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陈文玲:美国新“关税大棒”,为何在欧洲引发超预期震惊和担忧?

2024-05-22 08:09:54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陈文玲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从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到钢铝、港口起重机,再到个人防护装备等,美国再次升级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上限,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甚至从25%翻倍至100%。

  美国“关税大棒”落下后,连德国总理朔尔茨都感到震惊和担忧,认为“保护主义最终只会让一切变得更加昂贵,我们需要的是公平自由的全球贸易。”德国多个工贸协会也发声,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加征关税,并警告欧洲不要效仿美方做法。

  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欧洲和美国的立场并不一致。如何看待中欧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直想要寻求独立自主的欧洲,能做到这一点吗?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经济每月谈”活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结合近期在欧洲的访问,对当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欧关系,进行了深度分析和判断。

  陈文玲:

  前段时间,我非常有幸在总书记出访之前,到法国、德国、比利时这三个国家出访,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我想谈谈这次访问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反思和觉醒

  欧洲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是影响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一极。虽然欧洲国家立场各不相同,但有很多共同点,特别是并非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随美起舞。

  从过往几十年的历史看,欧洲有很多的经济利益包括所谓的价值观和美国一样,但经历近几十年的历史折叠,特别是俄乌冲突后的近几年,欧洲一些国家也在反思和觉醒。

  在当前世界格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下,我们和很多欧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密不可分的。2022年中欧贸易额为8473亿美元,2023年下降到7830亿美元,我们连续多年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美国成为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俄乌冲突后俄欧中断了低价能源供应、欧盟大规模从美国进口高价能源所造成的。截至2023年,中欧双向投资存量累计达到2500亿美元,但欧洲和美国之间从二战以后就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相互投资存量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在存量上,欧美的经济联系大于中欧的经济联系,但中欧相互投资与贸易近年来是大幅度增长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欧洲与美国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一些国家的经济靠美国,军事也靠美国,但欧盟和整个欧洲并不是铁板一块,欧洲一些国家正在反思。

  比如,马克龙总统在4月27日接受法新社的访谈文章中明确指出:我们欧洲现在面临着死亡的风险,我们没有能力面对死亡,欧洲要实现战略自主,欧洲必须表明永远不会是美国的附庸。

  【当地时间5月7日,应法国总统马克龙特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来到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访问。这是在图尔马莱山口,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同当地村民亲切合影。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巴尔瓦尼奥斯暑期夏令营上也表示,中国的崛起是5000年文明的回归,中国的强大和强势崛起,使得美国一超多强的霸权格局被打破,美国必须承认中国的崛起并接受中国的存在。天空可以有两个太阳,小国在大国博弈中需要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制定政策,不能被美国利用作为对付中国的工具。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习近平主席访塞期间说:“塞方将继续毫不迟疑、毫不动摇地坚定支持中国。”“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国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充满感激和尊重,为能同中国这样的伟大国家成为铁杆朋友感到由衷骄傲和自豪。”

  当然,还有其他欧洲国家也有自己的立场和表达。德国总理朔尔茨到中国来访问,也和中国达成了很多协议,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进行关税制裁时,德国领导人朔尔茨、德国交通部长和德国汽车企业都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德国总理朔尔茨4月15日访问重庆 图自中新网】

  欧洲之所以没有完全随美起舞,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欧洲的一些国家、企业与智库学者,开始反思俄乌冲突之后以及近几年在大国竞争博弈中,欧洲失去了什么。现在从欧洲来看,最重要的损失表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欧洲出现近几十年从来没有过的恶性通货膨胀。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国家通胀居高不下,2023年10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6%,再创历史新高。欧洲央行预计2024年的通胀率为2.3%,低于此前的2.7%,但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巴以冲突接踵而至,未来还有很大变数。欧洲正面临数十年未见的高通胀压力,各国政府和欧洲央行都在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挑战,也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是欧盟和其他欧洲国家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在大幅度下滑。欧盟统计局4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GDP均增长0.4%,均低于2022年的3.4%。欧盟经济失速,与欧洲两大经济火车头“熄火”有关——德国经济负增长,法国则零增长。此外,意大利环比只增长0.2%;爱尔兰和立陶宛环比下滑0.7%和0.3%。

