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刘振起:抗美援朝初战制胜战法

2024-03-17 09:03:18  来源: 刘振起观点   作者:刘振起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毛主席一生中指挥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统率过百万以上的大军同时在几个战场上与敌人作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有着高人一筹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慎重初战,初战必胜,是毛主席一以贯之的作战思想。当抗美援朝面对美国这个世界头号的强敌时?毛主席又是如何初战制胜呢?或者说,毛主席指挥抗美援朝初战制胜的战法是什么呢?通过学习研究,我以为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七法:

  一、坚定斗争意志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树立坚定的斗争意志,方是制胜之道。任何的韬光养晦,任何的屈从妥协,都是无济于事的,而最终的结果则必定是自食苦果。从抗美援朝的全过程看,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坚定的反侵略斗争意志,正是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基础之法。我们可以从如下的时间节点和斗争的交锋,看的清清晰晰。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战争爆发后第二天,杜鲁门就宣布美远东空军、海军参战支持李承晚。6月27日,杜鲁门命令美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同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6月28日,毛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1950年6月30日,美国命令美国陆军在朝鲜参战。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由美国和其他15个国家的军队组成“联合国军”入朝参战,支持李承晚政权。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由此,我国的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了第一个高潮。7月13日,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1950年到8月份,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28日,毛主席发出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任何挑衅的伟大号召。9月30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就出兵。

  1950年10月1日,麦克阿瑟继续执行美军入侵中国东北计划,公开威胁说,如果中国参战,就把朝鲜战场变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即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悍然越过北纬38°线。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毛主席即推动中央高层,很快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在威克岛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作出决定,“实行全面占领北朝鲜的讲话”。10月19日,美军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保卫朝鲜安全必须占领鸭绿江北部” ,为下一步进攻中国东北制造舆论。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挑衅,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迈出了坚定的反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步伐。

  这告诉我们,战争意志在战争中起着决定的转化作用。

  二、充分战争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对战争准备的决策和处置,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两天后,也就是6月27日,美国即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的城市狂轰乱炸,同时命令美国的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占中国领土台湾。面对这样的突发战争情况,毛主席很快做出正确预判,美帝国主义一南一北相对出兵,根本的是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所以,毛主席6月28日即迅速做出反应,快速而坚定地决定进行充分战争准备,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7月7日,联合国决定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8日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而毛主席也在这时做出决策,调几个军到东北,摆在鸭绿江边,加强东北边防。并责周恩来两次主持军委会议研究方案,随即批准了军委的方案,调13兵团及所属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加上第42军和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等,25万5千人,组成了东北边防军,部署于丹东、集安、本溪地区。9月,又决定增加了第50军编入东北边防军。

  8月4日,毛主席又强调,我们不能不有所有准备,同时批准了派出部分高炮部队进入朝方一侧,以确保鸭绿江大桥的安全。8月5日,毛主席给高岗发电报,要求东北边防军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准备九月上旬能作战。8月18日,毛主席又电高岗,要东北边防军务必在9月3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并同时决定调第9兵团和第19兵团,作为第二批、第三批兵力,分别部署到津浦、陇海、北宁铁路沿线地区,做机动准备,以策应东北边防军。从这些时间点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抓的既周细又坚定。

  毛主席做出这样的战争准备决定,一是建立在美帝国主义对中国挑衅的预判之上,二是建立在对朝鲜战争可能持久化的预断之上。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

  正是有了这样的英明预判,毛主席才果断做出了充分战争准备的决定。这个充分战争准备,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快速准备,我们可以掐指算一下,从朝鲜战争爆发,到毛主席给出的最后准备时限,满打满算两个月时间,这说明毛主席对战争准备的要求是迅速的。二是优势准备,毛主席为什么安排上面的那些兵力呢?那可不是随意设想的,而是毛主席按照四倍于敌的优势兵力计算设计的,这一点我们在下面研究中还将进一步涉及,这也说明毛主席的战争准备是建立在绝对把握之上的。

  正是有了这样的充分战争准备,当美帝国主义越过三八线后,我们即能做到了在10天内迅速出兵。史实证明,这些充分准备都是极具远见的战略部署。否则,毫无准备,准备不足,敌人很快就要过来了,我们就只有被动挨打,更谈不上后来的战争胜利。

