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近日再爆所谓“重大研究成果”,炒作“中国在海外建海军基地”的话题。美国威廉玛丽学院下属研究机构“援助数据”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了未来2至5年内最有可能建成中国海军基地的8个海外地点。它们分别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赤道几内亚的巴塔、巴基斯坦的瓜达尔、喀麦隆的克里比、柬埔寨的云朗、瓦努阿图的卢甘维尔、莫桑比克的纳卡拉和毛里塔尼亚的努瓦克肖特。而其预测依据是投资水平、战略位置、港口情况,以及中国与潜在东道国的关系等。
这种看起来有模有样的研究其实很荒诞不经。但相比美国智库的其他同类研究,这份报告还不算最荒谬的,至少没有如其他很多报告那样,将中国援助的“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都当成中国未来的海外基地。
近十余年来,在“中国建海外基地”的问题上,感觉美国远比中国着急。美国战略界各种所谓成果“汗牛充栋”,这些报告的普遍研究逻辑和起点是,中国日益上升的国力及军力和美国自身主导世界的经验。绝大部分作者既不了解中国的战略文化,也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他们也无意考虑中国的意图,只是以美国的经验来臆测中国未来的行为,其结论自然是荒腔走板的。
如今,科学技术依然未能完全逾越地理对力量投送的影响,因此海外基地对大国向外投送力量和影响的作用仍然不容低估。但向海外投送什么样的力量?如何投送?各国的方式和方案迥然不同。一国海外基地的建设归根结底主要是由其海外军事任务决定的,中国与美国的道路完全不同,美国越俎代庖为中国做的美国式方案,显然不适合中国,中国未来也不可能选择霸权路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即在全球追求军事主导优势。冷战结束后,美国更是大力强化其同盟体系,广泛在全球各地区进行安全承诺。在这种背景下,美军实际上追求着“全球部署”和“全球攻防”,为此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维系着近千个海外军事基地。这些海外基地是美国在全球保持前沿存在和介入地区热点问题的重要支撑,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影响介入所在国国内事务的抓手,同时也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象征。
而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即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战略,对外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和不干涉他国内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建立起了密切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中国在海外有着越来越庞大的海外经济利益。迄今为止,中国维护海外利益的主要方式是外交,依托的是开放的全球经济贸易体系,军事力量更多的是作为后盾。随着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出现,并给世界带来种种隐患,中国愈发感受到大国的责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开始积极“走出去”,海军还于2015年提出了“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加大提供国际安全公共产品。正是为了更好地在亚丁湾护航,中国筹建了吉布提基地,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海外补给基地。
不可否认,近20余年来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和军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硬件指标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军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周边和近海防御,而非向海外大规模常态化投送兵力。即便中国解决了周边的主要安全问题,由于其防御性的战略文化,以及没有美国那样的海外霸权利益,因此也不会存在像美国那样、大规模地向海外投送兵力的强烈动机。
因为军事任务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并不需要美国那样的海外基地网络。中国军队将更多依赖全球范围的商业港口网络来进行补给,未来也可能在一些关键区域寻求军事意义上的节点,但这类基地与美国盟友体系下作为战争支撑的基地有着根本不同。吉布提基地的经验表明,中国获得海外基地将主要通过友好协商和互利共赢的模式。
美国海外基地网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主导。当今世界,各国主权意识觉醒,维系美国那样海外基地网络的军事、外交和经济等成本日益高昂,即便国力强大如美国也愈发不堪重负,从长远来看也很难持续。为了降低各方面的成本,美国也在探索各种轻型基地如轮驻基地或短期部署模式。在总体和平状态下,花费巨大成本建立美国式海外基地对中国而言也并非现实选择。
上述逻辑并不难理解,但美国官方和智库就是视而不见,持续对有关“中国在海外建基地”话题大肆炒作。无论中国和世界愿不愿意,美国都要强行为中国海外基地“搞规划”。除了认知方面可能确实存在偏差或误读之外,这些研究或报告实际上主要是为了炒作和渲染“中国军事威胁”。在“中国军事威胁”的叙事背景下,中国海外军事基地的真实情况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官方和智库希望灌输给国际社会的想象图景。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海外基地最少的,然而,美国官方和智库机构却着力渲染中国海外基地,极尽臆想、猜测和杜撰之能事。这已经不只是“双标”的问题,其背后的傲慢逻辑也值得关注,即“中国发展军力和在海外建设军事基地是非正义的,只有美国等个别国家的军队和海外基地才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强大力量”。笔者认为,如果说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威胁,如此庞大的美国海外基地更值得关注和研究。(作者是“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