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孙锡良:争鸣——理辩计划与市场

2024-06-23 08:54:0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孙锡良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当下中国,对市场与计划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

  多数学院派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只要给市场完全自由,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占少数的计划派断然反对,他们认为,只要科学计划,纯社会主义就可以实现。

  在我看来,至少在一百年内,这两种观点都属于理想主义思维,都走进了迷信误区,都是典型的书本主义。

  计划,市场,抛开社与资,也就是两个普通的词汇,每个人做事都需要有计划性,去买个菜也要去市场。一旦是把计划和市场上升为制度层面,就变得高大上,可代表两种制度。

  计划和市场,在扮演制度角色时,最终都要落脚在商品上。

  两者统一性在于:让商品如何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流动。

  两者的区别在于:计划倾向于让商品有序流动,而市场则更强调自由流动。

  对两者的争论无法统一认识,问题出在哪里?

  商品在流动,流向哪里?各自流动多少?这是问题的根本。

  自由流动,更有利于强者,带有自然法则,必须是少数人占有多数商品主导权。

  有序流动,更强调公平,操作更复杂,效率不如自由状态,但必定是多数人占有多数商品。

  今天,我再谈计划与市场,为了不体现观点的倾向性,我想突出以下几个前提:

  1,对市场和计划都不设对错,只强调概念的讨论中性。

  2,有关计划理论和市场理论,不跟历史上任何中外名人关联,李嘉图,斯密,马克思,凯恩斯,哈耶克等等都不作参考,不涉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现实理论,不介入主义之争。

  3,拒绝中国经济学者(中国没有经济学家)以偏概全的结论,市场共富论,市场创新论,都不具有普遍意义,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市场国家超190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市场国家不到10个,能实现发达的不到30个,“市场万能”证明不了过去,也证明不了当下,更无法证明未来,这道证明题还有很长的路待人类修正。同样,也不支持计划万能论者,如果纯计划万能,就不应该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4,计划与市场的新理解必须有超前时代性,需要最紧密结合科技经济学、社会学决定意义以及制度基础性作用。

  即时的完全计划派和完全市场派,都是主观主义或者说理想主义的代表,都犯了把终级目标作为支持自己阶段性目标的认识论错误。计划,市场,不是天然物,是前人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设计的假想模型,现在的所有结论都不是终极真理,因为前人未必能看清几百几千年后的世界。

  假设一下:

  如果市场是理想的,也就不存在世界反反复复的复杂危机。

  如果计划是理想的,也就不存在曾经几十个计划国家的集体性塌陷。

  换句话讲,无论计划还是市场,都必须接受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事物的约束和检验,这两个模型,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包含有部分的阶段性互补作用。

  计划为什么失败?

  一提失败,部分人可能不认同,因为会打破他心中的理想主义。

  但是,不承认世界性的失败,现实又说不通,曾经几十个国家都坚持计划经济,现在只剩下两个国家。承认计划的阶段性失败是一种必须。

  计划为什么会在历史长河中出现阶段性失败?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的成长幼稚性约束。

  人类搞计划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有几百年以上历史之后启动的,在市场面前,计划是非常幼稚的,它的执行基础是非常简陋的,它的实际操作手段都是非常不成熟的,因为探索时间太短,它的优越性在还未成熟之前便被扼杀。实行计划的国家更强调尊重工农阶级,但工农阶级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往往无法真正懂得掌握政权,革命时靠工农,一旦转入和平,非工农就会抢占主导权,并且很容易获得成功。当这个幼稚的新事物未能得到很好珍惜和保护时,它的抵抗力会很弱,很容易在婴儿期就因病夭折。

  计划的部署精准性约束。

  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并且能跟上市场节奏有个前提,那就是你的计划必须足够精准,这个精准包含预见事物发展规律上的精准,因为计划相对而言缺乏灵活性,一旦执行了很长时间的计划出现方向性错误,就会耽误宝贵的时间和人财物力,等你再回头调整计划,市场已经不愿意等你。基础越薄弱,人的基本素质越低,思维境界就越狭窄,能够做出的精准性越有限,最后表现出来的曲折性越明显。

  计划的科技实现性约束。

  计划,在很多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部分做计划人士的理想判断,但在实际执行计划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往往完全不可预见,理想依靠的是简单模型,现实却是庞大的复杂模型,只要有一个环节无法实施,计划就有出现混乱的可能性,越大的国家越表现突出,如果你的计划只有两层,也许解决问题较容易,如果你的计划要延长到十个分层,就很难保证能科学地执行下去。在计划时代,整个世界的计划国家都只能依赖于人力,而非现在的科学数据指导力,没有互联网,没有大数据,没有大模型,只有计划的纸张文件和命令,矛盾的积累经常会让“有计划”变成“无计划”。