  三、 坚决果断决策

  对于抗美援朝,都知道毛主席的决策是艰难的,因为这有不少的论述。王波有专门著作《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于王波,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我们顺便提一下。他196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曾在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局工作,后任总后勤部司令部研究室副主任,是“洪学智将军回忆录”、“洪学智将军传记”组组长。他在这部力作中,较详细客观的论述了毛主席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过程。

  再有逄先知、李捷的《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更是以无可辩驳的史料,论述了毛主席决策抗美援朝的过程。逄、李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中国顶级的研究毛主席的专家。逄先知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捷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他们在书中讲,从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仅仅18天。“但对毛泽东来说,却似乎是走了一个漫长的路程。”而反映毛主席艰难决策的评论最广为知晓的,还是胡乔木和彭德怀。胡乔木说,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20多年,出兵抗美援朝是毛主席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决策之一。彭德怀曾评价说,抗美援朝“这个决心不容易下”。

  然而笔者研究认为,毛主席决策出兵抗美援朝,决策过程是艰难的,但毛主席决定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心,又是坚决而果断的,不存在出不出兵的犹豫纠结过程。

  说艰难决策,一方面是说,毛主席要对全局进行通透的全盘考量,一是要对世界大势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二是要对敌我友三方的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三是要思考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能够应付自如,确保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是说,毛主席更要耐心地做中央领导同志的工作。这正如《毛泽东与抗美援朝》一书中说的:“更重要的是要以充足的理由耐心地去说服自己的战友和同志。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也就是说,毛主席要坚持出兵抗美援朝,但中央的高层有顾忌不同意出兵,所以毛主席要耐心的去做工作,要推动中央高层下决心出兵,这个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这对毛主席来说,犹如“走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说果断决策,是说毛主席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心,是鲜明、坚决而果断的,没有想出兵又不想出兵的纠结过程。因为道理就摆在这里,如果毛主席有不出兵的纠结,那别的中央领导本来就不赞成出兵,如此这般的上下吻合,所以也就不会再有出兵的提出和决策。从史实看也是如此,因为从没见到过别的中央领导向毛主席提出出兵朝鲜的建议。

  说毛主席坚决果断决策出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毛主席对美国军队直接干涉朝鲜半岛的形势早有预断,且非常清晰,“美军侵略朝鲜,同时命令把第七舰队部署台湾海峡,最终的目的就是觊觎中国。”所以在毛主席看来,对美军的作战,不是我们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美军打到你家门上来,逼着你打的问题。

  二是毛主席与美军打大仗的战略预断是鲜明的。这从毛主席与邓华的谈话中就能看得很清楚。1950年8月初,毛主席电令赴东北边防军任职的邓华进京面授机宜,他先是高度赞扬了邓华的海南岛作战,然后是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朝鲜战争形势,提出了准备与美国人打仗、打大仗的战略预判,并阐明了如何打胜这场战争的指导方针与战略战术思想。

  三是毛主席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心是既定的。这一点,在毛主席给斯大林未发出的回电中说的很明确。1950年10月2日,毛主席亲笔起草了一份回复斯大林的长电报,第一条就明确指出:“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 在这封电报中,毛主席分析了中国出兵支援朝鲜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说明了中国出兵作战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法,以及国内策应部队的调动情况等,考虑的非常全面、周到,又很慎重。

  这说明毛主席出兵抗美援朝的态度是鲜明的。这份电报原准备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作出出兵决定后,发给斯大林。但在10月2日下午召开的书记处会议上,毛主席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但与会者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所以导致这份电报未能发出,出兵朝鲜的决定也随之搁浅。

