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武大教授吕德文:为何当前干部、医生、老师尤其防着被抓把柄?

2023-12-07 07:53:44  来源: “新乡土”公众号   作者:吕德文
点击: 5222    评论: 7 (查看) 字体: / /

  一个社会,如果大家相互不信任,尤其是对政府和那些通常意义上的精英——在现代社会,往往也是专业人士,如医生、教师、公务员——失去了信任,肯定是没有效率的。

  因为,所有人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人误解,事情做得好不好,倒是其次的。

  公务员履职,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责,做到形式上无瑕疵,在“万一”出事的情况下经得起倒查。

  因此,要处处留痕,时时注意。

  面对群众的事务,再好的事情,如果有风险,最好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最好不做。因为,多做多犯错,不做不犯错。

  老师教书,首先考虑的是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不是教学效果。比如,明明有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需要惩戒,但这个尺度不要把握,万一被学生和家长举报,总说不清,干脆不管算了。

  明明是出于“好心”严格要求学生,布置作业多了一点,改作业也认真了些,万一被个别差生举报增加学生负担,那也不行。

  医生也是,给病人看病往往也是慎重又慎重。哪怕是很简单的病,稍微有点风险,基层医院的医生也要请病人去大医院看看。卫生室不让挂瓶(因为有风险),乡镇卫生院,稍微有点情况,就让病人赶紧到县医院。

  很多医生拿着检查单,和病人商量治疗方案,从来不给个定准,似乎病人可以自己给自己决策,就怕有个“万一”有个无尽麻烦。

  公务员不敢对群众负责,老师不敢对学生负责,医生不敢对病人负责,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都说社会很卷,形式主义严重。平心而论,那些做实事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意搞形式主义?

  一部分形式主义是邀功型的,比如,有些基层领导想要政绩,要出风头,耗费各种人力物力去包装各种事情。一分成绩,可以吹成十分成绩。这些领导是自己愿意这么干的,有好处嘛。

  但更多的形式主义其实是避责型的。

  暑假了,很多老师天天忙着防孩子溺水,每天要家长打卡,这是他们愿意的么?老师搞教学,课程设计精确到每一节课、每几分钟,讲什么内容,举什么例子,都要明确,否则就是不规范。给学生做课外活动砌长城,灰砖都不让用,非要用红的,都不知道是哪来的道理。

  某地有一个信访的暑假高潮,原因是群众的农活基本上干完了,有时间去上访了,干部忙得不行,这是他们愿意的么?

  医生看个病,各种档案和资料,繁琐不已,记录得非常到位,否则就吃不了兜着走。做档案的时间比看病的时间还多,这是他们愿意的?

  我们这个社会,似乎经不起任何意外了。任何一个小概率事件,都如临大敌。

  某地出了一个安全事故,遥远的他处也得全面排查。“一人生病,全家吃药”。

  某地为了防“意外”,发展出了极其精细而臃肿的体系。在村里,有专职的防火员、安全员、网格员等等,五花八门;在乡镇,政府组建了几十上百号人的应急消防队伍。

  为了防止意外,被上级追责,基层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习惯了。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干脆禁止各种电动车,全然不顾这些车是农民上街和到地里干活的交通工具。

  为了保持整洁,干脆要农民圈养各种家禽,全然不顾跑步鸡也是农民所需。

  为了环保,秸秆禁烧,全然不了解大多数地方,秸秆不烧就没去路的事实。

  同样为了环保,很多地方把猪舍一拆了之,全然不管农民生计。

  为了非粮化,把池塘填了,果树和茶树拔了,全然不顾这也是农民的血汗。

  为了防止村干部腐败,很多地方都规定村里零招待,连一包茶叶、一瓶矿泉水的开支都没地方出,逼着各村制度性违规,想着办法解决必要的招待费用。

  确保安全,确保一点意外都不发生,本来是一个愿景,却成了一个工作要求。只要有事故,有意外,必定要有人负责。

  连群众都有一个心理,路上摔一跤,还得找政府麻烦,说是路没修好。

  小心谨慎,如临大敌,已经成了一些地方“正常”的社会氛围。

  笔者在某市出差住酒店,保安要我开包检查,有客人来访谈事,也得刷脸刷身份证。且不说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保安有没有这个权力,就纯粹从社会运行效率看,合适么?

  有些地方为了接待领导,尤其是重要领导,都要反复踩点、彩排,确保领导视察不出意外。这种形式,不仅蒙骗了领导,糊弄了群众,还浪费社会资源。

  一禁了之,一拆了之,一管了之,一包了之,几乎到了“不管不顾”的程度。什么事都可以上升到无比之高的高度,都拿无比正确的话来压服基层,压服群众。

  很多部门,“一刀切”政策成了习惯,成了显示自己权威的不二法门。基层但凡是出了一点意外,就有无尽的麻烦。所以,基层为了防那个“万一”,“一万”的群众不满意,那也不管。

  在多数情况下,群众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是,沉默并不意味着心里没意见。

  笔者在基层调查多年,很多基层领导干部都感叹,现如今,群众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了。其实,群众又不是傻子,政府做了那么多浪费资源,做无用功,甚至还与民争利的事,怎么可能没想法?

  第一次,群众可以这么想,这么做和自己无关。第二次,群众可能会在心里喟叹一下,怎么这么瞎搞啊?第三次,群众可能就无感了——无感的意思不是事不关己,而是无可奈何,彻底漠视。

  前些年,笔者在调研时,群众看着地方政府如此折腾,花那么多钱做那么多无意义的事,都会解释一句,“国家有钱”“国家真有钱”。这两年,很多地方债务暴雷了,群众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今天,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看上去都很和气,确实没什么大纠纷、大矛盾了。但,人人心里都装着小心谨慎,尽量不要让对方抓住把柄,尽量不出意外。

  社会冲突的反面往往不是和谐,而是冷漠,以及连带而来的不信任。人人都防着对方,大家就会有很多做无用功,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

  作者| 吕德文

  来源 | “新乡土”公众号

  原标题为《公务员不敢对群众负责,老师不敢对学生负责,医生不敢对病人负责,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说来说去都不说根原,是叫兽乎?
0条回复
因当大家都处在“粪缸”里或多或少都有“臭”味、我一介草民也不例外、只是危害并不大而已。
但官员们就不同了、他们损失的是巨额财富与官威甚至连带一大片。不防着点能行吗?
1条回复
辽东海蓝此生后悔入华夏,来生不做中国人
1年前•辽宁省   88回复
表面是安全,谁知道是不是来个大的前的预案。
0条回复
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信任,这个社会已经处于危险边缘。试问,假如国家发生战争,动乱,要如何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共赴维艰?正因为社会充斥着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以邻为壑,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示人,如何交往生存?这种现象,就是因为私利至上,唯金钱衡量一切带来的必然后果。追很溯源,谁之过?
0条回复
为什么现在老百姓不信任官员、医生和教师?因为这三个群体都是腐败重灾区。为什么毛泽东时代老百姓对他们比较信任呢?因为那时候这三个群体都比较崔廉洁。
0条回复
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