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被查处,网友异常兴奋,左派表现最为激动,部分写手和网友认为他是餐桌安全的大祸人,以为查了他,餐桌安全就会大为改观。
然而,实际情况会是这样吗?
这不是打问号的问题,而是明确否定的问题。唐的被查处应该是腐败所致。该部被抓的在任和前任还少吗?解决了民众的餐桌疑虑吗?似乎没有。
餐桌安全似乎是一部与农业本身无关的悬疑片,它需要从多视角研判分析。
ZJY争论,已经超过了二十年,布局并推广它的时候,唐仁健还没有说话的空间,事到今天,他也就是个顺流而下的执行者罢了,他负不起任何责任。
最近,我还听说部分地方存在种子滥制滥推的情况,粮食、蔬菜、果品等种子主要源头在国外,未经审批的种子也流入到市场。
国人讲粮食安全时,第一联想就是产量,总是问“我们能不能吃饱?”,眼光只盯在耕地有没有减少?产量有没有增产?大家都认为,只是量够,安全就有了保障。
然而,在大工业化时代,在环境越来越表现为隐性污染的时代,在作物生长权不可由农民自控的时代,粮食安全,尤其是餐桌的整体安全,早已经不只是局限于“量”这一指标,“质”的指标导向更应该引起重视。自然品种时代,安全集中在“量”。人造品种时代,安全集中在“质”,“质”坏了,安全就无从谈起。
一池清水,是否就比一池浑水更安全呢?
不一定。浑水,也可能只是有泥沙混合,有足够时间沉淀,它还是能变成适用安全水。清水,看起来很干净,如果里面含有农药成分,如果含有有机物污染,如果含有重金属污染,肉眼都看不出来,人喝下它的危害比那含有泥沙的浑水要大得多。现在的农村,只要不是人工专池喂养,一般的池塘和河泊,根本就看不到野生鱼,稻田里也没有野生鱼,野生泥鳅和黄鳝非常稀缺,部分用于观光的稻田鱼都是人工放进去的,并非真是野生。
稻田、池塘和小湖小河里的哪类污染会导致野生鱼、野生田螺贝壳、野生鳝、野生龟鳖不再随处可见?
归纳起来讲,就是“三过”,过量使用化肥,过量使用农药,过量使用除草剂。
当长期过量使用以上三种物质后,土壤结构已经发生质变,中国耕地与人口比相对较低,完全没有休耕制度可推行的空间和时间,连续性地结构污染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越用得多,越用得密,就越离不开这“三过”,少一过,农作物就长不好,这就好比人抽大麻抽上了瘾。
餐桌安全,现在缺少真正可让人信赖的标准,只要民间争论得厉害,科学家就用一顶“科盲”的大帽子给压下来,谁反对,谁就是科盲,许多官员面对这顶帽子时,也是不太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他怕自己被标注为“外行领导内行”。
然而,科学家能证明自己口里的“科学”就是科学吗?科学家能保证自己不滥用科学吗?科学家能保证同行们都能遵守科学伦理吗?还有人将质疑声类比为清朝人对工业革命的恐惧,这是东施效颦的类比,欧盟对来源于中国的食品中ZJY成分检测极其严格,难道也是因为科盲?
基因污染,应该是对人类负作用最隐性的污染,或者说是最高级的污染,它表现出“三性”:一是非显性;二是长期性;三是不可逆转性。
不显性,很容易认定为无害。
长期性,很容易被普通人慢性接受。
不可逆转性,很可能触发种族安全。
是不是所有的ZJY作物都具备这“三性”呢?
我本人不太认可这种结论,我更倾向于“基因”被用于人类竞争前提下的ZJY不安全性,而非绝对不安全。ZJY成分,理论上可检测,但未必全部都能及时检测。
过去几千年,人类虽有战争,但都还是停留在传统战争的范畴。现在呢?未来呢?正在和将要跨过这道坎,人类准备将物种内部的竞争演化为信息战争和基因战争,任何疏忽,任何想当然,任何不慎重决定,都可能制造出无法挽回的损失。
为了我们的安全,为了子孙的安全,我有几个建议:
建议权威部门公布全世界ZJY作物种植品种、种植量、种植国家分布。
建议权威部门公布全球ZJY作物最终的食用者群体分布和食用量分布,让民众看清最主要的食用群体在哪里?部分大国,自己种了,自己也象征性食用了,但绝大部分产量却流向了它国。
建议权威部门公布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三类物资单亩使用量的各国情况,让民众了解全球农业生产的安全性状态。
建议权威部门公布世界各国食物安全标准,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安全标准,以方便民众进行内外比对。
建议权威部门每年底都公布从国外进口粮食及其它农作物总量,如果不进口,中国人的餐桌安全是否还能有保障?
