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正华的心,一直停留在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从来没有变过——他始终是那个在钟楼上升起红旗的年轻的热忱的革命者。”
作者|郭松民
01
有网友辗转送来一套新四军老战士古正华(笔名丑牛)的文集《却道天凉好个秋》,并叮嘱说作者希望我能为文集写篇评论。
文集很快读完了,但评论却迟迟没有写出来,因为虽有无限感慨,却不知从何处落笔。
还是从书名谈起吧。
古老的文集,内容如岩浆一般炽热,但书名,却有几分苍凉无奈,何以如此呢?
“却道天凉好个秋”,来自南宋抗金将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是山东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经过几番浴血奋战,率部投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这首词的上阙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
下阙则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积极抗金,献计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不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到投降派的迫害。
辛弃疾的“愁”郁结心头已久,很想对人倾诉一番,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一手遮天,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就是说作者无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谈,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
古老以辛弃疾自喻,胸中的块垒与愤懑,可以想见。
02
不过,古老的文集,其实有点“名实不符”,因为他并未在书中顾左右而言他,“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而是快人快语,直抒胸臆,每每一针见血。
古老1927年生于武汉,今年已是97岁高龄了。
1943年,刚满16岁的古正华就加入了新四军,多次直接参加了对日军作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
抗战胜利后,因伤暂时离开连队的古正华,在寻找部队的过程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关进监狱,受尽了折磨,但他严守党的秘密,绝不投降。后来在地下党的营救下重获自由。
出狱后,古正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担任城工部秘书,再次潜入被白色恐怖笼罩的武汉,参与武汉地下党迎接解放的斗争。
古正华从事地下工作的一个重要“安全屋”,就在江汉关钟楼下。钟楼外聚集着国民党军联合勤务司令部、警备司令部、宪兵营等要害部门,这些机构距钟楼不过百米。古正华率领的一支特殊部队,就这样在敌人眼皮底下从事收集情报、开会、绘制城防地图等工作,多少次与死神间不容发。
1949年5月16日,是武汉解放的日子。下午3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18师首先从江岸区刘家庙进入汉口,受到武汉市民热烈欢迎,这一情景在影片《难忘的战斗》中被艺术再现,垂暮之年的毛主席看到这些镜头,想起为新中国牺牲的无数烈士,忍不住潸然泪下。
在这一天的清晨,也就是大军进城之前,古正华就和同志们在江汉关钟楼上升起了一面带有镰刀斧头图案的鲜艳红旗,这是武汉升起的第一面红旗。
当时,虽然国民党军主力已经做鸟兽散,但武汉街头还有散兵游勇和潜伏特务,果断升起红旗的行动仍然有很大风险。
一晃,75年的漫长岁月过去了,古正华已经从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变成耄耋之年的老人,但这本《却道天凉好个秋》证明,古正华的心,一直停留在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从来没有变过——他始终是那个在钟楼上升起红旗的年轻的热忱的革命者。
《却道天凉好个秋》一书共分七集,围绕“捍卫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包括“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等,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吃二遍苦,遭二茬罪”的人们遭遇的苦难现实,从理论的高度剖析了历史剧变的前因后果,读起来或令人潸然泪下,或令人振聋发聩,豁然开朗,重新鼓起斗争的勇气。
03
古正华的故事,常常令人联想起《人民的名义》中的陈岩石。
在《人民的名义》中,陈岩石是“初心”的象征。和古老一样,他也在抗战烽火中参加革命。他有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和工人群众有着密切的情感联系,工人们信任他,甚至热爱他,他在工人中也一言九鼎。
陈岩石是真诚的革命者,不是投机分子,他一直为此感到骄傲。但是,当一个工人直接把刀架在他脖子上,指控被他欺骗了的时候,陈岩石才蓦然意识到,自己的一生是一个荒唐的怪圈——以带领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始,以成为新的剥削者压迫者的帮凶终。自己为大风厂工人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劝说他们心平气和地接受新雇佣奴隶地位罢了。
陈岩石的良知使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但对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自动屏蔽,导致他不能合乎逻辑地解释自己“鬼打墙”般的人生际遇,当发现自己实际上出卖了自己最热爱的那些人,他的精神支柱就此坍塌,这种煎熬使他生不如死——死反而成为一种最好的解脱。
古正华不是陈岩石,他不仅是真诚的革命者,而且是清醒的革命者,是一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革命者!
古老悲壮地进行着战斗,也深沉地进行着思考。《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一部无比珍贵的革命者手记,是古老以实际行动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实叙述,是他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探索的结晶,毫无疑问,也是后来者继续前行的路标!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