  今年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欧元区2024年经济增长0.9%,较此前预测下调0.3个百分点。德国联邦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也不乐观:2023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德国经济增长都出现停滞,第四季环比下降了0.3%,全年德国GDP下降0.3%。2023年,由于能源成本上升和内外需求下降,德国的经济支柱——工业经济下降了2.0%,去年出现了负增长(-0.5%),今年IMF预计增长0.2%,有人称德国从欧盟的“火车头”变成了“欧洲病夫”。

  三是欧元地位在急剧下降。俄乌冲突之前,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分布中的比重大约占37%-38%,最高的时候占比接近40%,超过美国1个百分点。俄乌冲突后的今天,欧元占比已经下降到21%左右,比战前下降了17-18个百分点。欧元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受到过三次重创,一开始是伊拉克战争,然后是科索沃战争,这一次是俄乌冲突,而且这次的打击最大。欧元不仅极速下滑,而且未来前景堪忧。而美元占贸易结算货币分布的比重,则从俄乌冲突前的36%左右,上升到目前的47%以上。

  四是欧洲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了极大削弱与冲击。随着金融资本流失到美国,产业资本流向美国、墨西哥和中国,欧洲工业面临萎缩和能源短缺的困境。欧洲要解决工业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只能依靠俄罗斯低价能源,因为欧洲的财富主要依靠高端制造产业,而高端制造产业需要大量能源。

  在这一点上,欧洲的利益和美国是不一致的。美国希望欧洲资本回流,如果欧洲无法解决俄乌冲突和能源危机,产业资本将寻找其他出路,可能离开欧洲与金融资本一并留在美国。特别是像新能源、绿色能源、半导体等有优势的欧洲企业,正在加快向墨西哥、美国、中国转移。

  所以,原来三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心是东亚、北美、欧洲,我们称之为制造业的三个核心圈或者三极,欧洲这一极将受到最大的冲击和弱化。未来全球制造业的三极当中,欧洲这一极还存在不存在,还有待于观察。所以我认为,这几年整个欧洲在大国竞争博弈中痛失多重利益之后,正在对自己的得失利弊进行重新权衡。

  一些欧洲国家政客对美国的追随

  此外,中欧关系也面临严峻挑战,冯德莱恩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政客追随美国的脚步,与美国提出的话术、议题、倡议、行动方面紧密配合并唱和。

  目前从总体来看,欧洲还是紧紧跟随美国的,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是蛮严峻的。虽然一些国家采取了不同立场,但对整个欧盟起主导力量的还是背后的美国。欧盟紧跟美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追随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制裁与遏制。美国从2022年就开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进行审查,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一方面大幅度补贴自己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电池、半导体芯片等,加快构建去中国化的近岸化、友岸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高唱中国产能过剩论,攻击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实行了大量补贴。

  在这方面,欧盟是紧跟美国的。美国已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税收达到25%,欧盟紧跟美国提高到10%。目前美国拜登政府提出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的税收,欧盟则可能准备在10%的基础上再提高40%-50%左右的关税。通过攻击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论”,抵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向欧洲的出口,这是欧盟紧跟美国的唱和行动。

  当然欧盟紧跟美国,也有基于欧盟一些国家自己的考量。因为近两年的通货膨胀,欧盟已经把实现电动汽车产能替代传统汽车产能的进程和目标,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在这样一个窗口期,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按照现在进入欧洲市场的速度向欧洲出口,到2027年将会占到欧洲汽车市场份额的20%以上。所以,一些传统汽车生产的大国,包括德国和法国,对此还是有担忧的,担心传统汽车被替代的过快,本国汽车产业受到冲击。当然,冯德莱恩也有跟随美国“产能过剩论”,合力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方面对中国遏制打压的意图。

  二是追随美国对华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德国去年出台的《中国战略》,现在已经被欧盟普遍接受,就是要在战略上对中国进行三重定位。第一重定位,中国是合作伙伴;第二重定位,中国是经济竞争者;第三重定位,中国是制度型对手。美国的对华战略是把中国作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我觉得制度型对手这个性质与美国战略性竞争对手差不多。不过,美国没有特别强调合作伙伴,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把合作伙伴放在第一位,所以在战略上,欧盟既紧跟美国也有所差异。