  四是毛主席坚决的坚持了出兵的主张。10月2日的书记处会议,按照不出兵的意见,起草了给斯大林的回电,但在回电中,毛主席又加上了一句话:“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我们将举行一次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的主要同志都出席。”这表明,毛主席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主张,在书记处通不过,他转而要召开更大的会议以获得支持。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10月4日下午,毛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从史料看,这个问题的转圜,是彭德怀的表态。彭德怀时任西北局书记,是毛主席特意发电报让彭德怀与会。而彭德怀紧急回京赶到四日下午的会场时,会议已近结束,他因不了解情况未发言。晚上彭德怀向高岗了解情况,高岗告诉彭德怀,大家都不同意出兵,只有毛主席一人坚持。11月5日上午,毛主席单独约见彭德怀,与其详谈了出兵朝鲜问题。说白了,就是先做通彭德怀的工作,以获得彭的支持。要说,这彭大将军就是不简单,他表示拥护毛主席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并答应挂帅出征。这样,在11月5日下午的会上,彭德怀做了重要发言,支持出兵抗美援朝,会议遂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五是毛主席坚持即使苏联不出动空军掩护仍旧出兵。从有关文献看,中央决定出兵,是以苏联出动空军掩护为条件的,这是中央多数领导的意见,因为顾忌美军的绝对制空权。所以,周恩来和林彪去苏联,同斯大林谈出兵问题是带了两种意见去的。但当与苏联谈出动空军时,斯大林答复空军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于10月13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并决定在苏联不出动空军的情况下,仍按计划出兵抗美援朝。就是“不论有天大的困难,渡江援朝不能再变,出兵的时间不能推迟。”这一决定,当毛主席电告在苏联的周恩来时,先看到电报的师哲大吃一惊,据有文讲,当周恩来把这一决定告诉斯大林时,他激动的眼含泪花。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毛主席关于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心,是坚决而果断的。作为最高统帅,坚决果断的战争决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如果没有毛主席坚决而果断的决策出兵,美帝国主义就会迅速的占领朝鲜,麦克阿瑟就要继续执行美军入侵中国东北计划,正像他公开威胁说的那样, “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那样,我们就不会有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和平建设与发展。

  这就是毛主席的英明伟大,“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犹如彭德怀说的,毛主席具有非凡的胆略、非凡的魄力,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判断力。

  四、集中相对优势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主席兵法的核心思想。我们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正是在这一军事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在决定和指挥对美军作战时,同样驾轻就熟的运用了这一兵法。这一点,从毛主席给斯大林未发出的电报中,是看的很清楚的。美军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那么我军如何与美军作战而取得胜利呢?毛主席在考虑兵力部署时,就进行了详细的集中相对优势兵力的计算。

  毛主席在电报中说:“根据我们所知的材料,美国一个军(两个步兵师及一个机械化师)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内,共有七公分至二十四公分口径的各种炮一千五百门,而我们的一个军(三个师)只有这样的炮三十六门。敌有制空权,而我们开始训练的一批空军要到一九五一年二月才有三百多架飞机可以用于作战。因此,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歼灭一个美国军的把握。而既已决定和美国人作战,就应准备当着美国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一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够有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四个军对付敌人的一个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百门至三千门七公分口径以上的各种炮对付敌人同样口径的一千五百门炮),而有把握地干净的彻底的歼灭敌人的一个军。”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毛主席不但相对地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同时相对的集中了优势的火力。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毛主席为什么要调4个军和若干个炮兵的兵力部署。这就是说,毛主席充分考虑了集中优势兵力的战略部署。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安排了24个师,摆在了陇海、津浦、北宁诸线,作为抗美援朝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这样的一个战略部署,就把我们的优势建立在了可靠的基础上。

  大家可能以为这没有什么,但如果你看一看斯大林的想法,你就知道了毛主席决策的不同寻常。上面我们已有交代,这是毛主席给斯大林未发出的电报。而斯大林10月1日给毛主席的来电,要求中国是派出至少五六个师到三八线,以便让朝鲜组织起保卫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战斗。所以毛主席在这封电报里明确表示五六个师不够,而是先安排了十二个师,同时也拒绝了将中国志愿军部队部署于三八线以北地区的要求。历史早已给出结论,毛主席的运筹更加的英明。

  正是毛主席集中相对优势兵力的战略思想,确保了抗美援朝初战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绝对胜算。

  五、隐秘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历来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奉为制胜的秘诀。但真要做到这一点,却又是极不容易的,尤其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因为敌我双方的侦查反侦查能力都已非常发达。

