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把核污水排海,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核污水排海,对日本而言,无非是节约一点处理成本,经济上得了一点好处(其实也未必),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首先,日本的渔业、水产品出口业会受到致命打击,这一点一望而知,毋庸赘述;
其次,日本的旅游业、餐饮业也都会受到重大影响。
比如日式寿司店,在一般小资心目中,通常有干净、极美等印象,日本把核污水往大海里这么一排,日本寿司、鱼片就总是同核污染联系在一起了,消费者心理上厌恶感、畏惧感,是很难被轻易抹去的;
第三,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从政治上看,战后七十多年,日本重塑自己国际形象,洗清战争原罪的努力被基本归零了。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二战结束后,日本年年在广岛举办“原爆”纪念活动,刻意把自己打扮成核武器受害者的形象。经过多年契而不舍的努力,日本差不多快要达到目的了,但这次日本执意要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却成功地把自己从“核受害国”变成了“核加害国”,并且,人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是日本在隐忍多年之后,向人类进行的一次核报复。
愿意思考的人,还会追问一句:日本既然敢向海洋排放核污水,还有什么别的伤天害理的事情不敢做吗?
令人惊讶的是,日本排放核污水,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持续三十年之久,这简直是生怕别人忘了自己是个祸害,要不断提醒,也是恨自己不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态度。美国站在日本背后,含笑不语,对日本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鼓励纵容,实在大有深意。
什么意思呢?
美国要重组自己的阵营,围堵中国,需要日本做马前卒,而对日本来说,最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做法,莫过于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这一次,日本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坚持排放核污水,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等于自断后路,失去了与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格。
美国顾而乐之,是因为看到日本已经进了圈套。美国的支持从来不是免费的,日本很快就会收到美国寄来的账单,数额之大将令日本心痛到流血。
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是,近代以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进入国际社会视野之后,其重大战略决策,往往带有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特征,包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偷袭珍珠港等都是如此,前者使日本深陷泥潭,注定了必败命运,后者招致美国参战,加速了日本的败亡。
即便看上去占了大便宜的甲午战争,日本也没有逃脱这一规律。
要知道,甲午战争爆发时,已经是19世纪末,日本羡慕欧洲老牌殖民帝国靠掠夺发财,却没有意识到殖民时代已经进入尾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兴起,日本强行“脱亚入欧”,既得罪了老牌殖民帝国,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敌人,日本绝无可能同如此强大的力量相抗衡,所以甲午战后不到50年,日本就被打回原形,至今仍然不是正常国家。
日本无法走出这样的怪圈,从文化性格方面找原因,和日本文化的这样一个重大缺陷有关——没有是非正义感,随便找一个理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犯下十恶不赦的罪行。
比如明治维新后,“因为发展工业缺乏资金”,就鼓励本国少女出国卖淫;“因为国土狭隘资源匮乏”,就侵略扩张;“因为士兵性苦闷”,就在占领区强征慰安妇……
今天也是这样,因为“处理核污水成本太高”,于是就以邻为壑,直接排到大海。
日本人似乎不能理解,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没有任何理由。
在中国颇有观众缘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为了帮助靖子脱罪,就毫不犹豫地谋杀了一名流浪汉,并残忍地将他毁容。
石神最后为靖子不肯接受他的好意而痛哭失声,但对死于非命的流浪汉,则从来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内疚。
今天,日本政府处理核污水问题手法,不是和石神极其相似吗?残忍、精密,犯下弥天大罪,却还是一脸无辜的表情——可怕的是,他不是假装无辜,而是真觉得无辜。
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以及麦克阿瑟主导的政治改造,但没有经历过文化革命,其文化中保留了许多前现代的、愚昧的、幼稚的东西,这使得日本的行为方式常常让人觉得怪诞、不可理喻、既蠢又坏。
对中国来说,摊上这样一个没有底线、动辄寻短见、且有暴力倾向的邻居,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好在中国的国运正处于上升阶段,我们要联合社区的其他居民对日本的变态行为进行管控,以后如果出现了适宜的历史契机,还要对日本进行文化上的改造,以彻底解决近代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日本问题”。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