  三是在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上追随美国。特别是当美国“脱钩断链”无法实现时,冯德莱恩提出了“去风险”。在美国出台所谓的“芯片法案”之后,欧盟也推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的有关草案。由于该指令将会赋予欧盟调查所有欧洲企业乃至所有进入欧洲市场的外国企业的权利,相当于要监管全球供应链中的大部分企业,所以该指令又被称作“供应链法案”。

  2024年2月28日,欧盟就“供应链法案”举行投票会,13个欧盟国家拒绝投赞成票,另有瑞典投出反对票,这一法案暂时未被通过,但冯德莱恩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去风险”得到了美国的认可和应用,替代了美国原来推行的“脱钩断链”,形成了欧美的合唱,特别是欧盟强调要解决产业链单一依赖一个国家问题,欧盟重构产业链是和美国高度配合的。

  四是追随美国打压中国企业。这方面欧盟也是和美国高度配合的,比如,欧委会发布了涉及华为和中兴的报告,与美国配合,打击中国华为和中兴通讯。比如,今年5月冯德莱恩公开表示,欧盟不排除也出台美式的TikTok禁令。事实上,从去年2月开始,欧委会已经禁止其员工在工作设备上下载和使用TikTok。

  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FSR)也已经变成了打击中国企业的工具,欧盟所发表的反补贴调查目标明确,均是指向中国新能源企业。2024年3月以来,欧盟根据该条例开展了4起调查,全都是针对中企,行业涉及太阳能、风力涡轮机和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

  五是追随美国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预。比如说,美国出台了涉台法案“台湾旅行法”、“台湾安全法”等,还出台了所谓“维吾尔族人权政策法案”等,欧盟也出台了相应的法案,而且准备对所谓“维吾尔族压迫法案”将来也予以立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欧盟在基于规则的国际执法方面和美国采取的是同一立场,他们所认定的规则是有利于美国、欧洲的所谓规则,而且是国内规则国际化,比如说对域外企业的长臂管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是很严峻的,欧洲对于中国的误解、误判并没有消除,还在追随美国的步伐,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已经在中欧关系上,撬开了一道缝,这一道缝可能会通达未来弥合中欧矛盾道路。

  如何推动中欧进行合作

  中欧合作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中欧关系,不能把欧盟看成固化的的铁板一块,而是看作若干个双边组成的多边,把推动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结合起来。

  处理好中欧关系,关键在于坚持相互尊重,相互认知,独立自主,管控分歧,扩大合作,开放共赢。相互尊重和相互认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疫情三年之后,有一个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再认知的问题,也有一个中国如何对欧美国家包括其他国家再认识的问题,解决认知问题非常重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地缘政治和经济外交关系都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反对单极霸权已经形成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共识。在马克龙看来,独立自主是欧洲和法国必须坚持的。推动中欧合作,应该从九个方面推进。

  第一,要加强中欧之间的战略协同。中欧之间应该加密高层互访,加密对话机制。比如,中国与法国有七十多个工作层面的对话机制,有八个高层的对话机制,应该充分发挥作用推动中法深化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关系上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应加快建立各层面合作机制。中国和塞尔维亚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共同见证交换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经济技术、信息通讯、农食、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本,这有待于落实。

  加强中欧合作要把双边和多边结合起来,形成多方面立体化的合作机制。中欧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类似中法、中匈、中塞的双边关系,同时加强中国与欧盟及其其他欧洲国家的多边关系。在这方面,高层互访、高层沟通,形成战略协同,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加强产业合作特别是优势产能的合作,拉紧中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比如中国企业与法国空客、德国汽车合作,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上优质的中小企业。欧盟在推动绿色转型,符合我们进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方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嵌套和链接,重构全球产业链,这不仅是欧盟一些国家的意愿,也是中欧已经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的现实,“脱钩断链”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法国欢迎中国的比亚迪进入法国市场,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建立了一个工厂。中国与匈牙利合作,在匈牙利建立大型电动汽车电池厂,显示了欧盟各国有权利自主选择与中国合作,也说明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2023年10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到访深圳比亚迪总部。】