  抗美援朝战争,为了达成首战制胜,毛主席非常成功地运用了隐秘出其不意战法。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只做不说。这一点,主要是利用了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敢出兵的傲气。1950年9月,毛主席曾指示周恩来,立即接见印度大使潘尼迦,让其明白无误的传达中国政府的强硬立场和态度,只要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出兵干预。同时,聂荣臻也明确告诉潘尼迦,中国不会“袖手旁观,让美国打到中国的边境”。但美国对于中国的警告,置若罔闻,不屑一顾,视印度是“很不可靠的报告者”,把中国对美军越过三八线即入朝参战看成是外交讹诈。所以,毛主席就规定了“只做不说”的总基调,只告诉各大军区负责同志知晓,以便在工作布置上有所准备,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明令党的高级干部和东北边防军的指挥员,积极抓紧出兵准备,只在内部掌握,但不见于媒体。正是这一点,有效地保证了我们出兵准备的隐秘性。

  二是隐秘出动。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隐秘渡江。毛主席给邓华等人的电示讲,10月19日晚,志愿军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日晨四时即停止,5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二是隐秘开进。就是志愿军部队秘密渡江后,在敌人不知我出兵的情况下,夜行昼宿,行军路线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20公里地区不走,而走以北路线,以免过早被敌人发觉,致使敌停止前进,或竟缩回去,影响后续的歼敌效果。就这样,志愿军几十万大军行军一周,美军竟全然没有发觉。

  三是绕开战场。就是绕开预定的歼敌战场。毛主席根据战场的情况,首先筹划歼灭西线的3个伪军师,要求志愿军不能与敌人遭遇,要放敌北进。毛主席强调指出,一定要把预定的战场绕开,“无论用汽车运兵运物及步行的人马武器都不要再走宣川、定州、博川、军隅里线及龟城、泰川、球场线,……而应取该线北面的道路前进。” 毛主席反复指示我军要绕开即将成为战场的地区,避免先期与敌人遭遇,从而保证了我军初战的突然性。

  六、因敌变而我变

  从决定了出兵抗美援朝后,毛主席就一直昼思夜想出国的作战方案问题。因为敌情在变化,所以志愿军如何作战问题也在不断变化。毛主席日夜不停的思考如何打好第一仗的问题。

  对于如何初战制胜,在志愿军出国之前,毛主席曾设想利用敌人东西对进的时机,志愿军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至三道防御阵线,依托阵地先站住脚,摸清情况,六个月以后再行攻击作战。

  然而,志愿军渡江后,敌情发生了很大变化,麦克阿瑟改变了美第八集团军和美第十军在平壤、元山蜂腰部东西对进会合的计划,明令美军和南朝鲜军分散为东西两路,大举北进,速度甚快,直向中朝边境逼近。根据敌情的变化,毛主席迅速做出判断:麦克阿瑟在战略判断上犯了一个大错误,即“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 毛主席遂断定,这是志愿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为捕捉战机,毛主席当机立断,电示邓华等前线指挥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10月23日又电示邓华等第十三兵团指挥员,迅速与彭德怀汇合,在彭德怀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

  这样,11月25日,西线分兵冒进的南朝鲜军一个加强营,在温井地区被志愿军第40军一个团,采用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将其大部歼灭,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第一仗。

  南朝鲜军另一冒进的一个团,进达距离中朝边境只有几公里的楚山,向中国境内炮击。后发现情况不妙,掉头南撤,途中被志愿军包围,后有南朝鲜军接应的两个营,于29日一并在温井地区被志愿军大部歼灭。

  10月底,号称“王牌军”的美军第一骑兵师一个团,冒进北渡清川江到达云山,11月1日至3日被志愿军大部歼灭,同时,我志愿军阻击部队又在云山以南击溃该第一骑兵师的另一个团,击毙该团团长,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现代化装备之敌的先例。

  美军第一骑兵师遭重创后,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大为震惊,组织全线撤退,彭德怀当即下令追歼逃敌,11月4日,又歼灭英军一个榴弹炮营和美军一个加强连。至此,敌军靠着机械化全部逃撤到清川江以南,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结束。此役,志愿军经过13个昼夜艰苦作战,歼敌15000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七、先打弱敌伪军

  户破堂危,救邻即自救。对于出兵抗美援朝,中央高层领导最终认同了毛主席的决定。那接下来就不是打不打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打胜的问题,要打胜,就要初战制胜。“只要初战获胜,局面就会改观。”