  计划的人为破坏性约束。

  所有的计划,都是由人制定,只要是由人来主导的工作,都会带有主观性,甚至会带有偏向性,当阶级还未完全消灭之前,计划还带有阶级性,一旦计划忽视或者有意压低了某些群体的利益,那么,在这些群体中,必然有部分人会站出来破坏计划的执行,这种主观破坏不能说是邪恶的,当不公平出现时,不管你宣称自己是什么制度,都应该允许有打破不公的权利。另一部分破坏者是制度破坏者,他们的目的并非打破不公平,而是要打破公平,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计划的不足体现得更充分,从而为打倒计划制造理由。两类约束,都会客观存在,处理不好,计划的弊端会干扰人的信仰,进而影响与计划相关的制度。

  计划的自然灾害性约束。

  计划能非常顺利执行还有两个前提条件:社会秩序要顺;自然条件要顺。两者缺一不可,社会动乱,计划很难有效执行,自然灾害频发,计划也很难执行,因为计划在制订时,往往不会对极端变化做充分准备,尤其是在物力财力还不丰富的那个时代,不可能留出大量的应急性储备,等到灾害发生后,整盘的计划可能都会被打乱,一个环节的乱又可能带动全盘的混乱,在物质分配时,会放大灾害本身的危害。而在物质丰富和大生产充分的国家,这种约束就变得相对容易挣脱。

  计划的外部干扰性约束。

  人类世界始终在竞争进程中,计划与市场也是一样,很显然,市场国家一直远远多于计划国家,市场国家的发达者更多,它们拥有的现实优越性更容易让多数人投靠和接受。与之相反,市场的幼稚性和落后性无法让多数人有耐心等待它缓慢成长。在这种对比之下,市场国家对计划国家的外部干扰就非常有害,世界越开放,干扰力就越大,一旦这种力量大到影响计划国家的决策层,干扰因素就成了生死因素。

  计划的整体协调性约束。

  计划,因为不太自由,它的协调性只能来源于权力阶层的内部沟通,而极少会有整个社会层面的实时应急沟通,对商品流动的敏感性会非常差,紧缺现象与富余现象同在,即使发现这个矛盾,因为流通不自由,解决起来也比较缓慢,因为它需要各个层级不停地修改计划,然后才能按计划往后面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协调不是光滑性连接。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全世界计划国家之间也没有充分协调的机制,因为各国的计划方法都不一样,各国的计划成分也不一样,各计划国与各市场国之间的关系密切性也不一样,最后导致计划国家之间是一种离散型经济关系,计划在世界没有取得共性共识模式。

  当然,计划失败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上面的几个因素可能占主导方面。

  市场为什么失灵?

  市场经济,实施的时间长,验证的时间长,它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满足欲望的机会,接受它的国家相对较多。但是,市场的弱点是只符合丛林法则,周期性结果表现为周期性危机。

  市场为什么会经常失灵?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的人类自私性约束。

  市场最强调自由,而自由又最容易满足自私,自私又是人类未脱离干净的原始动物性。按照这个规律,市场会刺激人类朝着自私固化的方向发展,一旦自私被观念固化,它对公共秩序的和谐性会产生极大破坏力,市场中的混乱,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市场主体的自私性导致,自私性不减少,人类整体的混乱就不会减少,科技进步带来的发达可以适度减轻劳动强度,但解决不了人类自私带来的混乱,甚至会助长强势者制造更大的混乱,人类危机危害的膨胀就是科技携带自私疯狂前行的结果。

  市场的利润最大化约束。

  计划,因为不强调利润而饱受批评。市场,因为过度追求利润也带来诟病。只要以利润为导向,那人类生产商品的根本目的就不是为人类的文明和谐而努力,只能是为掌控商品的那部分人实现控制人类而努力。一位老板,如果能用五个用工解决问题,他决不会用十个用工解决问题,即使用了十个用工还能有较大利润空间,他也不会用,因为这会打破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市场国家是一种真理,并且这个所谓的真理已经被人类大多数所接受,那些被利润边缘化的人也或多或少地被同化。只有在什么时候会被质疑?危机让部分人不得不反抗。世界上有许多市场国家经常闹游行、罢工、枪战、政变、战争等恶性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危机的反映,经济危机本质上就是市场危机。

  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约束。

  市场,强调竞争,看起来非常公平。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假设:竞争者的竞争力是基本相同的。假若从一开始大家都认定竞争力不同,那竞争的结果就完全可见,弱者是必败的一方,既然自开始就知道必败,那还叫什么竞争?实际上应该叫被动跟随。人类社会的现实又是什么呢?简单点讲,就是力量不平衡。种族有强弱之分,地域资源有多寡之分,文明阶段有先后之分,先天不足的客观性决定了后天竞争的力量差距,看起来非常公平的竞争,其实自一开始就胜负已定。当这个国际竞争力差距成型后,落后的竞争方在看不到希望时,就要成为市场的破坏者,他们会认为自己被剥削,会认为自己没有享受到所谓的天赋人权,如果市场优势方不能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落后方可以扰乱市场。