  第三,加强贸易与投资的合作。去年,中国和欧盟27个国家的贸易从第一大贸易伙伴下降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已经低于中国与东盟十个国家的贸易额,美国则上升为欧盟的第一大伙伴,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增加了对欧盟的能源出口。

  其实中欧贸易还有很大潜力。尽管近期中国与欧盟双方投资增长比较快,但中欧双向投资存量不大,相互投资空间很大。中法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260亿美元,位列中国与欧盟国家合作前列,2000多家法国企业在华经营。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中法达成四份联合声明以及18项部门间协议。中匈达成了18项合作协议,涉及经贸、文化、环保、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中塞签署了28项合作文件,对塞尔维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中德在朔尔茨访华期间也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第四,加强能源合作,特别是新能源的合作。法国是一个75%能源靠核能的国家,而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核能技术。在新能源合作方面,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新三样”在欧盟市场有很大需求。如果贸易方式转变为能源合作,转换我们进入欧洲市场的方式,不要和贸易或者倾销挂钩,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中国一直履行作出的双碳承诺,不仅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承诺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还积极通过发展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贡献。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开展新能源和产业合作,中欧都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可以给中欧和世界带来双赢和多赢。

  第五,加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特别是和欧盟一些国家进行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比如中匈双方致力于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框架下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依托中匈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委员会、中匈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促进中心等机制平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共同保障两国有关合作项目安全顺利推进,推动务实合作取得更加丰硕成果。比如,欧洲的一些银行已经深度参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项目评估与投融资服务。欧洲的服务业,特别是咨询服务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发达,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第三方合作开辟新的途径,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很大帮助。

  第六,推进金融的合作。除了欧盟的27个国家之外,与英国、中东欧的一些国家、瑞士等中立国家的金融合作也非常重要。比如是不是能考虑在人民币结算体系和欧洲与相关国家结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与欧洲直接结算的体系?欧洲几个国家和伊朗已经建立了独立的结算体系,中国的结算体系能不能与之实现对接?这对中欧都是好事。能不能加大货币互换的力度,建立人民币与欧元的资金池?能不能共同推进全球货币体系向着公平、公正、更好地惠及全球各国的方向发展?

  【INSTEX系统帮助伊朗绕开美国制裁与欧盟交易 图自:塔斯社】

  第七,推进数字经济的合作。特别是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合作,对于提升欧洲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力至关重要。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能力建设毋庸置疑,是走在全球前列的。中国目前5G已经建设了350万个基站,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覆盖到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精准的程度和服务能力高于GPS定位系统,中国也正在补算力这个课,加快算力底座的建设。如果中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合作,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在一些算力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欧洲一些国家也有很强的优势,数字经济的合作有广阔前景。

  第八,推动绿色转型合作。比如中塞双方愿有效开展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通过发挥中塞投资合作工作组机制作用,持续推进落实2022年签署的《中塞关于推动绿色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塞关于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欢迎《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数字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积极推动具体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同时,作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参加方,双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开展相关领域务实经贸合作。中塞两国在绿色转型合作方面,将取得积极进展。过去几十年欧盟一直在绿色转型中走在世界的前列,近几年因为通胀放慢了速度,但其发展方向并没有改变。

  第九,推进全球治理合作。这方面合作欧洲有意愿,中国有意愿,全球有意愿。全球面临诸多危机,包括战争危机、债务危机、通胀危机、生态危机、难民危机等等,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风险,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合作。特别是欧洲在全球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在全球治理出现了碎片化的趋势,甚至联合国的决议也被一些国家扔到了粉碎机里,联合国权威受到挑战。近些年WTO的权威也受到挑战,这次我们到比利时去访问,发现由于大法官长期缺位,WTO贸易仲裁机制基本停摆。2023年各国宣布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达到3000多项,所以,全球治理合作,亟待中欧发挥建设性作用。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研究员,执行局副主任;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观察者网”,修订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