  毛主席是高明的战略大师,对于美军的强弱有着清醒的战略判断。他认为:第一,美军战线太长;第二,美军的后方太远;第三,美军是不义之战,士气不高;第四,美国的同盟国可派的兵力寥寥无几;第五,美国的核讹诈已被打破。美国的这些不利因素,正是我们的有利因素。诚然,这毕竟是中国与美国的首次作战,而美国是一战二战的胜利者,有着全球最现代化的军队。那么,如何确保首战胜利呢?其中一招就是先打伪军。

  先打伪军,无疑是一部高棋。为什么说是高棋呢?毛主席认为,一是伪军相对美军较弱,我军打伪军有把握;二是只要歼灭一到两个或两到三个完整的伪军师,朝鲜的战局就可大为松动,就可振奋朝鲜人民,局面就会改观;三是美军兵力有限,又很怕死,歼灭伪军几个师团,就等于减掉了美军的双翼,就会遏制美军的进攻势头;四是由此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建立根据地。进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伪军还是美军,只要是孤立好打之敌,都要坚决歼灭。

  确定了先打伪军的作战方针后,毛主席敏锐的掌握着伪军几个师的动向,对伪军几个师的进攻方向的分析判断极为准确。1950年10月21日,毛主席专门就打好第一仗,给倪志亮、柴军武转告彭德怀,并告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的电报,对伪军动向作出分析:伪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伪3师似将进至咸兴;伪6师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伪7、8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里、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龟城。以上5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以后的战事发展证明了毛主席确实是料事如神。

  上述5个伪军师,毛主席确定以西线的伪军为主要打击目标。由此,毛主席决定以我42军阻击东线之敌,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主力则位于孟山以南,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使之不能北援,助力我38军、39军、40军各个歼灭伪军6、7、8师。

  毛主席在菊香书屋,一边注意着敌情变化,一边指挥着志愿军部队,想给3个伪军师团布置一个大口袋,进而给予歼灭。后来只因伪军分散孤立冒进遭遇,使其3个伪军师侥幸逃过了一次被歼灭。而美军王牌军骑兵一师在向云山疾进时,一个营被我38军截住歼灭,并击毙该师另一个团团长。这是我军歼灭美军的第一次战斗。

  骑兵一师是何种部队?居然会受到这样的重创。这上帝是怎么搞的嘛?麦克阿瑟干脆不打了,突然收兵。别说,麦克阿瑟这一招,保住了他清江以北约5万人的被歼灭,当然,他的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也就彻底破产了。

  这就是志愿军的初战。这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联合国军1.5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王牌军骑兵一师的一个营,将联合国军驱赶到清川江以北地区,粉碎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实现了毛主席在朝鲜北部山区站住脚的战略目标。这次战役震惊了全世界,美国举国哗然,美国的新闻界直称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正是这一初战制胜,10月25日,被定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战的纪念日。

  附录:抗美援朝战争简要经过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进攻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美军连续败退。战役的结果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后因后勤困难,边打边撤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第二阶段,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

  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到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附录: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数据

  美国在首都华盛顿所立朝鲜战争纪念墙上所刻的数字:联合国军阵亡62.8833万人、受伤106.4453万人、失踪47. 0267万人、被俘联合国军92970人。总计伤亡2256523万人。其中:美军死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

  但有分析指出,美国官方公布的受到治疗的美军总人数为391.7万人。美国在一战、二战和侵朝战争中非致命伤员分别为20.4,67.1和10.3万,总计97.8万;但各年度拿政府补贴的退伍军人人数,1960年死亡和残疾人数分别为95.1万和300.9万,此时越战还未开始,也是4倍于统计的三次战争的伤员人数。按照比例计算,美国侵朝战争伤员数字应乘4,也就是至少高达41.3万人,超过中方统计数据。

  另,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军参战人数约600万人,平均高达296.0万人 ,加上南韩等在内的联合国军,远超志愿军最多时135万人;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540亿美元,统计总开支是164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

  中国人民志愿军对外公布战绩是:志愿军和人民军一共击毙、击伤、俘虏敌人1,093,837人。其中美国军队被击毙和击伤俘虏的人数为397,543人。

  刘振起,2024年3月14日写于北京。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