建议权威部门公布县级粮食产量数据,粮食生产在基层,按县公开数据比按省公开更有约束力,让造假空间变得更小,抽样论证的难度也会更小。
餐桌安全早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唐仁健式人物,几十年的累积效应才是问题的根本,如果看不到“农业隐形之手”,那就谈不上真正抓到了餐桌安全的牛鼻子。对ZJY的疑虑,其实疑虑的不是科学,而是评估“科学安全性”。
生命安全,是人类最大的安全,中国应该对标世界上最严格标准的国家,而不应该只对标最不严格的国家,更不应该只对标部分有实质基因阴谋的国家。
最后,我仍然要提醒一句:人类已经进入到“人控人”和“人造人”的时代,只要是可用于控制人的手段和工具,都有可能被利用。
子孙的餐桌安全,不应等到子孙哭泣时再挽救,今天的我们,至少不应该给他们埋雷。
我个人对餐桌安全的一条底线是:当自然品种仍然可以满足国人餐桌安全的前提下,中国人不应该成为食用非自然品种最勇敢的那批人。
部长,公民,对餐桌安全都负有相同责任。
附言:
1,“非升即走”是不是逼死南林大某老师的祸首?答:我并不认为悲剧的源头在“非升即走”。高校的“非升即走”政策,在当前情势下,不算是最科学的政策,但却是最合适的政策,国产博士量通货膨胀,海归博士通货膨胀,国内高校间五花八门的评比早已经白热化,高考填志愿时的比拼也杀破了头,毛主席时代的那种按兴趣选大学的风潮早已经不复存在,毛主席时代的那种按国家责任感选大学也早已不复存在,哪里富,生源就往哪里流,时代已经将许多高校逼到了死角,指标要上去,靠理想主义是不可能达到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是高校最适用的办法,谁都别吹牛说自己是选人才的伯乐,冒当伯乐的风险还不如用大浪淘沙来得管用。至于说到行政人员为何多?至于说行政人员为何不考核?这是一篇长文才能说清的事,今天不便展开。但我可以笼统地讲一句,高校行政的问题不在高校。“非升即走”政策,部分高校整体上是人性化的,给予的待遇也很高,许多高校对这类人才,不要求上课,有上课要求,一年上32课时即可,其它时间全由自己控制,三年后进行中期考核,不达标,给你提醒,收回部分待遇,让你继续努力,再过三年,你还是不达标,就只能走人,“三+三模式”执行期间,如果真是相对好点的人才,绝大部分人都能顺利上岸,如果不是人才,按合同操作,不存在谁对谁错。关于“非升即走”,千万不要盲目骂高校,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市场的产物,就算是神仙,也拿不出比这更科学的政策,不了解高校现状的人最好别义愤填膺地一顿乱咬(各校“非升即走”政策有别)),千万别拿曾经的那个美好人才现象做类比。对于细化观点,有兴趣者可私下交流。
2,台湾地区更替岛主。评: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我只看行动,其它的都不在乎,对谁都是这样评判。
3,伊朗总统的直升机坠毁。分析:总统和外长都未能免难。对于这件事,我个人更倾向于事故而不是阴谋,相信不会引起中东风暴。伊朗不只有总统,更有“最高领袖”,事件将很快过去。坠机,显然反映出更多的是伊朗内部问题。
4,有网友问为什么能在网上买到铊?答:网络,人都能买卖,何况铊!?安全,在资本面前,在利益面前,会变得危机四伏。
5,连云港“鬼秤”事件未平,南京市场又曝出同类丑闻,管理者,警察,都怪揭黑者不该拍摄。评:从大范围看,远不止这些,市场有管理者,但“管理者不管理”非常普遍。前些日子,我就指出一个卖榴莲的秤有问题。揭露问题,不拍摄怎么留证据?不留证据,自己不就更被动挨打吗?
写于2024年5月20日星期一
【文/孙锡良,知名独立时评人,红歌会网专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