  市场的国际霸权性约束。

  市场,强调规则,强调原则,强调所谓的国际组织。然而,这些组织,这些规则,哪一样不是由强权决定?哪一样不是由强者主导?当弱势一方只能是被动接受者时,侵略性自始点就已经决定。当人类世界出现超极霸权时,市场的侵略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你想买的东西,它们不给,你想卖的东西,它们不要,它们想卖的东西,你必须接住,它们想买的东西,你必须得给。强买,强卖,拒买,拒卖,全部都是破坏市场的恶劣行为,但又是霸权国家坚持的原则,有霸权在,就不可能有真的自由市场在。

  市场的信仰差异性约束。

  市场,是多元的,商品,是多样的,生产是一方面,消费是另一方面,很多商品或产品跟信仰密切相关,它不会完全遵守市场规则。比如说,文化产品,它涉及到宗教信仰和民族信仰,食品也涉及到宗教信仰,科技新产品转基因作物又涉及自然信仰和生命信仰。如果只考虑市场规则,信仰冲突就会发生,并且事实上就经常发生。如果过度考虑信仰差异,又会制造出许多市场壁垒,现实竞争中的许多贸易壁垒就因信仰而起。

  当然,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还有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市场的底层自私性决定了它永远不可能和谐完美,它的危机必须时刻存在并且尖锐极端。

  计划与市场的未来

  计划与市场这对矛盾体还需要经历长期的斗争,在斗争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最后会实现质变,获得优势的一方将开创新的时代,再在新的时代中寻找另一对矛盾,继续推动社会在另一个矛盾体中向前发展。

  计划是否能在遥远的未来取代市场呢?

  我认为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进化:

  一是要人类必须认清推动大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人类多数人认为,发展科技推动大生产的目的仅仅只是让少数人取得优势地位,那计划永远不可能取代市场。

  如果人类多数人认为,发展大生产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那就有了实现计划的心理基础,只有让多数人不追求个体顶端优势,才能让他们愿意有公平分配的奉献精神。

  二是人类的私欲进化将以何种速度前行?

  私欲进化,是指人类身上的动物性私欲逐步减少,让人类与动物从自私的特性上越拉越远,让人性中的自私性进化到可以忽略不计。

  只要这个进化进程缓慢,计划能完美执行的可能性就越小,只要私欲膨胀,霸权不会消失,极端利润倾向也不会消失。

  三是人类的整体民主进程将如何推进?

  计划,即使解决了私欲问题,如果没有广泛的民主,也非常难以科学执行,因为制订计划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的智慧非常有限,只有让绝对多数人的智慧能反映到计划中,计划才有公平性和可执行性,要实现智慧最大化的前提是民主充分化。

  四是人类的科技发展必须支持具有实时的灵动性和全覆盖能力。

  三年疫情,中国的全封闭和局部封闭都得出了不少经验,这个人口巨大的国家在封控期间,无意中检验了一次计划的有限可执行性,尽管不完美,但看到了希望。

  如果科技发展得更快,计划的灵活性就越强,它的实时覆盖能力也越强,今天的大数据分析力和大模型准确度,如果再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一百倍一千倍,它给政府的计划性又能带来多大的推动作用呢?如果人类真的到了量子信息时代,人类的计划会不会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科技发展的作用,当然不止于调控,还在于对物质丰富度的支持,人类的基本需求是吃穿住行,如果科技发展到可能让人类任何一个角落都无忧地得到这些满足,计划的可接受度也变得容易很多,因为缺,或者因为隐约性有紧缺,才可能导致抢货,才可能导致无序占有,当这些需求矛盾消失时,或许能让纯私欲竞争面积缩小很多。

  各位朋友,大家不要一听到计划就嘲笑,不是一提计划就失望,不要一提计划就否定,你家花钱不也是计划着量入为出吗?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也不要一听市场就反感,不要一看见私产就仇恨,当你没能力实行计划的时候,现实的市场是你没办法打倒的。

  进入信息时代后,尤其是智能与大数据时代后,计划经济的六大约束都可以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人类为自己创造集体性最美好幸福生活的最大敌人是自己的私欲,私欲压制到最小,人类离整体性幸福就越近。

  当人类发展到只有产品没有商品时,计划可能才达到最完美的执行时间点。

  特别推荐!!!

  这是我第一次荐书,《物语诗心》青少版和大众版两本书,内容是物理与诗歌的结合性科普,不敢说该书写得有多么深刻,但至少有两个方面表现不错,一是写作场景比较新颖,二是文理结合范围比较广泛。中南大学文学院杨雨教授果真是个奇人,是她用独特眼光挖掘了物理老师的物理思维,她让文学沾点理气,又让理学浸点诗意。本人在书中做了一丁点工作,就是个配角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如果家里有学生,更值得拥有,今年的某卷高考作文题中就考了我写的潮汐锁定,它是物理与诗意的结合。

  写于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文/孙锡良,红歌会网专栏学者,独立时评人。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B”】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