲美?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大量地进口美国文化产品,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可以说,好莱坞电影塑造了不止一代中国人对美国的想象。

  与之呈鲜明对比的是,主流院线基本没有放映过俄罗斯电影,各大城市的“国际电影节”也很少放映俄罗斯电影。

  在观看《烈日阳光》时,我在想,如果2021年,中国的主流院线能够同步放映这部电影,那么去年俄乌战争爆发时,很多人可能就不会觉得意外。

图片

  《烈日阳光》的背景是,2014年,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颜色革命”赶下台,亲西方的乌克兰新政府有计划地清洗乌东地区俄罗斯族,官方代号“排异”行动。

  据统计,“排异”期间,乌克兰新纳粹共计屠杀平民6000余人,制造难民44000余人。

  《烈日阳光》的故事,发生在“排异”行动初期。

  一名参加过阿富汗战争(1979-1989)的苏军老兵弗拉德·诺沃日洛夫,带领家人想从卢甘斯克逃往俄罗斯。

图片

  另一位名叫卢卡的苏军老兵,是弗拉德在阿富汗战场的战友,战前居住在乌克兰首都基辅。

  卢卡深爱着妻子,但妻子已和他离婚。由于生活失去了方向感,卢卡听信了宣传,来到卢甘斯克参加了乌克兰新纳粹组织的“志愿营”,并担任基层指挥官。

  但是,卢卡终于发现所谓“志愿营”不过是一群无恶不作,屠戮平民的法西斯匪徒,他们所进行的主要“战斗”,就是用迫击炮、榴弹炮、喀秋莎火箭炮等,不规律地轰击俄语人口聚集区,以迫使他们逃走,达到种族清洗目的。

  卢卡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最终绝望自杀。

图片

  弗拉德则在妻子和儿子都死于“志愿营”的炮击之后,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和平主义幻想,加入乌东民兵,再次拿起了武器。

  影片还披露了美军顾问直接指挥乌克兰军队作战的“秘密”。

  《烈日阳光》的手法是现实主义的,用了很多镜头展示了“志愿营”的残暴,包括强奸妇女、虐杀战俘等。《烈日阳光》的手法也是浪漫主义的,导演用乌东大平原如诗如画的景色,反衬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图片

  在影片的结尾,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桥段:当乌东地区的俄族民兵,在装备精良的的乌克兰“志愿营”进攻下陷入绝境时,一支神秘的,没有任何标识的武装小队出现了,他们伏击了“志愿营”装甲车队,并干净利索地将其全部歼灭。

  战斗结束之后,这支小队把所有的战利品,包括装甲车和坦克都移交给了民兵,其指挥员只带走了一本书——这是一位死于“志愿营”炮火的音乐教师的遗物——《瓦格纳作品选编》。

  “瓦格纳集团”在此潇洒亮相!

  难怪普京在兵变之后,对“瓦格纳”士兵还如此怀柔了,因为他们曾经为俄罗斯出生入死。

  理查德·瓦格纳是十九世纪著名的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俄罗斯的雇佣军公司为什么要以他来命名?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美国先搞了一个对口支援乌克兰的雇佣军公司,以十八世纪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命名,战斗民族这边当然要针锋相对,于是就把自己的雇佣军公司命名为“瓦格纳”。

  《烈日阳光》无疑是“俄罗斯视角”,但不是粗陋的宣传。

  综合新闻报道的情况,应该说这部影片相当真实地反映了2014年后乌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议所有关心俄乌战争的人,都将这部电影找来看一看。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