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时起,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欺压的血泪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史。我们当年学历史的时候,知道中国是从“五四运动”时,就进入了现代史的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这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存在着到底如何看待人民的认识与态度的差异。当年,不少文人在看待中国民众的时候,总会用“一盘散沙”来描述民众的状态。在说出“一盘散沙”之后,就是停不下来的叹息,说中国没有希望了。
除了这一类一直都是处在悲观心理的文人之外,总还有另外一些人,不甘心中国就总是这样被列强欺负下去。他们在一次次抗争,在一次次奋斗。其中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斗争,也有诸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这类的精英运动。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辛亥革命的过程也是少数精英发动,武昌的新军首义,带动各省原来清廷的总督们纷纷独立,割据一方,成为后来民国时期的各路军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抗争最终都是失败的。这也是当时某些文人认为,中国的民众都是一盘散沙的依据。中国没有办法了,中国没有希望了。
虽然孙中山很顽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甚至在辛亥革命之后,他也还要发动二次革命。他也认为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但是在孙中山的内心里,中国的民众并没有太大的力量,毕竟一盘散沙的意识,孙中山也是有的。所以在他的三民主义里,国家的兴起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军政、训政和宪政不同的阶段。在军政阶段,是依靠军队来打天下,建立他需要的政治制度;在训政阶段,是要训练或者培训民众的共和意识与国家意识;到了宪政阶段,才是实施西方民主体制的阶段。
或许孙中山也想动员群众,但他并不知道动员群众的真正的方式。他四处奔走,到处呼吁,但收效甚微。最后,他走上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才找到了一条明路。
在孙中山那里,他的世界观还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他抗争的精神可嘉,但他的道路走不通。在他内心深处,民众只是接受教育和启蒙的对象,是被他利用的工具。这样的唯心史观是无法指导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早期的共产党员们最先走进工厂和矿山,开始对中国的工人阶级进行宣传和启蒙。中国共产党人走到铁路工人和矿工们中间,组织工人俱乐部,宣传革命真理,开办工人夜校,教他们学文化。再后来就组织工会,领导工人群众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懂得,要革命,必须要发动群众,要依靠群众,要组织群众,并且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在大革命的初期,我们的毛主席在湖南农村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表面看起来,这篇文章只是在列举中国社会各个不同阶级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对革命的态度这种现象。但是,在这篇文章里,毛主席已经看到了中国必然要发生重大变革的依据,那就是底层人民生活的贫困与痛苦。这种长期受到剥削与压迫的情景,已经让广大民众无法忍受了。他们的内心里充满着仇恨,充满着即将爆发的怒火。中国大地上的一点星星之火,就可以很快燃起燎原之势。
毛主席从这里看到了民众中,特别是农民群众所蕴藏的革命的力量。在大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毛主席调查湖南的农民运动,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主席从湖南的农民运动中,看到了农民群众中所蕴含的革命力量,斗争智慧和奋勇精神。当国民革命军的军官们,因为看到他们家的土豪劣绅老太爷们遭到农民戴高帽游街,直呼农民运动“糟得很”,而毛主席则站出来为农民疾呼,说农民运动“好得很”。
与那些只看到中国的“一盘散沙”的人不同,毛主席看到的是人民群众内在的巨大力量。但是如果这个内在的巨大力量没有组织起来,没有有效和正确的引导,那么这股巨大的力量,也是很难发挥作用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首先,就是要求共产党人必须懂得,我们所依靠的力量只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抗战初期,中国弥漫着“亡国论”的“速胜论”。亡国论的依据是中国什么都不行,主要是中国的老百姓不行,一盘散沙嘛。而速胜论的依据也不是因为中国广大群众都来参加抗战,因而形成了巨大的力量,而是因为速胜论者把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寄托在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身上。他们认为,只要英美来打击日本,中国就能速胜。所以速胜论者也一样看不起中国人民的力量。不过速胜的期望只能是幻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还是我们的毛主席,看到虽然中国落后,日本先进,中国是弱国,日本是强国,但中国是大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广阔的战略空间。只要人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就一定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但这不可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持久战而且最终必胜的依据就在于国虽弱,但民众组织起来的力量是强大的。
《论持久战》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兵民是胜利之本”。兵和民在这里就是指的广大的中国民众,穿上军装的兵本质上也是民,没有穿上军装的民,在抗战的过程中,也是兵。兵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何愁胜利不能取得?
历史证明了毛主席思想的正确和伟大。中国人民在最广泛的程度上被组织了起来,焕发他们的斗争精神和力量,最后不仅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还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从哲学上说,这也是唯物史观战胜了唯心史观的过程。
今天的中国,与百年前的中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中国人民也与百年前的中国人民不可同日而语。一盘散沙早已成为了过去时。但是,唯心史观并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我们那些公知和精英们,还在抱着对中国人民力量的很大怀疑。在他们眼里,人民群众就是一群浑浑噩噩的无知的群氓。在他们看来,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在用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来给中国人民洗脑,但是他们最终发现,这么多年,他们都白干了,白白费了这么多年的力气,老百姓反而越发离开他们的那一套更加疏远了。
这就说明,蔑视人民群众的唯心史观不得人心,也不再有什么市场。那些公知,与他们的帝国主义主子一样,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信奉者和崇拜者。帝国主义也是藐视人民群众的,但是在他们的骨子里,更是对人民群众的惧怕。毛主席早就说过,不是世界人民怕美帝国主义,而是美帝国主义怕世界人民。今天的现实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说,历史唯心主义在中国早已破产了,但是它的信奉者们并不甘心,总要一次又一次地要卷土重来。他们至今还在说什么,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中国人有这个毛病,也有那个毛病。总之,在他们看来,与西方人比起来,中国人还是差得太多之类。这种蚊蝇般的嗡嗡声,虽然聒噪得让人很烦,但终归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中国在崛起中确实还有不少问题。我们大家都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缺点。这些缺点对我们的发展还是有些影响和不利的。但是中国总的趋势是在发展,在前进,这些缺点是需要改正的,但是它们的存在不会影响国家复兴的大局。那些片面夸大问题的人,毕竟还是一叶障目,他们内心的那种阴暗的期盼是一定要落空的。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